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文化教学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2016-12-19于华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民族

于华

摘 要:全球化的背景下和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中国的本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正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从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外语文化教学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提出利用外语文化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设想。

关键词:外语文化教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20-02

在社会经济因素高速运作和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思潮空前激荡,思想意识的社会作用凸显,软实力已然成为国家整体实力的主要方面。然而,我国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局面却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和价值理念盛行,国民的民族文化意识淡薄,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缺乏认同。同时外语教学中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面临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侵蚀,“外语热”引发母语危机与文化安全,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主权意识被削弱①。在这种局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外语文化教学应当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两者之间的关联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外语文化教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文化教学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是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②。近年来,国内很多外语教育专家(如张红玲)提出和发展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概念,这是对于外语文化教学研究的进一步规范和深化。虽然学者们就在中国范围内进行外语文化教学有着具体不同的见解,但所取得的共识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与其它学科相比,外语教学具有人文素质教育所需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其次,外语文化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目的语国家文化也包括本民族母语文化,外语文化教学的目的也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加胜任国际化的工作,而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思辨能力,让学生在面对纷繁芜杂的文化和社会现实时既跨文化的视角也要有民族的坚持。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由马克思和列宁提出的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今天全球化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③。社会的转型所带来的人心动荡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风靡使得重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价值成为中国国家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外语文化教学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

(一)外语文化教学对于社会主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

外语文化教学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想场地。文化是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环境,马克思主义虽然宣示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割裂,但它的诞生也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启发。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既是政治的抉择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着鲜明群体倾向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文化的习得就是对社会的认知,对于既有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了解也会促进学习者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二)外语文化教学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潜在的负面影响

与语言相连,外语文化教学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是目的语文化或者说他国文化,可想而知,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充斥中国社会的整体局势下,如果缺乏正确引导,这种以资本主义西方文化为主的异域文化传输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对于民族文化的冲击,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如果外语文化教学被单纯以西方文化知识介绍的形式实施,学生们很有可能在崇洋媚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化教学中缺乏相应文化对比和民族文化的融入,学生们就不会养成文化思辨的能力,不假思索的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全盘接受西方所谓先进文化,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失去民族的操守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严重危及民族文化生存和意识形态的安全。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开展外语文化教学的思想统领

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国家统领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安全的精神秩序,教育主要目的之一是为社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站在国家的角度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外语文化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理想和成功的外语文化教学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应该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之下来开展进行的,通过这个的环节的教育和渗透,学生们对于不同的文化会有一种更为开放的胸怀和对于社会文化更加成熟的思辨能力,对于目的语文化的了解能够使他更加轻松的驾驭国际交流的场合,同时通过对于自身文化的再认识强化其对文化身份的归属和对于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认同。

三、利用外语文化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把民族文化放到与目的语文化同等重要的位置

我国前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工具主义教学观,近些年来虽然跨文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依旧有很多人将外语文化教学狭隘的理解为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外语热”的现象下是对于外语学习功利主义思想的泛滥和民族文化生存的危机,这样既不利于外语教育的良性发展,更加无益于培养高度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埋下隐患。所谓知己知彼,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对对自身的文化有足够的认同和了解,这样才能避免受到西方文化和夹裹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不但成为国际交流中的“跨文化的人”,也成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者、自身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处理好意识形态主导型与多样性的关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建设中起到主导和引领的作用,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动摇并不是杜绝其它有益于中国社会建设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的存在。各种正面积极的价值理念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益补充,也有益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意识形态建设中一定要注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同时又要维持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在外语文化教学中,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前提下,教师要以客观和理性的角度对待中外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理念,使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更多的认同,同时对于不同的思想文化有更加包容的心态和思辨的能力。

(三)渗透和点化教育方式

外语文化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十分注意方式和方法,生硬的理论教导和太过明显的政治宣传既有悖于文化教育的初衷,更有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心理和思想教育,比起“疾风骤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才能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好奇心,外语文化教学要抓住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多采取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更多选取贴近社会和生活一些文化热点,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认知和思考,并对于学生的观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引导,使其不偏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长期不能间断的系统工程,它的实践方式应随时代的发展更加灵活和多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同外语文化教学相结合既是在尊重两者自身属性基础之上的应有之义,又是对彼此的有益补充,对于两者的发展和完善以及中国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外语文化教学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研究”,课题编号(201603050204)

注释:

①杨维东.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及应付[J].外语教学,2015(9):73.

②谷启楠.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J].外语界(季刊),1988(2):1.

③杨照,路日亮.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理论探索,2015(3):60.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民族
我们的民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多元民族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