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2-19李丹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

李丹

摘 要:公民意识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前进,已经成为了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而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度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现。因此,本文依托思政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现阶段存在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现存问题,从而为依托于思政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寻求到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77-01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虽然,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是积极的,大部分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备一定的权利责任意识等,但是,仍有不少人在公民意识上仍存在权利义务对等性认识的偏差:他们往往只注重个人权利,却忽视自身义务的履行,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甚至缺乏社会公德心,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公共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等。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方面的误区

资本主义的内容中有公民意识相关知识是我们长时间以来存在着的误解,其实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教材中,公民意思的相关教育提到的少之又少,反而一直是把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放在了教育首位,逐渐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其实,公民意识培育主要是用来培育人们的现代公民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它是一种工具,社会主义同样适用,并且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不健全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制

目前,我国体制不健全主要在于缺乏法律保证,目前国内只有一本《大学生行为规范》可供参考,缺少一部有效的大学生法律,而缺少相关的制度的约束,使得公民意识行为没有很好地规范依据,在实践中举步维艰。

(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氛围不够浓烈

在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氛围不够浓烈,意识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问题,例如好心搀扶老师却反被老师诬陷的事件,或者是面对灾难时选择字求自保。因此,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并灭有一个很好的社会基础,更加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事实上,公民意识教育总会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所包含的所有因素息息相关,也与整个社会人具有的公民意识水平息息相关,甚至更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息息相关。

(四)教育方式陈旧且落后

虽然近几年我国教育一直在强调互动学些的双向教育方式,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还是以课本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到教育当中,师生缺乏互动,除此以外,也缺乏相对应的实践锻炼。而这种简单粗暴的灌输式的教学,使大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公民意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运用于实践中,其实不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

(一)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和导向力量一直来源于学校,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主要的渠道和相关阵地,而且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或者其他安排中它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当前的高校思政教学主要是由五大部分组成的,主要包含马原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在当前环境下,对公民意识教育比较有效的途径为:将对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结合到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强化,让这些思想能够转变为大学生群体所能够具有的一种公民意识,从而达到和提高对公民意识教育的成效。

(二)完善相关体制

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制度是公民意识教育制度的主要组成制度。首先,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制度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致完善经济制度从而为教育提供保障。其次,民主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构成了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要着力完善法律和政治制度,从而提高公民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意识,更好的维护法律尊严。最后,良好的文化制度环境可以意识水平和人文道德精神水平,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良好保障。

我们需要更好的营造良好氛围,塑造良好的文化制度。

(三)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立体氛围

营造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主要是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校园氛围,又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这三者是缺一不可,学校要致力于这三者的协调发展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第二,家庭氛围,塑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建立民主的家庭成员关系,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可以培养孩子自信、乐观、富有爱心同情心的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第三,社会氛围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充分运用舆论的力量来对社会环境氛围进行优化,营造有利于培养公民意识的舆论氛围。如果将这三个方面相结合形成三维立体的良好氛围,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指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形成良好的公民品质,提高各种能力的较好的方式;另一方面,大学生只有将自己具备的公民意识在社会实践中予以检验,才能达到知行的统一。因此,“要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进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应当针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现状做出对策,只有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继续完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制,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立体氛围,才能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惠.高校公民教育的反思与探索[D].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2010-6-10:38.

[2]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3]白雪.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策研究.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4]宇文利.关于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几个问题[M]高校理论战线,2012(2).

[5]赵宇.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J]商业文化,2011(1).

[6]贾琳.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研究[D].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3(6).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