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应对策略的质性研究

2016-12-17陈亚岚吴羽楠王珊珊钱小芳

护理学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个案孕产妇胎儿

陈亚岚,吴羽楠,王珊珊,钱小芳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系,福建 福州 350101;2.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护理部,福建 福州350001)

【心理卫生】

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应对策略的质性研究

陈亚岚1,吴羽楠1,王珊珊1,钱小芳2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系,福建 福州 350101;2.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护理部,福建 福州350001)

目的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孕产妇得知胎儿异常后所采取的相关应对策略。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选取我院产科已被确诊胎儿异常需引产的12例孕产妇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通过访谈结果将转录稿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承认孩子曾经的存在、沟通与经验支持、回避、憧憬未来。结论针对孕产妇“承认孩子曾经的存在”和“回避”的应对策略,护理人员可帮助其寻求多方位支持,灵活运用多种心理干预方式;针对孕产妇“沟通与支持系统”与“憧憬未来”策略,护理人员可提供专业知识,帮助其进行自我管理。

胎儿异常;引产;应对策略;质性研究

胎儿异常是指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解剖学结构和(或)功能上的异常[1]。据2006年美国发布的“全球出生缺陷报告”中估计,全球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人数超过790万,9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2]。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也随之增多,再加之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胎儿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目前,已有较多文献发现此类孕产妇存在复杂性悲伤、焦虑、抑郁、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等负面情绪[3-5]。为了研究孕产妇面对胎儿异常相关应对策略,了解其内心体验,指导制定干预对策,笔者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孕产妇面对胎儿异常的应对策略进行了质性访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年龄、学历、家庭状况,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6—8月我院产科就诊的2例胎儿异常引产的孕产妇进行预访谈,同样的方法选取12例孕产妇编号(A~L)进行正式访谈。纳入标准:(1)处于围手术期的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2)年龄≥20周岁;(3)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视、听力基本正常,精神正常;(4)同意参加研究,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因死胎或其他原因(如未婚先孕、意外怀孕、孕产妇身体状况和家庭原因等)而引产者;(2)有严重视听障碍或认知障碍,可能影响对问题的正确回答者;(3)有既往精神疾病者;(4)经调查者解释,表示拒绝合作者。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12例孕产妇基本资料

1.2 研究工具

1.2.1 基本情况调查表 包括被试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型态、家庭月收入、已有子女情况、胎儿畸形类型和妊娠终止时间等。

1.2.2 访谈提纲 初拟访谈提纲,经过3名产科护理专家、1名心理专家的修订和2例非样本先驱测试,形成正式访谈提纲。访谈时根据访谈提纲尽量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必要时采用追问、重复、反问等方式,对访谈对象反映出的信息进行确认。提纲中主要问题有:(1)当您得知胎儿情况的时候您是如何告诉家人的?(2)从拿到诊断结果到做出引产决定的时间很短,您在这段时间最想得到哪方面的帮助?(3)您认为哪个时期的支持对您来说最有意义?为什么?(4)您在引产过程会使用哪些转移注意力的方式?(5)现在的您会和父母、亲属、朋友分享这个孩子的故事吗?(6)您对今后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引导研究对象对话题进一步阐述。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半结构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孕产妇的治疗和检查的时间集中在上午,排除患者午休时间,选择下午或晚上在护士长办公室进行谈话。征求孕产妇同意后,整个访谈过程采用全程录音和笔录的形式。待研究信息“饱和”后,停止资料的收集,一般收集10个样本左右[6]。同时,研究者还要记录研究对象的表情、语句停顿、语调和肢体语言。访谈时间30~45 min。

1.4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于24 h内将访谈资料逐字、逐句的转录成文本格式并结合非语言表达,形成转录稿。本研究以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为基础,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存储、编码、检索以及非智性分析,析取有意义的陈述;将主题关联到研究对象完整的叙述,写出详细描述,描述个案的真实体验[2]。

2 结果

根据Skinner等[7]发现,人们再面对应激事件时采取的应对策略有5个核心部分:解决问题、寻求支持系统、回避、分散注意和重建认知。将转录稿深入分析后,根据实际需要将选取的相关应对策略提炼出4个主题:(1)承认孩子曾经的存在;(2)沟通与经验支持;(3)回避;(4)憧憬未来。

2.1 承认孩子曾经的存在

2.1.1 引产后确认胎儿的异常状态不利于孕产妇情绪管理 学术和伦理界在引产后是否需要确认胎儿的异常状态一直存有争议,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国外有研究发现,引产后确认胎儿的异常状态有助于家长肯定当初所做的引产决定,能减轻他们的不良心理反应[3]。另一方面却也可能加重他们的负性情绪,甚至更加恐惧和害怕。而本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孕产妇不愿意去确认胎儿异常。原因可能是(1)对孩子的愧疚感。个案A:护士抱他时看了眼孩子,没有看到面目。因为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他,有点内疚。个案B:我还想看他一下,但是医生说还是不要看了,我就偷偷看了一下。毕竟一起174 d了,感情上割舍不下,这么长的缘分,想和他做一个告别。个案C:我没敢看孩子,因为怕承受不了,做这个决定已经对他不公平,他已经走了,我怕有心理压力。个案E:我不敢去看他,因为情绪会崩溃。(2)害怕对未来产生负面影响。个案J:我挺害怕去看她最后一眼的,怕看了之后心理会有阴影,时不时想起这件事情。个案K:我有点后悔没去看孩子,因为家人怕我看后会有遗憾,特别对怀下一胎会有影响。但是又觉得是自己的孩子,没什么好怕的,一直在纠结。个案L:我当时也有想看,后来还是决定不看她了,因为怕以后会有心理阴影。其实看完之后不一定是说难受,就是这个影子会一辈子在你脑海中存在,不是说怕她,就是怕她的影子会抹不掉……

2.1.2 告知他人胎儿异常状况 告知他人胎儿异常状况属于承认孩子曾经的存在策略的一种,有助于纾解孕产妇情绪。(1)告知父母或好友,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支持。个案K:会和闺蜜说生的时候是怎样的情况,分享这次的经历,为下次做好准备,但不会提到特别伤心的事情。个案L:会跟一个比较好的朋友说,但是其他人不会说(摇头),因为是21三体综合征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情况。个案E:会自己主动和闺蜜说,因为这是一个心理宣泄的过程。(2)对于自己其他的孩子,可以采取分阶段或者像描述故事一样的方式亲自告诉他们曾有过一个兄弟或姐妹。个案E:对于未来的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不会说起他们曾有一个哥哥或姐姐,等到他们长大、能接受的时候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和他们提起。个案B:我应该会在他们懂事的时候说他们曾有一个姐姐。心里觉得这个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后面的是老二老三。她在我心里是存在的,有位置的。部分孕产妇选择隐瞒胎儿异常情况,自己默默承受。个案J:能不提就不提这件事,提到就感觉很不舒服,应该会选择回避的态度吧。个案C:应该不会告诉下一个孩子,我会瞒住他。每个人的决定不一样,我觉得未来的孩子比较重要,有保护的思想吧。个案D:老公回去有和女儿提起,因为我在这里住院,女儿就问是不是妈妈肚子里面的宝宝没了?

2.2 沟通与经验支持

2.2.1 迫切希望得到医疗信息支持 得知胎儿畸形时,家长迫切的想知道继续妊娠、引产的风险和效益的信息,还想得知引发畸形的根本原因。个案B:我最想了解病因(很肯定的语气),怕下一胎也有同样的问题,怀孕的过程会不会遇到困难?我怕身体受不了,因为这样也会对我生育方面造成影响。个案C:我想知道有谁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到底宝宝生出来会有怎样的问题?

2.2.2 积极寻求政府机构和网络系统支持 (1)政府机构介入性的心理干预除了更易为人所接受外,还可根据回访的结果制定符合客观情况的政策。个案B:最好建一个群,群里还要有专业人员负责免费咨询,因为门诊患者太多。专业人员可以帮我们分析病因和疑惑。可以开一个公益性的门诊出来,每周有固定时间让专门的医生或者主任来坐诊,实体门诊或者是虚拟的团体形式都可以。还有心理方面,正常的产妇都会产后抑郁,有没有特殊的机构来对我们这样的进行心理疏导,因为我们这种又和不孕不育不一样,我们会存在很多心理疑问。(2)建立网络支持系统有利于寻求情感支持,减轻焦虑感。个案E:我想得到政府或者医院甚至是网络的帮助,希望碰到有同样遭遇的人。我觉得可以建一个群,然后大家可以在里面聊天。即使不一样的畸形,但是做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个案F:有网络平台就可以问下怎么做,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可以早点引产下来。

2.3 回避 回避属于一种应对策略,一种较常见的方式为选择性回避。个案L:不会和别人说起 (摇头),因为是21三体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情况。个案J:能不提就不提这件事,提到就感觉心理很不舒服,应该会选择回避的态度吧。另一种方式为引产后急于返回职场或利用大量家务麻痹自己。个案A:因为我是闲不住的人,借上班来慢慢的忘记这件事情。

2.4 憧憬未来 憧憬未来也是一种应对方式,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认知的重新评价,即感觉和反应的自我管理,例如改变生活习惯。个案H:以后要关注身体的方面,我早期不注意,然后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睡得很晚、饮食不规律、喝咖啡等。个案L:要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比如工作方面,我会想是不是有必要这个样子这么辛苦?我为什么会这么迟生,也有因为工作太忙的问题。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应激事件均由胎儿异常引产引起的,但不同孕产妇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不尽相同。Ellis认为,客观事件并不直接导致情绪,它只导致人们对事件产生相应的认识、评价,而主观的认识、评价才导致了情绪。护理人员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性,设置个性化的应对策略,帮助孕产妇树立对客观事件的积极评价,更好地度过此时期。

3.1 针对孕产妇“承认孩子曾经的存在”和“回避”的应对策略,护理人员可帮助其寻求多方位支持,灵活运用多种心理干预方式 承认孩子曾经的存在对孕产妇来说是残酷的,但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接受或者意味着归属,即认知的重建,被认为是对孕产妇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孕产妇承认孩子曾经的存在”策略的选择,大部分孕产妇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希望能以此种告别仪式从侧面承认孩子的存在。另一方面,她们又担心会有心理阴影,怕对孕育下一胎造成影响,表现为选择性的回避,从社交网络中告知一部分人其引产的消息。本研究中,几乎所有个案都选择对未来的孩子隐瞒曾有一个哥哥或姐姐的经历,可能与我国风俗习惯有关。相比而言,Emma等[8]的研究中却没有人选择隐瞒此消息。原因可能为英国社会对畸胎引产的接受程度较我国高,并不认为是难以启齿的。国外研究还发现[9],参与者后悔不告诉孩子自己曾经有过兄弟姐妹。原因可能是在孩子年龄较小时就要莫名地承受着家长的悲伤、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或从间接的途径得到类似“你曾经有过异常的兄弟或姐妹”的消息,会对父母或自身产生各种质疑,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10]。配偶的心理支持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11],有些孕产妇甚至只愿意与配偶分享此期的内心体验。据此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心理疏导能力,可针对孕产妇及其配偶进行心理干预,及时疏导他们的负性心理,调整心态。

3.2 针对孕产妇“沟通与支持系统”与“憧憬未来”策略,护理人员可提供专业知识,帮助其进行自我管理 本研究还发现,得知胎儿畸形需引产时,孕产妇均迫切的想从专业渠道得到相关支持。这提示医疗卫生机构可对该类人群提供信息与情感支持,如专业性健康教育和人性化的关怀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12]。还可建立长期随访机制,专业的介入性的心理干预除了易为人接受外,还可根据回访的结果制定符合客观情况的政策。如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针对此类人群的机构产前检查结果与选择(Antenatal Results and Choices,ARC)[13]。沟通与支持系统与憧憬未来策略的选择,能使孕产妇接收更多医疗信息,关注自身,告别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1]熊惠玲,马 艳.出生缺陷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8):765-766.

[2]Christianson A,Howson C P,Modell B.Global Report on Birth Defects[EB/OL].[2015-12-01]http/www.Marchofdimes.corn/global report1.

[3]Kersting A,Kroker K,Steinhard J,et al.Psychological Impacton Women after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Due to Fetal Anomalies Versus Women after Preterm Birth-A 14-Month Follow up Study[J].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09,12:193-201.DOI:10.1007/s00737-009-0063-8.

[4]Kersting M D,Birgit W.Complicated Grief after Perinatal Loss[J].Dialogues Clin Neurosci,2012,14(2):187-194.

[5]赵莎莎.死胎及畸胎引产患者的心理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0):38-40.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3.30.022.

[6]王 斌.质性研究的方法及其在护理专业的应用及展望[J].护理学报,2008,15(3):25-27.

[7]Skinner E A,Edge K,Altman J.Searching for the Structure of Coping: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Category Systems for Classifying Ways of Cop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3,129(2):216-269.

[8]Emma F,Kate H,Su Z,et al.What Parents Say about Disclosing the End of Their Pregnancy Due to Fetal Abnormality[J].Midwifery,2013,29(1):24-32.DOI:10.1016/j.midw.2011.10.006.

[9]Lafarge C,Mitchell K,Fox P.Women’s Experiences of Coping with Pregnancy Termination for Fetal Abnormality[J].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13,23(7):924-936.DOI:10.1177/1049732313484198.

[10]陈亚岚,钱小芳,刘桂华,等.胎儿异常引产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5,36(1B):80-83.

[11]Korenromp M J,Page-Christiaens G C,van den Bout J,et al.Adjustment to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for Fetal Anomaly:A Longitudinal Study in Women at 4,8,and 16 Months[J].Am J Obstet Gynecol,2009,201(2):160.1-7.DOI:10.1016/j.ajog,2009.04.007.

[12]刘义兰,彭 笑.住院患者对护士关怀与否行为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60-62.DOI:10.3870/hlxzz.2013.01.060.

[13]Fisher J.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for Fetal Abnormality:The Perspective of a Parent Support Organisation[J].Dialogue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2,14(2):187-194.

Coping Style of Women with Induced Labor for Fetal Abnormality:A Qualitative Study

CHEN Ya-lan1,WU Yu-nan1,WANG Shan-shan1,QIAN Xiao-fang2
(1.Department of Nursing,Fujian Health College,Fuzhou 350101,China;2.Dept.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Fujian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Fuzhou 350001,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oping style of women with induced labor because of fetal abnormality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MethodsA semi-structure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among 12 women with inducted labor because of fetal abnormality and Colaizzi cont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extracting themes.ResultsFour themes were extracted including acknowledging the existence of baby,communication and experience support,avoidance an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ConclusionVarious forms of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self-management will help women with induced labor because of fetal abnormality to adopt positive coping style.

fetal abnormality;induced labor;coping style;qualitative study

R395.6;R473.7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20.072

2016-05-13

福建省医学创新性课题项目(2014-cx-8);福建省高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资助课题(闽教科2015-88号);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科研基金(14-17)

陈亚岚(1991-),女,福建屏南人,硕士,助教。

钱小芳(1956-),女,福建厦门人,本科学历,主任护师,副教授,护理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qxf561025@sina.com。

陈伶俐]

猜你喜欢

个案孕产妇胎儿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