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科学学科的小初衔接

2016-12-14魏菊萍

东方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阶段学科习惯

魏菊萍

摘要:科学学科在小学、初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学是课程的启蒙阶段,初中是课程的入门阶段,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中学阶段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以及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本文通过对目前科学学科小初衔接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小初衔接工作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指导意见。

关键字:小学科学;初中科学;教学衔接

小学课程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初中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与作为入门阶段的初中二者并非是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决定性阶段,从小学到初中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教育任务、目标的实现。小学、初中科学课程对对于学生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素养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小学都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等原因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材的多元化、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使得科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也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科学学科在中小学衔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影响教学的开展

小学阶段,学习的外部活动形式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低年级的教学多注重参与度与娱乐度,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初中阶段学生们的生理与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学习内容也从过去的具象感知逐渐过渡到抽象概念的理解。另外,伴随成长的个人价值观正在形成,青春期的叛逆、自尊、畏惧情绪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使得对学生对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目前,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脱节,一方面初中的科学学科的工作把重点集中在知识的输出,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小学迅速过渡到初中的知识,在内容、难度以及形式方面加重了学生的压力,抽象性的内容使学生在一旦受挫折的情况下很快就丧失了对整个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教材的差异性与多样化影响教学的开展

中小学科学学科的编写虽然都已《课程标准》为依据,但是在编写的思路、特点、形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小学的科学课程教材切入点小、难度小、体验性强,内容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现象和基础科学实验为主。而初中阶段的科学学科内容多、难度大,内容多以量化说明、概念为主。而目前,小学、初中科学学科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内容、形式上的衔接性较差,系统性、连贯性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3.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影响教学的开展

小学与初中的分开办学,让小学、初中的科学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互不熟悉对方的教材,对9年制科学教学缺少系统的认识。出现小学老师随便教,初中老师重复教的状况。另一方面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在教学形式、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小学老师注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以及学生本身,而初中老师由于教学压力很难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情感变化。在以往对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因素的调查中,有20位学生提到了物理老师教学方法对自己的影响,虽然这个比例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0%(调查总人数为200),但我们可以看出,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的方法或多或少影响学习的深入。

4.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影响教学的开展

小学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够重视科学教学,课时量和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并不扎实,尤其是数学的基本计算能力。由于在小学阶段缺少有效的训练,部分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出现了单位不会换算、计算速度慢等问题,而基本科学知识的缺乏影响了整个科学学科的教学进展。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小学阶段实验课开设少,动手机会少,学生缺少真实而有效地体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限于理论而缺少实践的支持,造成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很多初一的孩子更多是小学阶段的“让我学”,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

面对小初教学的衔接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教师、教材在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与学进行充分的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了解、适应,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过渡,注重知识的衔接,习惯的培养,关注情感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策略积极有效、科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5.注重兴趣的可持续,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科学学科在小学阶段是学生们的“最爱”,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却成了“噩梦”,原因之一是由于在内容上初中的科学学科难度要远远大于小学,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个人情感因素在初中阶段发挥了很大干扰作用,使学生们对学习缺少了兴趣和动力。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情感的波动。

6.注重教材、教法的可持续

学校、教师之间应该建立沟通机制,避免小学、初中衔接上的断裂层。小学和初中科学教师应有教法、学法等方面的沟通,并熟悉1--9年所有教材。小学老师应知道同知识点的“未来式”,做好小学阶段的铺垫。初中老师应知道该知识点的“过去式”,了解学生的基础,避免重复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在教材上,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接受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下一个阶段。针对初中生计算整体薄弱的问题,小学阶段应结合小学数学,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小学生的运算达标,夯实计算能力。

7.依据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分阶段培养学习习惯

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依据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顺利由“他律”向“自律”和“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首先得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让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自主安排学习任务、做事不磨蹭、善于总结反思、独立动手实验等习惯都要求在小学阶段有目标、分阶段逐步培养起来。

4.重视科学,规范教学

老师、学生、家长都要提高对科学学科的重视,意识到科学学科的重要性。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杜绝随意换课、代课,科学课当自修课用等现象,规范教学过程。小学科学重实验,重体验,方法的掌握和兴趣的培养都离不开每一个实验。科学学科的教师要做好每一个科学实验,积极开设学生分组实验,注重实验的探究过程,在实验中充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初中科学学科的衔接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可持续的策略做好科学学科的小初衔接。在小六的毕业季,我们可以开设小初衔接的科学体验课,在学习内容、方式以及学生的心理上做足功课,帮助学生提早适应初中科学的教学模式,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同时,也可以加强小初科学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减少小初衔接的断层现象。

参考文献:

[1] 冷见,代武春,邓小琴.浅谈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2] 韦安勤.浅谈“中小学衔接”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3] 吴涧石.科学科学的中小学衔接策略探微[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年第12期.

[4] 王刚.浅谈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年第9期.

[5] 黄豪杰,戴振详.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阶段学科习惯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习惯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上课好习惯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好习惯
“超学科”来啦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