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解析

2016-12-17王劲松潘建武

学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作文题寓意漫画

□王劲松 潘建武

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解析

□王劲松 潘建武

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的材料为漫画,分析其寓意应该先将其分成左右两部分,这两部分各自纵向形成历时对比;然后将左右两部分再综合起来。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从漫画整体上分析其寓意,再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对象等方面立意。

内容;寓意;立意

2016年高考落下帷幕,语文作文毫无意外地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仍为新材料作文,只是材料内容为一幅漫画。很多语文老师和考生惊呼出乎意料。可能是因为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II卷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一时间任务驱动型作文“热”了起来,一些语文老师在备考时便把任务驱动型作文当作重点。没想到时隔五年后(上次漫画作文出现在2010年全国I卷)漫画作文“重出江湖”。该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内容和寓意

正如题目要求所言,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首先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读懂寓意,然后才能确定立意。漫画由人物(左边的条形长袖上衣,右边的黑色短袖衫)、分数(100、98、55、61)、吻痕、巴掌印以及序号“1”、“2”组成,同时还要注意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睛、嘴巴)。有人认为该图可以横着观察,也可以纵着观察,甚至对角线观察。我个人觉得横着观察不太恰当。如果横着观察,漫画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内部左右固然可以分别形成对比,只是上下两部分之间缺少联系。而漫画上下两部分人物是相同的(“条形长袖上衣”和“黑色短袖衫”),这表明上下两部分是有联系的;而且序号“1”、“2”又明确提示读者上下两部分之间历时性的关系,因此横着观察割裂了上下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准确理解漫画寓意。至于对角线观察便更不知道何种缘由了。读图如读文,要“观其大略”,悟其要旨,从整体到部分“条分缕析”,再从部分到整体概括提升。而不能“断章取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因此,这幅漫画应该纵着观察,分成左右两个部分,每一部分从“1”到“2”体现出历时变化过程。左边的学生考100分得到了一个吻,而考98则挨了一巴掌。而右边的学生考55分挨了一巴掌,后来考61分则得到了一个吻。学生是评价的客体,漫画中的吻痕和巴掌印可以实指评价的方式,也可虚指表扬和批评(或奖赏和惩罚)。左边的寓意为:考好了表扬,退步就要受到批评;右边的寓意为考差了受批评,进步了受到表扬。左右综合起来理解其寓意为:只能考好,不能考差;(当然评价左右两个学生的标准不一样)只能进步,不能退步。评价学生的主体可以指学校、家长和社会。

二、立意角度

1.评价主体

告诫家长、学校和社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理。考好就奖,不好就罚;进步就奖,退步就罚。首先,如此浮躁的行为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动机——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表扬和奖励,避免受到批评和惩罚。其实,对学生而言,努力学习是他们自己的职责,追求进步是应该的。评价主体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这一理念,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只许进步,不许退步,反映了评价主体苛求的心态,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事物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的,前进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曲折。从这个角度就可得出立意:成长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此苛责为那般、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育长宜放眼量……

2.评价标准

批判了当前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家长、学校和社会只看重分数,而忽视了综合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其主要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分数充其量只能反映某一个方面的发展程度。而且根据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人的智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因此应该用“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加德纳)来评价学生。从这个角度得出立意:莫以分数论英雄、教育评价需多元、打破唯分数论、理性看待分数……

3.评价方式

“吻痕”和“巴掌印”是评价的方式,如就实指意义而言,学生考好了,家长亲切地吻一下表示赞扬和鼓励当然可以,但考差了抡起巴掌打将下去则难免简单粗暴,是值得商榷的,尽管我国有“棍棒出孝子”一说,但体罚毕竟不符合教育人文关怀的初衷。由此,从评价方式角度,可以写进行批评与表扬的作用、如何进行批评和表扬。由此角度可得出立意:奖进罚退方为正道、表扬批评各得其时、摒弃打骂、以爱育人、教育需要温情、鼓励成就未来、简单粗暴不可取、家庭教育需思量、留吻去巴掌、理性批评、助力成长……

4.评价对象

漫画中右边的学生考了61分得到表扬,左边的学生考98却受到了批评,当然这里有进步退步的因素。除此之外,就绝对分数而言,98远高于61,而得到的评价却恰恰相反,这里就涉及对评价客体的要求因人而异。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而不同。从这个角度可得出立意:因材施教、要求因人而异、立足教育对象合理评价成绩……

三、命题特点

2016年的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内容贴近时代生活,既切中时下的教育问题,又特别贴近考生的生活,保证了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而且写作角度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有利于打开考生的思路。同时,明确的内容指向有效地避免了宿构、套作现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当然也暗合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观。此外,材料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

(作者单位: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

[责编 张勇]

猜你喜欢

作文题寓意漫画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模仿老鹰的乌鸦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知识漫画
漫画4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