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

2016-12-16刘艳芬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7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刘艳芬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近年来,我国小型企业实现了财务改革,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也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高职院校也实现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以期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促进高职院校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而传统中会计人才主要实现理论化教育,导致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会计专业作为其中专业性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另一方面是我国政策对于高职教育活动新的要求,即要求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主。这双方面都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一)缺少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对于学生定位也不明确,导致会计学生呈现出实践能力较差或是会计基础知识和能力不足等现象。使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同时由于基础薄弱无法展开高级会计人才的学习。

(二)会计人才培养单一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单一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单一,如某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会计学生理论知识,对于会计核算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往往更重理论培养;二是采取单一的培养方式,即大多是采取教师教授学生听课和做笔记的培养方式,导致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参与度不够,听课效率低下;三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步骤,即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培养都是采用2+1的模式,这种实践和理论培养严重分离的方式,使学生无法达到学以致用,创新能力不足。

二、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低中级的会计人才为主,其培养目标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基层单位,要求学生掌握基础会计工作内容,能够展开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纳税申报、财务审计等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合作的职业素质水平,形成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

(二)以企业需求为根本,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

具体来说,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更加具体和细致。即能够以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作为培养模式的根本所在,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某沿海城市,拥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会计事务所不发达。则该地区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则可以以面向中小型企业,从事会计核算、电算化业务等,能够胜任企业财务主管以下的职位需求。另外对于高等院校集中的城市,该地区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即企业导向、高校导向、证书导向。

三、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的途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途径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主体等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内容的特色化、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和教学主体的丰富化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一)以教学内容为创新途径

实现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展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一是从教材内容创新入手,对于不同地区市场人才需求不同,可以对会计教材内容有所侧重,如某地区拥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要求中低级会计人才,同时这类会计人才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都有多侧重,即会计核算、电算化管理等,在教材内容创新中,可以深入讲解这几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教材内容的创新还表现在利用当地企业作为案例展开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当地企业的整体状况的了解,提高其实践能力;二是优化会计课程安排,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主要是展开问卷调查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下学期的课程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会计课程内容的参与度。例如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展开课程的优化整合,14级学生的课程安排和15级学生课程内容不同、顺序不同,通过调查得知,15级学生对集体投票出来的课程内容掌握程度好于14级由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学生,因而在课程安排时要尊重这一差异性;

(二)以教学模式为创新途径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来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是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还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互帮互助;二是充分利用培训基地的作用,达到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主要目标在于就业为导向,因而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当地的培训基地,模拟当前企业的经营情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财务情况,从而成为专业性较强的会计人才。三是充分利用工学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财务管理知识,提高学生对于企业财务知识的了解掌握能力。如某高职院校同当地的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在工学合作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在尊重双方的前提下,直接签订会计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拥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能够自主展开就业择业。因而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建立起明确的培养目标,通过以教学活动为创新途径,从教学课程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等多个渠道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以产学合作为目标,展开工学结合、理论+实践模式、培训基地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内容的优化,以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建设,提高教师对网络课程的使用、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总之,要求最终达到推进高职院校会计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型。

参考文献:

[1]李红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创新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4:44-45.

[2]范莹莹,刘峥.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阈[J].经济研究导刊,2011,08:255-257.

[3]刘峥,范莹莹,蔡文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136-137.

[4]黄子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8:359-360.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