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林场转型发展调研思考

2016-12-14黄春元邹舸杨青青蒋鹏胡兵

林业与生态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林场职工

黄春元+邹舸+杨青青+蒋鹏+胡兵

衡阳市国有林场自上世纪50年代建场开始,经历了多次调整发展,目前有国有林场12个,经营总面积4.88万公顷,林地面积2.38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16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1.4%。衡阳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衡阳市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林场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定性定编到位,达到了“瘦身健体”的效果。全市12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Ⅰ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中正科8个、副科2个、正股2个,经费纳入县市区财政全额预算,主要功能定位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革后,核定事业编制769个、精简57.54%,在职人数减为944人、精简2.7%,林场工区由改革前的126个减到70个、精简44.4%。

妥善安置职工,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林场职工和其它事业单位同等管理,工资待遇充分保障,年平均工资由改革前不足1万元提高到3~4万元,大量停薪留职人员纷纷回场上班。林场职工参保和续保实现全覆盖,在职职工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保。妥善安置富余职工,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以人为本,确保稳定”原则,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对国有林场富余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对符合条件提前退休的151人,按要求办理了退休手续。

理顺体制机制,开创了“活力迸发”的局面。国有林场实行“政企事分开”后,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归属林业部门管理。建立“以岗定酬、绩酬挂钩、按岗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实行职工绩效工资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对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陈坪林场场长段芬认为,通过理顺机制,任务更明、责任更重、干劲更足。

转变发展模式,践行了“生态优先”的理念。改革后,全市国有林场发展模式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主。多数林场负责人反映,随着职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职工也相应由砍树向看树转变。衡阳县林业局对全县范围内除南竹林地和经济林地外的其他所有林地实行封山育林10年,并将封山育林区域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2015年完成新造林518公顷、森林抚育1000公顷。弥泉林场科学设置管理岗位,切实落实管护责任,探索林场生态景观培育模式,培育了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杜鹃花、竹林基地,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国有林场通过改革,步入了转型发展新阶段。从走访调研情况来看,目前仍存在不少困难。部分林场基础设施薄弱,12个林场70个工区有55个不通水、42个不通电,没有1个通宽带网,有的进场公路还没有硬化,电网改造一直未将林场列入范围等。技术人才匮乏,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74人,占18.4%,工作30年以上671人、20年以上228人,多数人一辈子呆在林场,流动不够,热情下降。经费投入有限,林场自身收入少、负债多,财政拨款只能保基本工资,拿不出余钱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营林生产、森林防火等工作。全市12个国有林场总负债4374.5万元,场均负债365万元,欠缴社会保障费1218.66万元,拖欠职工工资862.6万元,拖欠离退休费1110万元。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积极推进国有林场转型发展。

切实加强政策支持。要制定促进全市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下步国有林场发展方向、思路和举措等予以明确,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一是将国有林场发展纳入同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二是结合生态建设需要,将国有林场道路和电网改造升级按地域属性纳入政策范围,解决行路难、用电难问题。三是将国有林场贫困户纳入当地扶贫计划,采取易地搬迁等方式扶持脱贫。四是对林场无力偿还的各类债务和贷款,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行逐项清理或化解,减少历史包袱。

着力建设“秀美林场”。今年3月,省里召开了“秀美林场”建设工作座谈会,就如何开展“秀美林场”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全市要抓住这个良好契机,将“秀美林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安排部署。衡阳县岣嵝峰国有林场作为全省第一批示范创建单位,要以“转型、扩展、提升”为主线,以生态稳定、资源持续、景观优美、设施完备、环境整洁、管理现代、产业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国有林场示范创建工作。其他11个国有林场也要向“秀美林场”转型发展,争取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国有林场达到建设标准。

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林场最大的优势是森林资源。四明山、紫金山等6个国有林场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岣嵝峰、岐山为3A级旅游景区,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有基础、有条件。要贯穿全域旅游理念,根据现有资源优势、外部环境、传统特色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周末生态旅游精品短线,开通公交旅游专线,建设生态旅游小镇,把国有林场建成旅游胜地、养生天堂。多渠道筹集资金,采用PPP等模式,成立生态旅游投融资公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场生态建设与开发,引导国有林场职工参股经营,最大程度实现生态共建、成果共享。

适度发展林下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国有林场是一座“绿色银行”,必须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从根本上解决绿水青山掩盖贫困落后这一矛盾,最终达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林苗(景观大苗)、林药、林菌、林畜、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场发展、林农增收、林场职工致富,让生态资源真正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林场职工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林场住宅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