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2016-12-15施振文

武术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以柔克刚克己复礼修身养性

施振文

摘 要:太极拳作为我国古代传统武术集大成者,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其理论体系在道家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完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核心和太极拳拳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练习太极拳是对这一拳理的最好阐释。

关键词:太极拳 天人合一 以柔克刚 克己复礼 修身养性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7—0026—03

1 前言

中国武术产生和发展的环境极其复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和交融其他形式的文化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武术形式和不同的武术文化内涵。太极拳具有东方民族体育的浓厚色彩,它蕴涵着丰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养生与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太极”二字出自《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拳的文化蕴含着《易经》中阴阳辩证的观点,是悠久中华民族哲学理念与武术在文化上得以融合的具体呈现。

太极拳其理主儒道一脉,“静中常养灵虚气,动时绕有盘空意”,讲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此中包含了心性、学养、实践、养生诸多方面的学养和意境。

2 心性——“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天人合一作为老子《道德经》思想的重要内容,其追求的是在任何自然之间的一种协调和平衡状态,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要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将其作为最高准则,要把效法天地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本准则,刚柔和阴阳之间的和谐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万事万物,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按照一定规律不相紊乱,和谐运行。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也必须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要在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太极拳作为人体的一种运动项目,本身宇宙和运动就是自然运动的一部分,两者紧密相连,其本性和本然是一直的。而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也是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太极拳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永恒的静止,而是在静和动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动中蕴含着和谐和秩序,在人和自然之间要相对一直的。为了达到这种目标,太极拳在练功的过程中,按照人体机能和自然界四季变化,采用不同的练功方式。太极拳理论认为,人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必然会对人体机能产生一定影响。人只有顺应这种四季变化,使主观顺应客观发展,才能提高练功的效果,如果人违背了这种自然规律来运动的话,必然会损害身体健康。

太极拳创造者在遵循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之上,创造了拳法理论,“人身为一小太极,天地为一大太极”,“天地一大人身,人身一小天地”,并且根据天地间万物的气聚成形思想,源于天地万物阴阳二气变化基本思想。在其技术功架上拳论有云:“全身处处无牵制,动静作势,纯任自然。”无拘无束,顺其自然[1]。

此外,在习练太极拳时,也要考虑习练的时间、方位、季节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忌讳习练。在古代,太极拳的习练者 “把时空环境与拳术套路动作之间,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外形神整体。又把人看作是一个‘太极,即一个宇宙。提出人体如同周而复始的月盈月缺一样,所以练拳要遵循阴阳盈虚之理”。太极拳的习练者常常在山间寂静处、小河流水旁,如比较有名的“陈家沟”“武当山”等,他们在习练太极拳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状态。

3 学养——“中庸、克己复礼”的思想体现

《礼记·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天下的根本,天下的本源,达到中和的状态,宇宙及世界中的万物便能和谐平衡地发展。” “中和”不是折中调和、庸庸碌碌, 不分是非、不讲原则,而是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实际上也就是把握好度, 即不既不到位,也不要太过分,过犹不及。

礼仪在儒家的思想的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其“克己复礼”就是要克服人的欲望来遵守礼乐制度或者说通过人的规范最终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克己”并不是一味地逆来顺受、忍让退避。“克己”就是“自胜”,老子说过“自胜者强”, “克己”方能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克服自己的缺点弱点[2]。

太极拳由俗变雅、由简陋变精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外因是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内因则是太极拳‘礼法思想使然。太极拳能够超凡脱俗,正是因为其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礼法思想”[3]。太极拳通过礼仪道德的束缚,以强大自身来威慑对手,以高尚德性来影响对手,以仁爱宽容来感化对手,以诚实守信来善待对手,处处体现着武术的礼仪教化。

练习太极拳就要坚持“冬练三伏,夏练三伏”,要克服惰性。在传统武术中对初始习武者有“未曾学艺先识礼”, 正因为有“礼”的约束,使得赳赳武夫内化了许多人文的气息,在“大是”面前彰显文雅,在“大非”面前彰显侠义。

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之为“哲拳”,正是因为它吸收了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就是修身, 它通过“克己”来完善人品操行,提升人生境界。太极拳主静、贵柔表现外在为含蓄、内敛,追求“礼”为先,先礼而后兵。

4 实践——“动静皆宜,刚柔相济”的思想体现

就太极拳本身而言,最主要的也就是其技击性,太极拳在保有武术原有的技击性特点的情况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道家文化形态发生融合。

老子认为,“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根据这一转化规律。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观点,意思是说,道的运动是“反”,对立的事物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事物强大了就会衰老,有意造成事物的强大是违反道的原则,因为会促进它早日结束生命。

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有“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共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也就是说往往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生命力往往是最强的,也是最难战胜的,这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在太老子认为,在自然界,柔弱的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这种守柔处雌、崇弱尚下的观念对太极拳拳理与技击理论的影响是极大的,从而形成了太极拳“以静制动,动静自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后发先至,崇下尚退”的技击特点。太极拳从道家思想中引伸出“动静”、“刚柔”、“进退”、“虚实”、“攻防”等矛盾对立统一的多种运动形式。

虚静是道家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道”在人体正如灵魂与肉体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体现[4]。武术,特别太极拳,就非常强调静、虚。虚静者,即实中求虚,动中求静之谓也。太极拳强调虚、静,是因为静方能致专,才能排除杂念,使精神完全集中,用意识引导动作,领悟技法真谛,从而从容自如、势正招圆。这些在太极拳的理论、技术运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太极拳是一种柔和、文雅、用意不用力的运动项目,强调中庸、宁静致远,提倡阴阳互补、刚柔相济。

5 养生——“意守丹田”的思想体现

导引吐纳之术包含导引和吐纳的整个过程,是中国古代以道家为代表的养生方式。导引是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的一种健身方法。吐纳,就是呼吸,指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

道家传统养生十分重视丹田的养生作用,认为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阴阳的门户、五气的本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胎之处。太极拳非常重视丹田的修炼,“气沉丹田”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所谓丹田,指的是脐下小腹部分,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也有人认为仅是关元穴),这个区域的小腹内正是中医所指肾的位置。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5]。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乃至衰老的全过程。

通过长期气沉丹田的锻炼,腹腔内脏器功能得到改善,人就可能变得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气沉丹田”不是孤立的,而与躯干乃至全身姿势正确与否有关,如虚领顶劲、圆档松垮、塌腰收腹等。“意守丹田”就是在全身松静的情况下,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使气下沉的的锻炼方法,做到“刻刻留心在腰隙”。太极拳的呼吸一种是胸式呼吸,另一种是腹式呼吸。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顺其自然,不能憋气,做到深长、细匀。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疲劳,使人头脑清醒,情绪活跃,促进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使一些慢性病逐渐康复。

《大学》中说:“知止而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练习太极拳时不仅仅追求周围环境的安静,更要求内心的平静使心气下降、气沉丹田、精神内守,排除一切杂念,心静专一。在意念的引导下,内气行于心,则心火不亢,肾水不寒;内气行于肺,则升降自如,肺气下纳于肾,气沉丹田,运动而不气喘;内气行于肝,则肝火得平,脑清目明;内气行于脾,则运化得健,后天之本生机旺盛,肌肤健美光泽。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使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就有利于调整身心平衡,使身心健康。

6 结语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集修身养性于一体,注重内外兼修的武术项目,是一项身心合修,内外兼顾的理想健身形式。本文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特点及要领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太极拳在健身养生方面的价值,同时揭示了太极拳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健康和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推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太极拳运动,对现代和未来的保健和体育事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吕存款.简论太极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J].运动2013(13):77.

[2]刘玉增.太极拳的哲理与文化底蕴 [J].体育学刊,2000(6):60-62.

[3]张卫东.《道德经》对太极拳的养生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34-135.

[4]易先俊.太极拳养生功[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47.

[5]王 颖.关于太极拳要领对健身养生的影响机理探析[J].卷宗,2013(2):165-166.

On Taoist and Confucian Philosophy in Tai Chi Chuan

Shi Zhenwen(Sports Department of Shanghai Uinversity of TCM,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Tai Chi Chuan (Supreme Art Boxing ),best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cient Chinese martial arts,is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aoist philosophy. Tai Chi Chuan theory and practice evolved in agreement with Taoist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Taoism with the core concept thatman conforms to the earth, the earth to the universe, the universe to its law and law to itself”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inciples of Tai Chi Chuan. Therefore, practicing Tai Chi Chuan well interprets its principles.

Keywords:Tai Chi Chuan unity between man and the universe overcoming hardness with softness restraining the self and restoring the rites self-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以柔克刚克己复礼修身养性
“以柔克刚”为民解难题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Chinese calligraphy:the landscape beyond comparison
教育需要“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练瑜伽 别开生面体育课
纠缠
从《论语》中弟子问仁探究颜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