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2016-12-16许静洁

求知导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学生兴趣导语情境

许静洁

摘 要:良好的导语不仅能够先声夺人,吸引学生,而且能有效地延续其他课程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还能把学生带入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境地,形成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气氛,往往旗开得胜,事半功倍。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收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导语;学生兴趣;情境

1.设置悬念,激发情境

设疑布障,引起悬念,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皮球浮上来了》这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语:一天放学后,李刚和几个朋友一起拍皮球。当轮到李刚拍的时候,皮球一跳,恰好跳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树洞很深,用手掏不着、用树枝夹不住、用钩子也钩不出来。这下大家急了,都责怪李刚,李刚急得哭了。突然,有个朋友说:“我有办法把树洞里的皮球取出来。”大家急忙问:“什么办法?”这个小朋友不做回答,却转身回家去了,边跑边回头说:“你们等着,我一会儿就回来。”同学们,这个小朋友回家拿什么?他究竟用什么办法把皮球取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新的课文——《皮球浮上来了》。这个导语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天真、幼稚的特点,依据新课所叙述的故事,设置了“这个小朋友用什么办法取出皮球”的悬念,以引发学生迫切了解事情真相的欲望,为教育学生“遇到困难不要着急,不要慌张,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埋下伏笔,较顺利地导入了新课的教学。

2.直观展示,展开联想

通过展示实物、挂图、模型等教具,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产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时,我就先出示挂图: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靠着白发苍苍的奶奶边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边和奶奶、爷爷说着话。要求学生看着挂图,展开联想: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和人物?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数星星?能数得清吗?他会跟爷爷、奶奶谈些什么?让孩子各抒己见,畅谈一番。然后我这样叙述:现在我们就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看看后来成为天文学家的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采用挂图这种形象的教学手段,把与课文密切相关的新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赏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上一段贴近画意、合乎情理的语言,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方式简便易行,效果颇佳。

3.介绍作者,萌发情感

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的一些情况,使他们对新课的作者有个大概的了解,初步产生良好印象。如我在教学古诗《鹅》时,简单介绍了一下作者:古时候有个叫骆宾王的小朋友,聪明伶俐,和你们一样大的年龄就能够写诗,因此很讨大人们的喜欢。有一天,他到村前的小河边玩耍,看到河中荷花盛开,好看极了。又见几只大鹅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那长长的脖子一伸一伸地,向着蓝天唱“鹅——鹅——鹅”,那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那鲜红的脚掌拨着清澈的波浪。骆宾王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便立即回家,拿出笔墨纸砚,写出了名为《鹅》的诗。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此导语的设计使学生萌发了喜爱作者,喜爱其作品的情感,既有助于下面一系列教学环节的完成,又为学生最后背诵诗歌与铭记诗意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告诉学生作者写《咏鹅》时的年龄与他们相仿,使学生倍感亲切,初步悟出“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刻苦学习”的道理,养成随时随地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发展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处于发展之中;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轻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和具体生动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为活跃课堂气氛,创造了良好条件。引发同学们求知探奇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因文而异,设计新颖别致、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导语的设计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遵循符合学生实际和课文特点这一原则。

参考文献:

[1]袁莲芳.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2014(18).

[2]胡艳玲.设计历史课堂导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猜你喜欢

学生兴趣导语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阔腿裤的小秘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