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儿化音系不透明性的OT-CC分析

2016-12-19杨峰张吉生

双语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系儿化元音

杨峰 张吉生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241)

汉语儿化音系不透明性的OT-CC分析

杨峰 张吉生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241)

汉语儿化是一种音节融合现象,涉及复杂的音系变化过程,尤其当后鼻音结尾的音节发生儿化时,还会出现音系不透明现象。经典OT可以解释大多数儿化过程中的音系变化,但是无法合理解释音系不透明性。文章运用新的候选项链优选论(OT-CC)对汉语儿化过程中的音系不透明现象进行了再分析。候选项链理论结合制约条件PREC (A,B)可以有效地区别对待音系透明现象和音系不透明现象。文章说明了OT-CC能以最简洁的方法解析汉语儿化中的音系不透明性,弥补了经典OT的缺陷。

汉语儿化;音系不透明性;OT-CC

一、引言

汉语儿化是一种音节融合现象①,许多学者如王理嘉、贺宁基、李思敬、鲁允中等从实验语音学、历史音韵学、音位学等角度对汉语儿化作过系统的描述。也有不少学者运用生成音系学理论对汉语儿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如有序规则分析,特征几何分析,经典OT分析,优选论和应理论分析,基于OT的发音音系学分析等。由于经典OT只分析底层与表层的关系及表层的可接受性,不涉及音系变化中的中间环节,因此无法合理解析音系不透明现象。为了更科学地解决音系不透明性,尤其是多层不透明现象,麦卡锡(McCarthy)提出了最新的OT理论:候选项链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 with Candidate Chains,以下简称OT-CC)。OT-CC将规则推导与经典OT相结合,认为候选项不是单独一个形式,而是一个链的形式,候选项链是有限的并且是有序的。由于OTCC将规则推导引入生成器中,能有效简洁地解析音系的不透明中间环节。OT-CC在国内语言学界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运用,本文将简单介绍OT-CC基本原理,并运用OT-CC理论对汉语儿化进行再分析,旨在探讨该新理论在处理汉语儿化音系不透明现象时的解析能力。

二、OT-CC的理论框架及音系不透明性

(一)候选项链及其有效条件

在经典OT中,生成器(Generator)可以产生无限的候选项,这些候选项之间没有联系,评估器(Evaluator)直接对这些候选项进行评估,以选出最终的优选项。由于经典OT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只有直接和简单的联系,没有中间环节,因此无法合理解释音系变化过程中的不透明环节。OT-CC是McCarthy对经典OT的修正。在OT-CC中,由评估器进行评估的不是单个形式的候选项,而是由几个形式候选项按照音系变化步骤的合理顺序排列后组成的候选项链(Candidate Chains)。麦卡锡(Mc⁃Carthy)认为,一个有效的候选项链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a.初始项忠实性:候选项链中的初始项与输入项相一致。

b.渐变性:候选项链中的后一项在前一项的基础上发生音系变化,每一次变化只能违反一次忠实性制约条件。

c.和谐递增性:候选项链中的后一项要比前一项更为和谐。

从以上三个条件可以看出,候选项链每一次改变,均违反排序较低的忠实性条件以满足排序较高的标记性条件,从而增加输出项的和谐性。如果一次违反忠实性制约条件的改变无法达到和谐性的递增,则这样的改变是不必要的,即该候选项为无效。假设在某语言中存在如下制约条件:

a.MAX:音段不能删除。

b.DEP:音段不能增加。

c.IDENT(voice):清浊特征不能改变。

d.*VCvclsV:两个元音之间的辅音不能为清辅音②。

e.NO-CODA:音节不能有韵尾。

这些制约条件的排序如下:NO-CODA≫MAX≫DEP≫*VCvclsV≫IDENT(voice)。若该语言有个输入项为/pap/,那么根据(1)的三个条件,其有效候选项链有:

以上候选项链均满足上述提到的三大条件,因此均为有效候选项链,这些候选项链有资格接受评估器的评估。以下候选项链无效:

无效的候选项链没有资格接受评估器的评估,即不能出现在OT-CC的优选评估表中。

(二)音系不透明性

音系不透明性是指音系规则不能从表层形式中显现出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表层形式中存在符合某音系规则的环境,但该音系规则却没有发生作用,为规则的不完全应用(Underapplication),在规则推导音系理论中表现为规则的反馈给(Counterfeeding)。如在阿拉伯贝多因语(Beduoin Arabic)中有如下音系规则:

从表层形式[gabur]看,/a/后紧跟着一个CV结构,完全满足元音提高的环境,但由于规则a发生在规则b之前,/a/不能提高变成[i]。此处元音提高规则在表层形式中未能显现出来,是一种音系不透明现象。

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在表层形式中并不存在符合某音系规则的环境,但该音系规则却仍然发生了作用,为规则的过度应用(Overap⁃plication),在规则推导音系理论中表现为规则的反阻断(Counterbleeding)。如同样在阿拉伯贝多因语中存在以下音系规则:

/i/是/k/发生硬颚化的促动因素,但是从表层形式[ћa:kjmi:n]看,/kj/后面并没有接/i/,也就是在表层结构中并不存在硬颚化/kj/的环境。此处硬颚化规则发生作用所必要的环境在表层结构中未能显现,这是另一种音系不透明现象。

(三)先居制约条件PREC((AA,,BB))

PREC(A,B)是OT-CC中用于分析音系不透明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制约条件,McCarthy对先居制约条件的定义以逻辑命题形式表述如下:

PREC(A,B)(候选项)

设A’和B’分别为违反忠实性制约条件A和B的LUM。③

根据定义PREC(A,B)的要求,在候选项链中,若某一项违反B,则其前项必须有违反A 的LUM,而其后项不能有违反A的LUM。PREC(A,B)对违反制约条件的先后顺序提出了要求:违反A的LUM必须出现在违反B的LUM之前。OT-CC以候选项链形式引入了推导过程,通过运用先居制约条件PREC(A,B),有效地解析了音系不透明性。汉语儿化过程中出现的音系不透明现象同样可以在OT-CC的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三、汉语儿化的音系不透明性分析

(一)儿化不透明性的经典OOTT分析

汉语中所有重读音节④都是双莫拉的,与莫拉相连的音段可以是一个单元音,或一个双元音,或者一个元音加一个鼻音。如下例所示:

儿化语素的底层形式是什么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一个特征,也有学者认为是一个音段。儿化语素的底层形式与音系分析直接相关。但无论把儿化语素的底层形式看成是一个特征还是一个音段,儿化的实现都涉及音系的不透明性。本文以儿化底层是一个特征为例,分析它的音系不透明性。

根据王嘉龄提出的儿化语素的底层形式是一个卷舌特征[+retroflex]分析,该特征在底层元音形式中未赋值。儿化过程中,第二莫拉的元音卷舌属音系学范畴,而第一莫拉的元音卷舌只是语音学范围内的变化,因此卷舌特征只连接到儿化音节的第二莫拉上,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儿化过程不改变音节的重量;音节首和介音不承载音节的重量,直接与音节节点相连,在儿化过程中不受影响。一个重读音节,儿化前和儿化后都是一个双莫拉音节。

在儿化过程中,与第二莫拉相连的韵尾辅音不能与卷舌特征[+retroflex]相融合,必须被删除。由于汉语的载调单位是莫拉,当韵尾辅音被删除时,音节的重量不变。此时,原来只与第一莫拉连接的元音自动延长与第二莫拉相连,承载音节重量。⑤

根据周晋英、马秋武等人对汉语儿化的OT分析,相关的制约条件包括:⑥

部分汉语儿化相关制约条件:

a.[+r]-μ:卷舌特征[+retroflex]必须与莫拉相连。

b.R-ANCHORING-r:带卷舌特征的莫拉必须位于音节的最右端。

c.MAX-μ-IO:音节的莫拉数不能减少。

d.IDENT-IO(F):输入项与输出项中对应音段的特征要保持一致。

e.*C-r:辅音不能与卷舌特征[+retroflex]相连。

f.MAX-IO:音段不能删除。

g.DEP-IO:音段不能增加。

h.DEP-μ-IO:音节的莫拉数不能增加。

i.*Vn:舌尖鼻音/n/前的元音必须鼻化。

j.*Vŋ:舌根鼻音/ŋ/前的元音必须鼻化。

在汉语儿化中,并不是所有的音段都可以和卷舌特征[+retroflex]相融合。赵元任将儿化所遵循的总原则称为“可共存发音的同时性”。不能与卷舌特征共存发音的音段包括韵尾辅音和前高元音/i/与/y/(汉语舌尖元音的底层形式存在争议,且不涉及音系不透明现象,本文不展开讨论)。在汉语中,能出现在韵尾的辅音只有两个,即舌尖鼻音/n/和舌根鼻音/ŋ/。根据制约条件*C-r,舌尖鼻音/n/和舌根鼻音/ŋ/均不能与卷舌特征[+retroflex]相连,这两个鼻音在儿化过程中都应被删除。但是舌尖鼻音/n/和舌根鼻音/ŋ/在音系变化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n/被直接删除(如/kan/+[+r]→[kaar]“杆+儿”),而/ŋ/先促成其前面元音鼻化然后再被删除(如/kaŋ/+[+r]→[kããr]“缸+儿”),该现象的有序规则表述如下:

在规则排序中,规则a与b形成阻断顺序(Bleeding order),规则a的应用阻断了规则b的应用,该过程显现在表层表达,因此是透明的。若规则c排在b之前,则规则b的应用将被阻断,这样规则b与规则c将形成反阻断顺序(Counterbleeding order)。元音之后鼻音的存在是元音鼻化的先决条件,而该先决条件在规则c的作用下被删除。如果不呈现音系变化的中间过程,表层表达[kããr]中并不存在元音鼻化的环境,因为规则c与规则b之间的中间环节不显现在表层表达,是音系不透明现象。因此,汉语舌根鼻音结尾的儿化过程与阿拉伯语中的音系不透明性同理。

根据汉语的实际语料和已有的研究,汉语儿化相关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序可表示如下:

根据这一制约条件的等级序列,“杆”和“缸”儿化的经典OT分析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kan+[+r]/→[kaar]:

表2 /kaŋ+[+r]/→[kããr]

对比表1和表2两个优选分析表,不同的输入项在经典OT的框架下得出了完全相同的输出结果。表1中“杆”字的儿化是音系透明的,由经典OT得出的优选项h与实际语料相符;而表2中“缸”字的儿化具有音系不透明性,但在经典OT的框架下,透明候选项h击败了不透明的真正的优选项i,所得结果与实际语料不符。可见,由于经典OT不涉及中间过程,只能对表层表达进行评估,因此无法解析音系的不透明性。

(二)儿化不透明性的OOTT--CCCC分析

OT-CC通过有效候选项链,以LUM形式清晰地显现了音系变化的中间环节。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汉语儿化的制约条件等级序列和有效候选项条件,“杆”字儿化过程中的有效候选项链有:

根据上述得出的OT-CC框架下的候选项为:⑦

以下候选项为/kan/+[+r]→[kaar]的无效的候选项链:

根据OT-CC原理,以同样方法可以得出“缸”字儿化过程中,/kaŋ+[+r]/→[kããr]的有效候选项链,如下所示:

根据上述得出的OT-CC框架下的候选项为:根据以上分析,“杆”字的儿化过程是透明的,而“缸”字的儿化涉及元音的鼻音化,有不透明过程。针对不透明的音系变化过程的先居制约条件PREC(A,B),涉及汉语儿化的两个忠实性制约条件(A,B)应该是IDENT-IO (F),MAX-IO。McCarthy认为,根据“元制约条件排序”(Metaconstraint Ranking),PREC(A,B)必须也无例外地排列在忠实性制约条件B之后。因此,汉语儿化OT-CC优选分析的制约条件等级序列应在等级序列中的DEP-IO与IDENT-IO(F)之间插入PREC(A,B)。根据先居制约条件PREC(A,B)的原理和有效候选项链的要求,OT-CC可以清晰地解析“缸”字儿化过程中(/kaŋ+[+r]/→[kããr])的音系不透明性,如表3所示:

表3 /kaŋ/+[+r]→[kããr]:

在OT-CC的框架下,标记性制约条件评估输出项,忠实性制约条件评估输出项与输入项之间的对应关系,PREC(A,B)评估的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组LUMs的集合中部分LUMs的排列。

根据PREC(A,B)的要求,在一个有效候选项链中,如有一个违反B的LUM(局部不忠实映射),在它的前面必须先有一个违反A的LUM,否则就违反了PREC制约条件;同时如在一个违反B的LUM之后有一个违反A的LUM,也违反了PREC制约条件。候选项c中存在违反MAX-IO的LUM,但在它前面却没有出现违反IDENT-IO(F)的LUM,而其后却出现了违反IDENT-IO(F)的LUM,因此该候选项链违反PREC〈IDENT-IO(F),MAX-IO〉两次。候选项f中存在违反MAX-IO的LUM,但在它前面出现了违反IDENT-IO(F)的LUM,符合PREC制约条件;但其后又出现了违反IDENT-IO(F)的LUM,因此候选项f违反PREC〈IDENT-IO(F),MAX-IO〉一次。所以,由于候选项f少违反PREC〈IDENT-IO(F),MAX-IO〉一次,优胜于c,是“缸”字儿化的正确输出形式。可见OT-CC能准确地反映汉语儿化中的音系不透明现象,得出了与实际语料相符的优选项。

PREC(A,B)在分析音系不透明现象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不影响音系透明现象的分析,如“杆”字儿化过程的OT-CC分析可表示如下:

表4 /kan/+[+r]→[kaar]:

从分析表4可见,制约条件PREC 〈IDENT-IO(F),MAX-IO〉在分析音系透明现象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如果在表4中去掉这一制约条件,对输出结果没有任何影响。OT-CC之所以能区别对待音系透明现象和音系不透明现象,是有效候选项链与制约条件PREC(A,B)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上是将儿化语素的底层形式视为一个卷舌特征的OT-CC分析。若将儿化语素的底层形式视为一个音段,汉语儿化将会涉及两个音系不透明现象。而多层音系不透明性更能通过OT-CC得到合理解释。由于篇幅有限,儿化底层为音段的OT-CC分析将另文讨论。

四、结语

OT-CC是生成音系学的较新理论,它通过采用音系的推导过程给优选论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OT-CC通过局部不忠实映射清晰地显现了音系的推导过程,并运用先居制约条件PREC(A,B),对候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制约,因此能正确地解读音系不透明性。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OT-CC理论分析汉语中的音系不透明现象。汉语儿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音系变化过程,在有些儿化过程中存在表层非显的中间过程,即音系不透明现象。经典OT只能对表层表达进行评估,即只能对音系透明现象作出合理解析。在汉语儿化中,“杆”字儿化的音系变化是透明的,而“缸”字的儿化具有音系不透明性,经典OT无法将两者进行区别,因此得出的优选项均为透明候选项[kaar],与实际语料不符。本文是对OT-CC的尝试性运用。分析表明,儿化中的音系不透明现象在OT-CC的框架下能得到简洁合理正确的解释,同时也证明了OT-CC对音系不透明性的解释力。

注释:

①文中提到的汉语一律指汉语普通话,汉语其他方言中的儿化有不同表现,本文不作讨论。

②*VCvclsV中,V代表元音(vowel),CVCLS代表清辅音(voiceless consonant)。

③McCarthy(2007:97)用‘LUM’表示不忠实性映射(lo⁃cal unfaithful mapping);‘ℒ’表示从输入到输出的一组LUMs的集合;‘rL’(reduced LUM sequence)是ℒ-集合中的部分LUMs的排列。

④一般说,汉语没有‘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之分。所谓重读音节是指全声调(full-tone)音节,因此轻声调或零声调音节就是非重读音节(张吉生2006:192)。

⑤在本文中,为了更清晰地表示卷舌特征与莫拉相连的情况,所有的重读元音/v/都表示为[vv],以显示其占用两个莫拉的位置,但仍然是一个音段。

⑥此处只引用与本文相关的制约条件,若要分析所有的儿化现象,还涉及其他制约条件。

⑦在OT-CC中,候选项以LUM形式表示,@(“at”)表示违反该制约条件的位置;@后的数字表示音段排序的位置。如MAX@3表示该LUM是第三个音段违反了MAX。

[1]陈泽平.方言声母类化的优选论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5).

[2]姜雯倩.北京儿化韵的音系分析[J].科学导报,2014,(20).

[3]李思敬.汉语“儿”[ɚ]音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李延瑞.论普通话儿化韵及儿化音位[J].语文研究,1996,(2):21-26.

[5]鲁允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马秋武,闫小斌.优选论与音系不透明现象[J].外语研究,2008,(2):8-16.

[7]马秋武.北京话儿化的优选论分析[J].现代外语,2003,(2):143-151.

[8]马秋武.候选项链理论:问题与对策[J].山西大学学报,2012,(1):35.

[9]马照谦.汉语方言儿化韵的发音音系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

[10]王嘉龄.从音系学到语音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1-3.

[11]王理嘉,贺宁基.北京话儿化韵的听辨实验和声学分析[A].林焘,王理嘉.北京语音实验录[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7-72.

[12]闫小斌.候选项链理论与长汀客家话连读变调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6,18(1):103-108.

[13]周晋英.北京话儿化韵的《优选论》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99:16-26.

[14]Chao,Yuen Ren(赵元任).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5]Cheng,Chin-Chuan(郑锦全)A Synchronic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D].The Hague:Mouton.1973.

[16]Duanmu,San(端木三).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7]Duanmu,San(端木三).Tone:An overview[A].The Syllable:Views and Facts[C].Ed.Harry van der Hulst &Nancy a.Ritter.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0. 477-500.

[18]Duanmu,San(端木三).A Formal Study of Syllable,Tone, Stress and Domain in Chinese Languages[D].MIT,1990.

[19]McCarthy,J.Hidden Generalizations-Phonological Opac⁃ity in Optimality Theory[M].London:Equinox Publish⁃ing Ltd.,2007.

[20]McCarthy,J.Candidates and Derivations in Optimality Theory(lecture handout),2006.

[21]Prince,Alan&Paul Smolensky.Optimality Theory: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M].Oxford: Blackwell,2004.(revision of 1993)

[22]Wang,Jenny Zhijie(王志洁).The Geometry of Segmen⁃tal Features in Beijing Mandarin[D].University of Dela⁃ware,Newark,1993.

[23]Zhang Jisheng(张吉生)&Jeroen van de Weijer.OTCC:a minimal approach to Shaoxing trisyllabic tone sandhi.ROA 986-0708.2008.

[24]Zhang Jisheng(张吉生).The phonology of Shaoxing Chi⁃nese[Z].Utrecht:LOT,2006.

An OT-CC Analysis of the Phonological Opacity in R-ending Retroflexion in Chinese

YANG FengZHANG Ji-sh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

R-ending retroflexion in Chinese is a kind of syllable contraction involving complicated phonological changes.When the rending retroflexion takes place in a syllable ending with a velar nasal,phonological opacity occurs.While the classical OT can be used to il⁃lustrate effectively most phonological changes in the r-ending retroflexion,it fails to explain phonological opacity.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phonological opacity in the r-ending retroflexion in Chinese by adopting the new theory of OT-CC which,together with PREC(A,B),can concisely and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phonological transparency from phonological opacity.

The chinese r-suffixation;Phonologic opacity;OT-CC

H11

A

2095-6967(2016)04-064-08

[责任编辑]:张兴

2016-03-15

杨峰,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张吉生,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猜你喜欢

音系儿化元音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有趣的“儿化”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北京话(36)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英语元音/e/的语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奇台方言音系及其演变规律
再談梵漢對音與“借詞音系學”的幾個問題
南朝宋齊譯經對音的漢語音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