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缢蛏流水育苗试验

2016-12-19李炼星沈和定杜文俊

水产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量变态换水

李炼星,李 浩,沈和定,杜文俊

( 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 )

缢蛏流水育苗试验

李炼星,李 浩,沈和定,杜文俊

( 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 )

为探索流水条件与换水操作对缢蛏育苗初期的影响,2015年9月在三门东航水产育苗场进行试验,试验桶X(编号1、2、3*、4*、5*、6*)设置筛绢网与进出水开关控制流水速度,试验桶Y(编号7、8)未设置筛绢网且进行倒池操作,水温26~27.5 ℃,pH 8.0~8.2,盐度13,光照度低于1000 lx。结果表明,对于非流水性育苗,加大换水量与设置筛绢网减少机械损伤能够显著提高缢蛏幼虫期的存活率(P<0.05),对孵化及生长变态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对于流水性育苗,当换水量逐渐加大时,缢蛏卵子的受精率降低,受精卵的孵化率在提高后回落,D形幼虫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稚贝规格与变态率降低,变态时间延长,缢蛏幼虫的壳长在试验中后期生长速率减缓、存活率降低,但与非流水性试验组的壳长及存活率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当流水量较小时,缢蛏幼虫壳长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率有明显提高。本试验验证了适量的流水性育苗与不倒池换水操作可以显著提高缢蛏幼虫孵化率、变态率、存活率,对变态时间与稚贝规格无显著影响。

缢蛏;流水;育苗;壳长;存活率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俗称蛏子、青子,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缢蛏属[1]。我国沿海均已开展养殖,2014年的全国产量达786 828 t[2]。

缢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已有诸多报道,多是关于亲蛏催产及后期培养等,如金彬明[3]通过工厂化育苗生产试验表明,选取滩涂养殖的成熟缢蛏作为育苗亲贝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吴洪喜等[4]的缢蛏人工育苗试验表明,缢蛏受精卵发育速度主要受水温影响,其孵化积温为370~390 ℃·h,同时温度也是浮游幼虫生长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何进金等[5]关于缢蛏浮游幼虫饵料的研究表明,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calcutrans)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均为缢蛏浮游幼虫的良好饵料,但对稚贝而言只有叉鞭金藻和钙质角毛藻才能起到良好效果。

缢蛏人工育苗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育苗产量,但在工厂化育苗过程中,浮游期幼虫死亡率高,变态期间变态率低等问题突出,是制约出苗量的主要原因,而关于缢蛏工厂化育苗技术进一步优化的相关研究仍少见报道。为进一步提高并保证缢蛏工厂化育苗的苗种产量与质量,根据淡水四大家鱼已有的流水育苗经验[6]对缢蛏早期育苗进行了流水育苗探索,得到了良好效果,旨在为当今缢蛏苗种产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缢蛏亲贝来源与催产

壳长5.1~5.3 cm、体质量7.6~8.2 g的缢蛏亲贝取自乐清湾南岳镇,选取体表完好、无机械损伤、无畸形、性腺充分发育的1 龄缢蛏100粒,阴干流水催产[7],挑选正在排卵与排精的亲贝,冲洗后分别放入小桶中继续排卵与排精,直至停止,卵子计数。砂滤海水水温26~27.5 ℃,pH值8.0~8.2,盐度13,光照度低于1000 lx[8]。

1.2 试验装置设置

试验桶X在距离底部15 cm处固定一层300目筛绢网,进水口设置在水桶顶部,出水口接近水桶底部,进水口与出水口均设阀门,试验桶Y除未安装300目筛绢网外,设置均与试验桶X相同。试验桶高70 cm,底直径36 cm,容积约65 L(图1)。

图1 试验桶结构示意

1.3 操作过程

(1)设置试验桶X 6个和试验桶Y 2个,预先放入40 L砂滤海水,曝气。

(2)卵子平均分配入各桶,密度为12粒/mL[9-10]。

(3)往各桶中倒入适量的精子悬浊液,控制精卵比为1000∶1。

(4)通过阀门控制换水,其中1、2、7、8号桶为非流水性育苗,3*、4*、5*、6*号桶为流水性育苗(以B1、B2、B3*、B4*、B5*、B6*、B7、B8表示各试验组),换水操作如下:

a.试验桶X直接通过出水阀门换水:

① B1:孵化后半量换水一次,之后隔24 h半量换水;

② B2:孵化后全量换水一次,之后隔24 h全量换水;

③ B3*、B4*、B5*、B6*:始终保持桶内水体流动,换水速率分别控制为5 L/h,15 L/h,25 L/h,35 L/h;

b.试验桶Y在出水口套上300目筛绢网袋进行滤苗换水:

① B7:孵化后半量换水一次,之后隔24 h半量换水;

② B8:孵化后全量换水一次,之后隔24 h全量换水。

(5)试验阶段为精卵结合至试验组中幼虫完成变态的时间,较早完成变态的试验组幼苗用200目筛绢网过滤后,转移至预先铺有约3 mm厚海泥(烘烤消毒且经200目筛绢网过滤处理)的试验桶中且容量及编号不变,定时使用虹吸法换水15 L/d。

(6)试验设置两组重复。当观察到试验桶中幼虫约有30%以上变态至D形幼虫时开始投喂饵料。D形幼虫和壳顶前期早晚2次投喂密度约2.5×106个/mL的叉鞭金藻1 L;壳顶中后期改为早晚2次投喂密度6×106个/mL的钙质角毛藻1 L,变态伏底后增加投喂量至1.5 L。

1.4 测定指标

测定受精率、孵化率、变态率和变态时间,各日龄幼虫的壳长与成活率。

分别对各试验组的受精卵、面盘幼虫、变态阶段进行计数。自D形幼虫期开始,每隔24 h测量壳长,每组随机测量30粒个体。孵化率为D形幼虫密度与受精卵密度的百分比,存活率为幼虫密度与初始D形幼虫密度的百分比;变态率为长出斧足、水管的幼虫与D形幼虫数量的百分比;变态时间为自孵化至90%幼虫完成变态的时间[11]。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对各桶间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urkey HSD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显著性设为P<0.05。

2 结 果

2.1 各试验组孵化参数

表1 各试验组的幼虫孵化参数

注:相同符号的同一列表明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

各试验组幼虫孵化参数见表1。由表1可见,除B5*、B6*外,其余各试验组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B6*与B5*受精率差异显著(P<0.05)且受精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B6*的受精率(89.69%)最低。通过对各试验组受精卵孵化率进行比较,B1、B2、B7、B8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且处于较低水平;B5*的孵化率(74.47%)最高,显著大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中D形幼虫规格差异不显著(P>0.05)。

2.2 各试验组缢蛏幼虫的变态情况

各试验组的变态参数见表2。由表2可见,比较各试验组中稚贝规格,除B5*、B6*外其余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B6*变态规格(285.31 μm)最小,与其余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比较各试验组中幼虫的变态时间,除B5*、B6*外其余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B5*、B6*的变态时间显著大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B6*的变态时间(178.60 h)最长。比较各试验组中幼虫的变态率,B1、B2、B5*、B7、B8差异不显著,B4*的变态率(79.64%)最高,B6*的变态率(45.83%)最低,B4*与B6*的变态率相差33.81%。

表2 各试验组的变态参数

图2 幼虫的壳长

图3 幼虫的存活率

2.3 试验阶段中各试验组的生长情况及幼虫存活率

B3*、B4*组的幼虫壳长在生长早期显著大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之后生长速度减缓,至试验结束时B3*、B4*稚贝壳长略小于B1、B2、B7、B8,同时B4*的稚贝平均壳长小于B3*;B5*、B6*的幼虫壳长分别在试验开始5 d和4 d之后显著小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且B6*显著低于B5*(P<0.05);B1、B2、B7、B8的幼虫壳长在整个试验阶段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从平均壳长可以看出,B7、B8的壳长在一定程度上小于B1、B2(图2)。

B4*中幼虫的存活率在整个试验阶段均处于最高水平,且在4 d之后与其余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B3*的幼虫存活率仅次于B4*,在试验阶段的第5、7、8 日与其余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B8的幼虫存活率在试验早期处于中等水平,但随着试验的推进其存活率明显下降,至试验结束时处于最低水平;B5*与B6*的幼虫存活率从试验开始1 d后差异显著(P<0.05),且处于各试验组中较低水平(图3)。

3 讨 论

3.1 非流水性育苗

通过对结果中非流水性试验组直接半量换水组、直接全量换水组、筛绢半量换水组、筛绢全量换水组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不同换水量与筛绢网的设置仅显著影响缢蛏幼虫的存活率。

直接半量换水组中幼虫存活率在试验阶段均低于直接全量换水组,在第3、5、6、7、8日龄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加大换水量有利于提高幼虫的存活率;筛绢半量换水组的幼虫存活率在试验阶段中后期显著高于筛绢全量换水组,初步推测为换水过程中的冲苗与筛洗等人为操作造成较高的幼虫死亡率[12],同时这种人为操作甚至能抵消加大换水量对幼虫成活率带来的有利影响,因此筛绢半量换水组的幼虫存活率要高于筛绢全量换水组。由此可见,在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人为操作给幼虫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直接半量及全量换水组与筛绢半量及全量换水组的幼虫存活率表明,加大换水量与设置筛网可显著提高缢蛏育苗初期的幼虫存活率。

3.2 流水对缢蛏孵化的影响

结合各试验组的孵化参数可以看出,随着换水量加大,卵子受精率有一定降低,受精卵的孵化率提高后回落,D形幼虫的规格没有显著差异。初步推测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换水量加大,流水速度过快,导致一部分卵子、受精卵或D形幼虫被吸附在筛绢网的网孔上无法摆脱,从而导致消亡或计数结果失真,通过对筛网检查验证了推测。孵化率先升高后回落,表明换水量的加大有利于孵化率的提高,其原因可能是流水有利于快速带走水体中的一些幼虫代谢物质及一些死亡个体及藻类的腐败杂质[13],保证水体质量。由于缢蛏自受精卵孵化到D形幼虫的过程中,其能量来源主要是卵黄,换水量的大小对D形幼虫规格并未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各流水组的D形幼虫规格没有显著差异。

3.3 流水对缢蛏幼虫变态的影响

结合各试验组的变态参数可以看出,当流水量加大时,幼虫的稚贝规格和变态率减小,变态时间增长。初步推测为流水量加大时,桶中的藻类饵料流失速度加快,影响幼虫摄食,无法摄取充足能量完成变态发育[14],同时对筛网进行检查表明,变态率的降低还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流水速度过快导致活力弱的幼虫吸附于筛网上而死亡。

3.4 流水对缢蛏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结合各试验组幼虫的生长情况和存活率可以看出,流水量加大时,幼虫在中后期生长缓慢,存活率不断降低,与非流水性试验组的壳长及存活率对比,当流水量较小时,幼虫壳长无显著差异,存活率显著提高,表明适当的流水量对缢蛏幼虫的壳长影响不大,但对存活率影响显著,部分原因可能是新鲜海水提高了存活率,而过高的流水量导致饵料流失从而降低幼虫的生长速率与存活率,同时,过大的换水量使得幼虫不能快速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也会对其存活率造成影响[12,15]。水体流速也是影响贝类的一个因素,有研究表明[16],当水体流速超出一定限度时(15~20 cm/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的生长受到抑制。包永波等[17]总结得到,在适宜的流速范围内,流速的提高加快了贝类的滤水率,从而提高了摄食率,流速过高则会干扰贝类的摄食的生理活动,导致不能正常摄食。

4 结语及建议

由于条件限制,试验只参照缢蛏工厂化育苗设置了4个流水速率,试验结果表明,流水给缢蛏育苗带来显著效果,关于育苗过程中具体的最适流水速率还有待进一步试验探究。试验表明,适宜的流水可显著提高缢蛏幼苗培育过程中幼虫的孵化率、变态率、存活率,但对于变态时间与变态后稚贝规格影响不显著。

建议在缢蛏浮游期采用流水培养,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并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有效提高产量。建议在苗池底部铺网,代谢物及其他有害物随流水排出,若仅在出口处铺网将会导致网孔堵塞,影响育苗水质。目前水产业中循环水技术已大量应用,陈文龙等[18]已对缢蛏的循环水育苗做了初步探究,考虑到贝类流水育苗用水量大,目前的循环水技术成本较高,但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1] 徐凤山,张素萍.中国海产双壳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11-213.

[2]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33.

[3] 金彬明. 缢蛏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1999,14(9):13-15.

[4] 吴洪喜,徐爱光.缢蛏人工育苗试验[J].海洋科学,2000,24(2):15-17.

[5] 何进金,韦信敏,许章程. 缢蛏浮游幼虫饵料的研究[J].台湾海峡,1984,3(2):208-216.

[6] 唐明虎,俞小先,杨庭玉,等.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与生产实践(一)[J].科学养鱼,2011(3):14-16.

[7] 杜恩光,郭荻玲.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81(3):25-28.

[8] 陈雄杰.缢蛏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90-191,240.

[9] 欧俊新.缢蛏室内育苗亲贝的选择和催产方法[J].水产养殖,2002,23(2):8-9.

[10] 徐敏娴,丁理法,徐正华,等.缢蛏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报告[J].渔业现代化,2012, 39(1):55-58.

[11]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等.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J].水产学报,2012, 36(8):1215-1224.

[12] 王冬群.缢蛏育苗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河北渔业,2004(3):9-22.

[13] 金彬明.缢蛏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技术[J]. 水产养殖,2000,21(2):24-27.

[14] 刘广丰,陈慧,李家乐,等. 用小球藻进行缢蛏人工繁育技术试验[J]. 水产科学,2009, 28(4):192-195.

[15] 张涛,杨红生,刘保忠,等.环境因子对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稚贝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3,34(2):142-149.

[16] Laurent B, Prou L, Heral M, et al.No influence of food quality,but ration-dependent, retention efficiencies in the Japanese oysterCrassostreagigas[J].J Exp Mar Biol Ecol,1993,171(1):91-106.

[17] 包永波,尤仲杰.几种因子对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的影响[J].水产养殖,2004,25(6):29-33.

[18] 陈文龙,何连金,李秀珠,等.缢蛏循环水池人工育苗实验报告[J].福建水产,1984(4):22-29.

BreedingofAgamakiClamSinonovaculaconstrictainFlowingWater

LI Lianxing, LI Hao,SHEN Heding,DU Wenjun

( Key Laboratory of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quatic Genetic Resourc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

In order to explore influence of water condition and different water-change operations on initial breeding stage of Agamaki clamSinonovaculaconstricta, relevant tests were implemented in Sanmen Donghang aquaculture farms in September 2015. Mesh cloth and water inlet and outlet switch were set in test barrel X(Number:1,2,3*,4*,5*,6*) for flowing velocity control, and the comparative test barrels Y(Number:7,8) were not set with mesh cloth and pool water-change operation, at water temperature of 26—27.5 ℃, pH 8.0—8.2, salinity 13, and illuminance of less than 1000 l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non-flowing breeding, increasing water-change amount and the setting of mesh cloth to reduce mechanical damage led t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rvival rate of Agamaki clam larvae, and did not lead to significant effect on hatching and growth or metamorphosis. For flowing breeding, when water-change amount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fertility rate of Agamaki clam eggs was to some extent decreased hatching rate of fertilized ovum decreased after certain increa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type larva size and juveniles. The clam had poor growth and low survival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s of test, compared with shell length and survival rate data in non-flow barrels. When the flowing rate was decreas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hell length,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rvival rat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roper amount of flow water breeding and no pool water-change ope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arva hatch, metamorphosis rate, survival rate, withou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ime of metamorphosis and juvenile size.

Sinonovaculaconstricta; flowing water; breeding; shell length; survival rate

10.16378/j.cnki.1003-1111.2016.05.019

S968.318

A

1003-1111(2016)05-0568-05

2015-12-25;

2016-04-1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AA10A400-3);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ZF1206).

李炼星(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贝类遗传育种.E-mail:469687126@qq.com.通讯作者:沈和定(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贝类增养殖.E-mail:hdshen@shou.edu.cn.

猜你喜欢

全量变态换水
水培植物霎换水
成都市温江区全力推进医保全量数据采集试点工作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自动换水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骂错人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估的误区及其改进方法
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水稻冠层光谱变化特征的土壤重金属全量反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