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兵团信息化指数测算:2004-2014

2016-12-20祝宏辉陈贵红

新疆农垦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兵团信息化水平

祝宏辉 陈贵红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新疆兵团信息化指数测算:2004-2014

祝宏辉 陈贵红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文章选取兵团2004-2014年的数据,测度兵团信息化发展指数。结果表明:兵团信息化发展主要依靠信息化使用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的迅速增长来实现;信息化人才储备存在缺口,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这些增长因素并未形成整体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信息化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科研、人力资本投入、加快信息化与兵团“三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强兵团社会民生服务体系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促进信息化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实现兵团信息化和现代化。

信息化;发展指数;兵团

一、引言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时隔两年,习总书记在2016年4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上再次指出:“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让信息化贯穿治国理政、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对信息化的重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技术是生产要素之一,是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变量[1],“信息化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作为技术进步的典型代表,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其发展进程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变迁进程。

美国经济学家佛里茨·马克卢普[2]1962年在其著作《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首次为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衡量提供了可能性,但马克卢普信息化测算方法的数据不好获取,研究方法上也存在数据重复计算的缺陷[3],影响该方法实际推广与应用。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4]于1965年提出信息化指数法(Index of information),用来定量分析和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水平。该测算方法包括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和信息消费系数4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呈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过程和相对发展水平。国内学术界直到1986年才开始讨论信息化问题[5-8]。在借鉴小松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胡晓鹏[9]将信息量指数替代小松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使用指数测算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信息化越发达,则信息化差距越小,信息化发展越全面;信息化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其信息化发展越不平衡。徐升华、毛小兵[10]将信息化发展指数分解为基本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与发展潜力两个二级指标来衡量信息化发展程度。周先波等[11]对东中部17个省市1990-2006年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算,表明东部信息化水平高于中部,在测算的17个省(市)中北京和上海信息化水平相对领先。

二、兵团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高度重视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自2004年以来,加大对软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入,2014年兵团对软件信息技术投入额达到28741万元,11年间增长14.50倍(见图1)。

图1 2004-2014年兵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入

兵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4年创造总产出13.15亿元(按当年可比价计算),带动就业849人,在第三产业年末就业人员中占比0.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在岗职工创造总收入61109万元,较2013年增长9.12倍,较2004年增长67.09倍。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互联网及相关应用显著增长。据统计,2004年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中计算机和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分别为2台和0台,2014年分别增加到41台和33台;传统信息设备电视机拥有量由2004年的98台增加到2014年间的106台;每百人固定电话拥有量由2004年的80部减少到2014年的52部,取而代之,移动电话2004年仅有35台,2014年增长到206台,增长迅速(见图2)。

图2 2004-2014年农牧工家庭平均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

信息化发展的产业与环境方面。兵团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人均GDP增长趋势显著,2014较2004年分别增长了5.1倍和5.7倍。2004-2014年间,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平均为21703.6万元,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

三、兵团信息化评价模型及指标分析

对兵团信息化发展的评价,涉及内在信息系统和外在信息化环境,如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依据信息系统的特点,采用信息化指数模型来表示。

(一)模型以及指标解释

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开始引入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的指标体系[12]。本文综合我国官方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和日本小松崎清介信息化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依据指数化模型思想和数据的可得性原则,进行指标体系的增删调整。

考虑到有线电视网也是一项信息化实际应用的内容,本文以互联网普及率和有线电视网普及率两个指标综合衡量信息化使用指数。信息化属于知识经济范畴,作为使用和发展信息化的主体——人的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知识创新和吸收使用的质量与速度,从而影响着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是衡量人才质量和数量的最佳标准,由于我们无法衡量教育质量的提高程度,只用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来衡量通信主体水平有失偏颇,因此用每百人科技活动人数、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第三产业人数的百分比三个指标从量与质两方面综合评定通信主体水平;信息消费指数的计算方法为:由团场农牧工家庭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00),减去食品、衣着、居住消费所占的比例,剩下的消费性支出,统称为杂费的比例即为信息消费系数。具体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Gt表示第t年的农牧工信息消费系数,Ht表示农牧工平均每人消费支出额,hti(i=1,2,3)依次表示第t年农牧工平均每人食品、衣着、居住消费支出额。

实际计算的指标体系包含两级指标,其中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即若各级指标值越大,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也越高,反之则越低。对于一级指标权重,本文采用我国2007年开始公布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中的权数值,即基础设施指数和使用指数均为0.25;通信主体水平和环境与效果指数的权数都为0.20;信息消费指数的权数值为0.1。二级指标以算数平均的方式合成一级指标。调整后的信息化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上述13个变量具有不同质的特点,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并且信息化发展水平是相对的,因此首先将其转换成指数形式,而后才能求得反映兵团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总指数。指数计算数学表达式为:其中,Pj表示指标值的指数;Xj表示实际指标值;X0表示基年指标值。

表1 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于是信息化发展总指数模型为:

其中,IDI(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dex)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n为信息化发展分类指数的个数;Wi为第类指数在总指数中的权重;m为信息化应用水平第类指数中指标的个数;Pij为第i项指数的第j项指标标准后的值。

(二)实证结果

由兵团信息化指数测定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兵团信息化发展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表2 2004-2014年兵团信息化发展各分类指数

表3 2004-2014年兵团信息化发展总指数(IDI)

1.互联网应用增长迅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使用指数增长主要来自农牧工家庭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自2006年以后迅猛增长,2014年达到895.72。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数2014年达到725.19,充分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为兵团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2.信息化人才储备存在缺口。信息化专业人才是实现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计算结果表明,样本期内,通信主体水平在缓慢提升中略有起伏,2014年其指数为309.57,与其他指数相比,通信主体水平增长从2007年开始一直落后于基础设施指数的增长,从2009年开始其增长也明显落后于使用指数的增长,并且增长差距越来越大。

3.信息化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良好的经济条件能够提供信息化进步所需的研发投入,改善信息化发展的产业环境。兵团信息化环境与效果指数2014年为277.46,其增长与通信主体水平指数的增长水平接近,但与基础设施指数和使用指数的增长相脱节。为便于更直观地分析兵团信息化发展状况,依据表3绘出兵团信息化发展指数趋势图(见图3)。

图3 2004-2014年兵团信息化发展指数走势图

本文以2004年为基准期,由图3可明显看到,整个研究期内,2004年的值为最低水平,兵团信息化虽然不完全是直线上升,但上升总趋势很明显,2014年达到533.78,发展势头良好。

兵团信息化发展总指数的增长与信息化使用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相一致,说明其发展主要受益于这二者的增长。也说明各因素还只是孤立地对信息化发展起促进作用,并未达到整体协调共同促进信息化进步的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计算分析2004-2014年兵团信息化指数,结果表明,兵团互联网应用增长迅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兵团信息化人才储备存在缺口,信息化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另外,各因素还只是孤立地对信息化发展起促进作用,并未达到整体协调共同促进信息化进步的效果。

依据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注重与信息化人才培养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注重投入效率的提升。第二,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智慧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兵团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加快推动兵团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融合。第三,与兵团民生工程相结合,加快社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提供便捷、全面、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推动信息消费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科研院所和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互联网+”等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兵团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兵团信息化快速持续发展。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美)弗里兹·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M].孙耀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修文群.区域信息化的测度与评价[J].情报学报,2002,(2):197-208.

[4](日)小松崎清介.信息化与经济发展[M].李京文,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刘荣添,叶民强.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来自29个省份面板数据的经验:1992-2004[J].经济问题探索,2006,(9):9-14.

[6]杨京英,熊友达,姜澍.2009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7-12.

[7]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2012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Ⅱ)研究报告[J].调研世界,2012,(12):3-7.

[8]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2013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Ⅱ)研究报告[J].调研世界,2014,(4):3-7.

[9]胡晓鹏.区域差距与区域信息化:一体化互动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4):65-69.

[10]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8):75-80.

[11]周先波,盛华梅.信息化产出弹性的非参数估计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130-141.

[12]杨京英,杨红军.2007年中外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J].统计研究,2008,(1):25-29.

[13]聂艳晖.我国经济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

(责任编辑:李亚利)

兵团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BTYB06)。

祝宏辉(1973-),男,新疆石河子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陈贵红(1988-),女,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兵团信息化水平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张水平作品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兵团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