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历史,不能忽视与现实的对接点

2016-12-14谢泳

博览群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术史学术性书评

谢泳

一般来说,书评有两种。一种是介绍性的,一种是学术性的。介绍性的书评多适用于报纸,学术性的书评多发表在期刊。丁乙这篇评张在军《战乱与革命中的东北大学》是学术性书评。

学术性书评对评论者要求比较高,他们要熟悉同类研究的学术史,在纵向上把握所评对象的学术史位置;同时还要对同类研究的现状有清晰的判断,也就是在横向上了解同类研究的基本状况。丁乙这篇书评,大体做到了这两点,是一篇很难得的学术书评。

丁乙评论的对象是一本民国大学史,由丁乙的叙述可以看出他对以往这方面的研究情况非常熟悉,已有的代表性学术著作随时可以拿来作为判断和比较的坐标,能将评论对象置于学术史背景下解剖,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对于目前民国大学史研究的现状,丁乙相当熟悉,所以在判断评论对象的学术成就时很有分寸感,长处和短处把握得比较得当。

理想的书评,不但要对评论对象有恰当的批评和分析,同时更要对评论对象选择的历史现象有深入的理解,这方面,丁乙似乎注意不够。他的评论对象是民国时期一所地方高校,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历史意义,此类地方高校的研究很难脱出专门史和地方史的范围而上升到全局性的高度,这是历史研究中必须自觉意识到的问题。不是所有民国的高校都值得成为历史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高度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民国高校才有可能成为好的历史解读入口,在目前已有的关于民国大学的研究中,只有西南联大具备了这些而成为有意思的历史研究入口,其他如燕京大学、中央大学、四川大学以及本评论涉及的东北大学,都难以成为有全局性关注热情的历史对象,所以完全脱出地方史范围的可能性也就不大。

专门的历史研究对象而能成为公共话题,一定是历史现象和当下现实的巧妙对接。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尤其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历史的人,应当自觉意识到历史和现实关系的巧妙对接点在何处,只有把握了这個关系,才能在研究中选择到好的历史现象,才能让历史研究对象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公共话题。

丁乙的书评可能太注意对这本历史著作已有成绩的观察,如果能由此引申出更多丰富的话题,就是一篇理想的书评了。

猜你喜欢

学术史学术性书评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四库馆臣的术数类书籍纂修观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我国大学出版学术性和商业性失衡问题研究
育儿必读的宝典
用“问题化学习”模式改革教育硕士教学的行动研究
道家与韩非法律史学地位的再认识及其启示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学术史”路径探究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