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研究

2016-12-19曾红权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6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欠发达高水平

曾红权

摘要:在分析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认为欠发达省份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更应坚持重点突破、分类推进和特色发展,再以政策积极引导,辅以机制保障,方有出路。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建设;211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12-03

大学要办出有特色高水平和建设一流学科,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拥有一流的专家学者且人才梯队优化合理;具有高水平的学科、能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具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有社会担当,提供一流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智囊团、思想库;有雄厚的综合学科基础作支撑[1]。

在新的发展阶段,欠发达省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要实现新的跨越、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就必须在准确把握自身在全国所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提升水平。

一、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现状

(一)欠发达省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概况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从近年来各地区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的消长,欠发达省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排名最好的是江西2013年度排名位于第18名,其次广西2013年度和江西2012年度排名位于第20名。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是受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的投入。明显地,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那些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而近年来江西省的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基本上在20位左右,其他如山西等省的GDP总量也位于20名之后,都是典型的穷省办教育,决定了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均衡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

(二)欠发达省份国家重点学科总量在全国的位次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家教育部将取消重点学科的审批,但从目前各省份国家重点学科总量可以看出当前各省份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水平。

北京、上海、江苏3个发达省市国家重点学科总量位居排行榜前三甲,8个欠发达省份国家重点学科总量位居20名之后,其排位与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相当,即国家重点学科总量体现了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强弱。

8个欠发达省份中,山西省拥有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3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为云南,仅比山西省少2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广西和江西各拥有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最弱的为贵州省仅有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三)8所211高校省重点学科在全国同行中的位次

通过对8所211高校省重点学科在全国同行中的排位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在全国同行的地位。8所211高校共127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拥有1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6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在全国同行中排名位于前10%(含)学科数仅为6个,占省重点学科总数的4.7%;排名位于同行前10%—20%(含)学科数也只有23个,两者共占省重点学科总数的22.8%。而排名位于同行前20%—50%(含)的学科数达71个,占省重点学科总数的大部分,达55.9%。

从各211高校看,云南大学拥有4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其排名位于同行前10%(含)的学科数有3个,占了8所高校此排位段的半壁江山,占比达50%;南昌大学排名位于同行前10%(含)的学科数有2个,紧随其后。各211高校虽至少拥有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排名位于同行前10%(含)的学科,竟然有5所高校空缺,如广西大学、青海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和宁夏大学,比例占样本高校数的62.5%。

从入选各排位段的学科属性看,入选全国同行中排位段前10%(含)学科的6个学科,均拥有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占比达100%;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10%—20%(含)的23个学科,有8个学科拥有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或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占比达34.8%;8所211高校中的1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6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20%(含)的学科共12个,占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数的57.1%。

二、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

1.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转变:高等教育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调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2.“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自2011年以来,我国高校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一些由高校牵头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高校科技创新的范式正在悄然发生变革。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尽管“协同”直接指向的是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但它的溢出效应则足以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动力、资源和机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不仅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机遇,也是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3.国家一流大学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启动:国家教育部将取消国家重点学科的审批,对国家重点学科总量绝对落后的欠发达省份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而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即国家教育部将启动国家一流大学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对这8省份而言,个别学科可望冲击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但绝大多数学科可能与此无缘,因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

1.现有学科建设基础薄弱:无论是8省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还是8省份国家重点学科的总量,或是8所211高校省重点学科在全国同行中的位次,8省份(8所211高校)都处于绝对的薄弱地位。尤其周边各省都在实施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给8省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及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带来更大的压力。

2.多省份在如火如荼进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建设:福建在2014年初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首批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3所大学入围,每年投入2.8亿元。从福建农林大学入选后2014年到2015年3月底的数据看,短短一年时间高端人才迅速增长: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1名,新增“千人计划”1名,新增“青年千人计划”1名,新增“外专千人计划”1名,新增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十二五”以来首获国家三大主体计划项目等。一年时间就已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初步成果。

安徽省也在2014年启动了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计划,将省属重点大学分成三类即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进行建设,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共分两批入选,入选8所院校。

2015年4月7日,浙江省也公布了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名单,其中,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榜上有名。

广东省则设立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2015—2017年下拨50亿元,主要用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服务与条件支撑平台建设等。共有中山大学等7所高校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等18个学科分别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由上,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3年投入50亿进行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当然其建设的高校和项目也多;而福建省每年投2.8亿对首批3所高校进行建设,其他2省未公布明确建设金额,但预计建设资金并不短缺。而作为经济基础薄弱的欠发达省份,要安排巨额资金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显得有较大难度和较大压力。

三、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知,或由于建设基础的薄弱,或由于建设资金的短缺,或由于建设时间的短暂,或由于办学观念的滞后,虽然国家对8所211高校的1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6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进行了重点打造和建设,但依然只有12个学科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20%(含),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10%(含)的则只有6个学科,入选的比例明显偏低。

由此可见,欠发达省份的“一流学科”数与国内其他省份“一流学科”数的差距正在拉大,在现有条件下,要迎头赶上甚至反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能实现的充其量也只有个别学科,如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10%(含)的几个学科。因此,除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10%(含)的6个学科发展定位比较明晰,跨入并保持在国家队行列。8所211高校剩余的121个省级重点学科如何建设和发展,是摆在各省面前一个急待迫切解决的难题。从已有分析看,提出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策略如下:

(一)科学的建设思路

1.坚持重点突破。高校和学科的发展要实现重点突破,这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发展较好大学的成功经验。重点突破,越来越成为高校开展学科建设的共识。坚持重点突破,也就是在学科资源的配置上,确定学科建设的分类体系与优先次序,分清轻重缓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多为、有所少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思想,实施重点突破,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资能迅速提升高校声誉、彰显高校影响力的顶尖学科,务必使重点学科得到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的保障。

相比发达省份,欠发达省份明显财力不足。因而在欠发达省份的一流学科建设中,更要集中省里有限的财力,继续重点扶持那些已取得较大学术成就和较高学术声望的前10%(含)的学科。

2.坚持分类推进。一流学科的比较性特征决定了其层级类别的特性,即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进入一流水平的行列,或者说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进入某一层级类别的一流学科行列。就地域而言,一流学科有世界级、国家和省级之分,就职能而言,一流学科有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之分等,且相互间可交叉重叠。故一流学科建设须依据学科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整体推进,形成分级、分层的建设模式。通过分层建设,形成相互支撑滚动发展的国家级、省级和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体系;通过分类建设,形成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学科体系。

欠发达省份211高校的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的数量毕竟有限。因此可将8所211高校中排名位于同行前10%—20%(含)的23个学科定位为省内一流学科加以重点建设,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可望冲击并进入国家队行列。将排名位于同行前20%—50%(含)的71个学科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性质或定位为省内一流培育学科,或定位为省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学科,或定位为省内一流应用型学科加以建设。

3.坚持特色发展。任何一所大学,即使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一流大学,也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科和知识领域都达到领先水平,而是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上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学科“特色”的形成是经过不断的发掘、培育、强化形成,要进行特色学科建设,就要从“特”上入手,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重大需求和战略要点,准确定位,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注重产、学、研结合,通过挖掘高校自身的优势来选择“特色”、以培育“特色”形成学科优势和强化“特色”,不断累积学科优势,将自身的特色学科做大做强,打造学科亮点。

当然,学科的特色发展与学科分类分层推进两者并不矛盾。在分类分层推进排名位于同行前20%—50%(含)的71个学科同时,可审时度势推进学科的特色发展,为学科的发展争得时间和空间。

(二)积极的政策引导

从省级层面来看,省委省政府要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出发,高度重视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国民经济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正确处理好“区域特色”与“高水平”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提高质量与追求特色的过程中找准“错位”的“坐标”。同时,对建设高校不以招生规模尤其是本科招生规模支付财政拨款,促使建设高校在规模上“瘦身”,把人财物集中到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上,实现真正从规模增长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

加快建立高等教育政策补偿机制,确保高校发展的相关利益。要将高水平大学和省一流学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规划,从事关全省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三)明确的机制保障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由于惯性的力量,高校习惯于依赖教育管理部门政策,因此,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导向举足轻重。鼓励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建立分门别类的学科评价机制是引导高校一流学科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评价指标体系应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不能实行一刀切、搞整齐划一的评审标准。积极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无论学科评审、评估还是学科中期检查,都由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直接参与,避免形式化和过场化。

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对部分发展态势欠佳的学科予以调整设置;对建设学科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中期评估检查,未达标者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建设,将名额重新分配给那些建设状况优良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管华诗.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18-20.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欠发达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