APP下载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纪实与反思

2016-12-20朱维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盘点词语民族

朱维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在读文过程中感受不断发现的阅读乐趣,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经验。

3.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分类盘点表示少数民族及“动静对比”的语句,学习分类积累的方法;创设语境,进一步理解并迁移运用排比句式,提高表达能力;了解写作顺序。

4.正确读写“坪坝、穿戴、孔雀舞”等词语。认识“傣、昌”等5个字,会写“戴、雀、舞”等12个字。发展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独立识记汉字的能力。培养细心观察、用心书写的好习惯。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文过程中感受不断发现的阅读乐趣,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经验。

教学难点:在阅读与交流中不断引发对文章主旨的领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一课时

一、关注课题,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生共同书写题目。)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我们的民族小学。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这样几个预习作业。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作业要求。)

1.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我产生什么疑问?

2.通过读文,我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对课题质疑的解释。)还有什么不知道?(既可以是由课题产生的疑问,也可以是由课文内容产生的疑问。)

3.我能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可以在书上画出来,到学校请教同学和老师。)

我读了(   )遍, 我给自己的读文情况打☆☆☆☆☆。

(师巡视,课上检查预习情况。)

师:谁来说说看,看到这个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1:我不明白这所小学和我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生2:我想知道这所学校为什么叫民族小学。

生3:我猜这所学校里有很多不同民族的学生,我想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民族的。

生4:我想知道这所学校在哪,为什么会有不同民族的学生?

师:谁也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学生举手。)

二、初次读书,质疑释疑

师:同学们手放下。我们读到了一篇文章的题目,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习惯。有些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那咱们就来读一读,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讲的是什么,好不好?

生:好。

师:快把书打开翻到第2页,听老师为大家读课文,请你拿出手中的蓝色笔,边听边批注你的感受。

(生听老师范读课文,蓝色笔批注。)

师:谁想像老师这样读一读?

(生分自然段读文。)

生:(读完课文后。)老师我订正。小金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把“坪坝”读错了。我想来为大家读一读:“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师:(出示图片。)像这样平坦的场地就是坪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坪坝。

生:坪坝。

师:读完一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想说的,咱们来聊一聊吧。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这所学校有不同民族的学生,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还有汉族的。这和我们的学校很不一样。

师:(出示不同民族的图片。)傣族人民爱跳孔雀舞,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景颇族坦诚好客;阿昌族人民爱“对歌”,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还有德昂族人民擅长种茶,喜欢住竹楼,爱跳象脚鼓舞。

师: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读各民族词语。)

师: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生1:我知道回族、满族、朝鲜族……

生2:我就是朝鲜族的。

生3:我妈妈是锡伯族的,我也是。

师: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学生从哪里来?

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上学。我觉得特别新奇。

师:他感受到了新奇,谁也感受到了?来,再聊聊你的感受。

生:我读出了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特别新奇,跟我们看到的马路和高楼不一样。

师:同样的感受是吗,还有别的同学说吗?

生:我读到了山坡、坪坝还有路旁的绒球花、太阳花,我觉得这所学校环境一定非常美。

师:学校周围的环境很美,是吗?

师:仅仅这几个同学就把第一句话读出了这么多丰富的感受,那我相信别的同学在其他的地方也有自己的感受,对不对?

生:对。

三、小组交流,梳理感受

师:那这样,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梳理你们小组最想和大家交流的一个感受。以词语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好吗?

(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重点关注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师:如果想好了可以举手示意我。

(小组陆续贴卡片。)

四、再次读书,交流细节

师:这个就是大家交流之后最想表达的感受,对不对?你们觉得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生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我觉得很多种颜色的服装在一起,看起来一定很美。

生2:我们觉得很特别,他们的服装那么鲜艳,我们的……(生没想好。)

师:不如他们鲜艳?

生2:对,所以他们学校更加绚丽多彩。

师:我发现你关注到“更加”这个词。那如果想把这样的民族小学读出特别的美,就要——

生1:用自豪的语气读。

生2:重读“鲜艳、更加”。

师:读一读。

(生读这句话。)

生: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他们语言都不同,却能成为好朋友,我觉得他们特别团结。

师:这个感受刚才谁关注到了?没有关注到怎么办呢?

生:画上。

师:拿什么颜色的笔?

生:红色。

师:对了!这个小组真了不起。他关注到了别的组都没有关注到的。细读可以让你有更加丰富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

(配乐朗读本段。)

师:听着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快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上课时的情景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1:我觉得特别静。因为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

生2:我补充。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蝴蝶都不飞了,你说静不静?

师:所以啊,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它们静静地欣赏,让我们感受到这所民族学校的独特魅力。如果你坐在这里学习,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生:喜欢。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上课了……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师:这么静的环境,应该怎么读?再来试一试。

(生轻声读。)

师:下课了又是什么样呢?

生1:太热闹了!

生2: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真热闹。

生3:我觉得这学校太有趣了!下课了还有很多小动物也一起凑热闹。“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五、回顾课文,引发关注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可是课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会提到:“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

生1:因为这些都很特别,跟我们的学校不一样。

生2:我觉得这样写很美。

师: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作者这样描写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

(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分类盘点词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书上一定记录了很多的感受,对不对?是不是既有蓝色的笔迹,还有红色的笔迹?这些都是上节课我们阅读成长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进步,对吗?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让我们对这样一所特别又美丽的民族小学记忆深刻。

师:请大家轻轻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我记住了很多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还有汉族。

师:汉族是少数民族吗?

生:不是。

师:那你可以怎么说?

生:我记住很多民族,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还有汉族。

师:对了!这样说更严谨。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我们可以积累下来,如果你愿意,课后还可以查找一些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习俗知识。

(生盘点不同的少数民族。)

二、走进文本,发现排比句式

师:轻轻把书翻开,看看这么多民族,书上怎么写的?

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生活中,同类事物的列举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说。比如——

(出示超市里物品的陈列图片和操场上同学们活动的图片等。)

生1:超市里水果很多。有红的苹果,有黄的鸭梨,有紫色的葡萄,还有黄澄澄的橘子……

生2:操场上……

生3:游乐场里……

三、还原文本,强化积累方法

师:还有哪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上课时,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还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我觉得很有趣。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1:我觉得这样写,会让人感到上课时特别静,除了学生读课文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

生2:看得出学生们读得很认真,小动物也被吸引来了。

生3:我觉得是因为读课文的声音太好听了,小动物们才来的。它们是被吸引来的。

师:是啊!短短一句话,大家读出这么多丰富的感受。原本活泼好动的小动物都不动了,周围是这么的安静。下课呢?

生1:下课了,松鼠、山狸都赶来看热闹。

生2:我觉得他们自由自在,小动物很羡慕,来看热闹。

师:课上、课下都有小动物的参与,窗外的安静和下课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这样的校园更有趣。

四、深入文本,感受写作顺序

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这所民族小学的呢?

生:先写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

师:是啊!作者按照上学路上——走进校园——上课时——下课后的顺序,再加上结尾总结,抒发了作者对学校的怀念和赞美。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五、遵循汉字规律,迁移运用

师:课文中有一些难读的句子和词语,你都记住了吗?我们开火车读一读。

(出示字词句,学生朗读。)

师:读音真准确,能写规范吗?

生:能。

师:我们先来按结构分分类。

生1:左右结构的字有坪、坝、招、蝴、蝶、孔、铜、粗。

生2:上下结构的字是雀、舞。

生3:半包围结构的字有戴和尾。

生4:我发现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多数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师:对!提示大家,提土旁书写时要注意左旁小者——

生齐答:左旁小者宜上齐。

师: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示自己和同学们注意?

生:戴。

师:这个字的确值得注意。之前我们学过另一个“带”,怎么区分呢?

(出示“戴”和“带”的词语练习。)

生:戴在身上的都是“戴”,比如戴帽子,戴领带,戴手表……不在身上的,是“带”,比如妈妈带着我。

师:举例子让大家更明白。总结的不错啊!

师:(出示“舞”的象形字。)猜猜这是本课中的哪个字?

生齐答:舞。

师:采访一下,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上面舞动的胳膊变成了四笔竖,下面好像是两条腿在跳舞。

师:记住了吗?试着写一写。注意上下结构书写时要上紧下松。

师:“雀”这个字怎么记住的?

生1:少加上竖,还有主多一横。

生2:少加上隹,隹去掉一笔横。

师:可不可以是小+隹?

(生迟疑。)

生:啊!我明白了,隹是短尾鸟,小的短尾巴鸟就是麻雀的“雀”!

师:你看,借助偏旁部首的含义你可以记住更多的字!接下来把本课中你觉得最具挑战性的3个字写下来,我们在实物展台上展示,看看谁写得规范又美观。

(评价汉字书写。)

师:你看,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小!盘点积累了这么多词语,既学会了一个排比句式,又懂得了按一定顺序来写。接下来的学习中,只要你仔细阅读,会发现更多的文字小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反思:

我首先在课前安排了一个预习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课题,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关注文字“民族小学”,引发思考,产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这样的质疑会放大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心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初次读书,学生急于释疑,有些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由表达、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主动质疑,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这个活动的设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通过读书、批注,记录自己点滴感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然阅读,感受批注阅读的方法。这里我指导学生用蓝色笔边听边批注。学生发现,这所学校是那样新奇。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上学,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学校周边环境那么优美……仅仅几个学生就把第一句话读出了这么多丰富的感受,那在课文的其他地方也会有学生更为丰富的感受。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我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交流梳理出初读时较为集中的高层次的感受,以此引发学生对于文章的进一步探究、研读的动力。

这时,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将集中的感受以词语的形式写在卡片上。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策略自主读文,交流阅读收获和感受。学生参与热情高,在小组内能够畅所欲言。同时,大家在交流中发现有些内容自己没有读出来或者之前没有关注到,在大家的交流中认同别人的观点或修正自己的观点,用红色的笔进行批注。

接下来在围绕话题、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细致读书的方法和好处。学生发现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勾连自己读书的感受,在不断的再读书再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阅读的方法。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从而实现了“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经验”的目的。

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依读而学,感受到文章整体营造出的快乐童真的氛围,丰富阅读带来的乐趣。盘点并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特别的句式和词语来表达的,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当然,识字写字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盘点课文中出现的有关民族的词语,归类学习,并能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独立识记汉字,采用“写字十八法”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这些学习活动在本节课都得以落实。

如果说,第一课时的“读”,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意,这种读已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打下了基础,那么接下来,在第二课时,我们“学”的方式就是分类盘点。为什么要盘点?教师直接列举出来本课要求学生积累的知识给学生看,要学生背,难道不是更直接、更具有指向性吗?洪镇涛先生指出:“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误在何处呢?“简单地说,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了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

既然直接粗暴的输入性教学不好,那么盘点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种方式从根本上还原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学生先自觉地回忆、积累他读到的语句,回味作者表达文章主旨的语言,再有意识地强化这种积累。这种回顾复现盘点积累的方法,一方面检验读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最后,我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利用写字十八法中“品头论足”“笔画串门”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将容易写错的“雀”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体会偏旁部首的意思,明确“雀”就是小的短尾鸟;通过汉字演变的图片直观明确“舞”的字形。为了不让指导打断学生安静地书写,尝试“一写二评三改四展”的习字活动,注重学习活动的层次和过程,真正做到习字同时习得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构建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学会方法,逐步提高。

但是,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迁移运用的活动的成功创设,来自于教师对于教材解读的广度,对于语言表达方式理解的深度,对于语言现象敏锐的洞察度。只有教师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通过活动的创设,深入浅出,最终实现学生受益。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桥南小学)

■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盘点词语民族
容易混淆的词语
我们的民族
睁眼瞎盘点
多元民族
2014 年终·盘点
一枚词语一门静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