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泉市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12-14冯建森马寿鹏

甘肃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瓜州枸杞

冯建森,马寿鹏

(酒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酒泉 735000)

酒泉市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冯建森,马寿鹏△

(酒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酒泉 735000)

介绍了酒泉市及全国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对该市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目标,及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技术服务体系、农业合作组织、政策扶持等几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市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枸杞;酒泉市;现状;对策

1 枸杞基本情况

枸杞(LyciumchinenseMiller)[1]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在我国约有2500年栽培应用历史。全世界枸杞属植物约80种,我国有7个种和三个变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约27个。目前推广应用的枸杞品种主要有 “宁杞1号”,“宁杞2号”,“宁杞5号”,“宁杞9号”等品种[2]。

枸杞果实营养价值丰富[3],除富含蛋白质外还含有甜菜碱、枸杞多糖、核黄素、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枸杞果实及根具有很高的药理作用,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滋补食疗珍品,医书上讲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自古就是滋补养人的上品[4]。枸杞种子可榨油制成食用油,也是润滑油原料;芽尖嫩叶可作蔬菜或制茶,因此在药物、保健、食品领域应用广泛。

枸杞适应性强,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是改良盐碱板结土壤、治理风沙的重要生态树种。枸杞是“药食兼用”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当年栽植当年坐果,寿命达20~30a,1年能结3茬果,果期长达4个月,第4~5年达到盛果期,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枸杞有甘肃省张掖(古称甘州)一带产的“甘枸杞”;宁夏中卫、中宁地区产的“西枸杞”,也称“宁夏枸杞”;天津地区产的“津枸杞”,新疆产的“古城子枸杞”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河北、内蒙、山西、甘肃、陕西、山东、河南、新疆、青海等省、自治区广泛引种栽培,90年代枸杞得到了大面积发展,形成产业规模。

2 我国枸杞产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枸杞分布及产销

目前国内枸杞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中西部、青海柴达木盆地、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新疆精河、河北等省区[5];截至2013年,全国统计枸杞栽培面积约16.53万hm2,总产量38.7万t。其中枸杞主产区宁夏5.67万hm2[6],占全国面积的33%,产量8万t,占全国总量的60%,主要集中在中宁、中卫。青海省2万hm2[7],产量2.27万t,主要分布在海西州、德林卡、格尔木等。新疆2.13万hm2,主要集中在精河县。内蒙古2万hm2,主要集中在乌拉特前旗。近几年由于种植枸杞效益十分显著,甘肃省发展势头迅猛,面积达到3.67万hm2[8],主要集中在沿黄灌区的景泰、靖远和疏勒河灌区的瓜州、玉门。

枸杞主要以干果销售为主,销售市场有宁夏中宁市场、河北安国市场、安徽亳州市场、成都市场、广州市场等药材市场。终端客户分四部分,一是干果,二是制药,三是深加工,四是出口,主要出口到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地区。

近两年枸杞产品已打入欧洲、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国外市场得到不断拓展,出口猛增,产品供不应求。枸杞产品贸易额已由2009年的3000多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8000多万美元。专家预测,在未来

几年枸杞产品市场将会呈现双倍增长。人们对枸杞产品的特殊保健作用认同感和接受程度日益上升。同时许多制药企业不断研究开发以枸杞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对枸杞干粉、枸杞多糖、枸杞黄酮和枸杞籽油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应用方面已经渗透到了食品、饮料、化工、保健等很多行业,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2.2 枸杞产业化开发

全国枸杞深加工企业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加工产品有果粉、饮料、茶叶、菜、保健品等。尤其宁夏枸杞以其悠久的传统品牌,产业规模、科技、种植、加工、销售等都在全国遥遥领先。宁夏各类枸杞加工、营销企业已达200多家,形成了枸杞酒、果汁、枸杞子油、叶茶等10大类50多种枸杞产品,枸杞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中宁枸杞”、“宁夏红”枸杞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宁夏枸杞深加工制品出口量已超过6000t,出口地已扩展到美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新疆、青海等地在枸杞深加工方面,也开发了系列产品,开拓了国内外市场。

2.3 枸杞科技发展

由于枸杞是“药食兼用”商品,在栽培技术上要求较高,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在枸杞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制定了枸杞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1个,其中国家标准2个,国家宁夏枸杞原产地域产品标准1个,国家行业标准4个,地方标准4个;宁夏枸杞先后有9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治区进步奖。枸杞深加工业得到发展。开发了10大类4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总产量的15%;高效栽培技术与无公害生产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使宁夏枸杞在规模、发展、产量和质量上实现了突破。甘肃农业大学枸杞盐碱地改良栽培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枸杞在白银和酒泉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标准化栽培方面,目前国内枸杞在标准化栽培方面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在无公害栽培、有机栽培方面有了突破,仅宁夏通过有机栽培认证的枸杞面积达0.2万hm2。

3 酒泉市枸杞发展现状及特点

3.1 酒泉是枸杞的最佳产区之一

酒泉市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光照时间长约3100~3500h,年有效积温(≥10℃)2800~3500℃,昼夜温差大。生产的枸杞果实粒大、饱满,色泽艳,含糖量高、口感好,质量高,品质优。同时枸杞病虫害少,农药残留很低,市场售价高。

由于光照强,气候干燥,果实干物质含量高,制干速度快,色泽品质好。果实成熟后其采摘期长达7~20d,其它地区因降雨量大采摘期仅为5~7d[9]。

本市枸杞大部分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地贫瘠、荒漠化严重的绿洲边缘,尤其是移民区土地盐碱程度高、板结严重,种植其他作物的效益很低,而枸杞抗逆性强,耐盐碱、耐板结,比其他作物生长适应性好,效益高,产业比较优势明显,为调整农民产业结构,增加移民收入提供了产业途径,农民积极性高。

3.2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本市枸杞栽培始于70年代末,大量引种栽培白条枸杞、麻叶枸杞等,2012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枸杞产业发展的意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技培训和示范带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枸杞产业的迅速发展,至目前全市枸杞面积年累计达1.673万hm2,其中红果枸杞1.407万hm2,黑果枸杞0.267万hm2,按区域瓜州县0.653万hm2,玉门市0.850万hm2,肃州区0.027万hm2,金塔县0.132万hm2。主要集中在瓜州、玉门两县市。全市有3578.31hm2枸杞是通过土地流转形式,由宁夏客户规模种植,占总面积的28%(其中玉门市2366.67hm2、瓜州县878.31hm2,金塔320.00hm2)。

3.3 经济效益逐渐凸显,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经调查,在栽培条件较好的土地上,枸杞当年平均产干果150kg·hm-2,平均收益6750元·hm-2,最高可收干果450kg·hm-2,最高收益达20250元·hm-2以上。第二年平均产干果600kg·hm-2,收益27000元· hm-2。第三年平均产1500kg·hm-2,收益75000元· hm-2,第四年进入盛果期,平均单产3000kg·hm-2,收入可达15万元·hm-2左右。

2015年总产量达到4.68万t,枸杞干果遇到历史最好价格,品质好的干果平均45~50元·kg-1,有的甚至达到60元·kg-1。腰站子乡绿园农场(种植户刀玉龙)平均价格在50元·kg-1,每666.7m2枸杞收入在1.2~1.5万元;梁湖乡双州村农民杨军林,当年覆盖地膜种植枸杞1.53hm2,当年收入22230元·hm-2,收回了苗木投入。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大。“瓜州枸杞”的知

名度得到显著提高。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市场份额显著提高,有力推动枸杞产业发展。

发展枸杞产业,生态效益显著。一是改良了土壤,减缓了土地盐渍化程度。目前,共改良盐碱地、治理沙化土地和改良板结土地达5023.39hm2;二是增加了绿洲植被覆盖度,减少了土地的沙化、荒漠化,改变了移民区群众居住环境;三是直接增加林地面积。

社会效益方面不但为我市贫瘠土地区农民提高了效益,尤其是为移民乡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捷径。据推算在枸杞采摘期,每0.26hm2地需一名熟练采摘工,最少能为当地农民提供10000多个短期就业岗位,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3.4 产业化经营已有雏形

本市枸杞栽植规模大、连片集中多,总面积达到1.4万hm2。主要集中在瓜州、玉门两县市。瓜州县依托石岗墩、布隆吉乡海隆农场、锁阳城镇东巴兔村三个标准化枸杞栽培生产基地,全县建成了11个66.7hm2枸杞生产栽培示范基地和41个6.67hm2连片示范点,初步形成了东片6个乡镇、西片3个乡镇和南片锁阳城镇为格局的枸杞产业化建设布局。玉门市依托大畅河外来枸杞大户和独山子乡几个示范户带动花海片区整个枸杞发展,建立666.7hm2枸杞示范基地1个,66.7hm2乡镇7个,6.67hm2连片枸杞基地34个。为提升枸杞产业发展水平,拉长产业链条,瓜州县中心苗圃有限责任公司和立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了年制干加工1200t枸杞干果的枸杞制干加工生产线,生产加工出了具有瓜州特色的枸杞条盒、铁盒等枸杞精细包装系列产品。

为开拓枸杞产业经销市场,创品牌、增效益,瓜州县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向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申报了瓜州枸杞“绿色食品”认证和商标申报注册工作,经过多方努力,“瓜州枸杞”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认证,“瓜州枸杞”商标也已通过省级评审,正按照程序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进行审批。瓜州枸杞原产地认证已在网上进行了公示,并注册了域名。

3.5 标准化生产引起重视

近两年瓜州县、玉门市分别在宁夏枸杞生产技术和标准的基础上,编写了《枸杞无公害栽培技术手册》和《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0]。在栽培、管理、采摘、制干等方面形成了初步规范。全市建立了4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其中瓜州县3个,玉门市2个。引导农户进行无公害生产,在枸杞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禁止农户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果品质量。

4 存在的问题

4.1 品牌培育滞后、市场认知度低

目前瓜州、玉门、金塔三县市,枸杞加工企业、大场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民营企业,各自为政,都有自己注册的枸杞品牌,现在市场上有“东霸兔”、“陇上红”、“杞峰”、“吉富星”、“戈壁宝杞”、“青林”、“西游神果”、“红玉”、“杞彩花海”、“西域红宝”等十几个品牌。但没有统一的、体现地方特色的品牌,造成品牌多、乱、杂,且各品牌经营规模小。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瓜州、玉门、金塔种植的枸杞,被宁夏宣传为“宁夏枸杞甘肃基地”,大多数产品以“中宁枸杞”等品牌贴牌销售,说明我市枸杞品牌打造和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知名度不高。

4.2 枸杞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一是从事枸杞生产经营加工企业普遍处于 “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弱”的状态,大部分企业也仅限于干果包装的初步阶段,枸杞产品仍处于出售原材料的状态,加工增值潜力远未发挥出来;二是研发水平低,没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对枸杞食用、药用、保健等产品缺乏系统的开发,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 “拳头产品”,制约了产业链延伸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4.3 科技创新能力滞后,技术支撑不足

市县从事枸杞科技服务的力量严重不足,瓜州、玉门两县(市)林果服务中心仅有技术人员18人,每两乡不足1人。大部分枸杞产区乡镇基本没有林果技术人员。另外,由于枸杞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产业,在枸杞栽培技术方面也储备不足,导致产业技术指导严重滞后。一是新品种的研发工作滞后于基地建设,目前仍然依靠从宁夏购买种苗,没有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枸杞新品种(品系);二是枸杞深加工产品研发处于起步阶段,受科研资金投入的制约,枸杞精深产品研发滞后,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不到位,新技术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四是枸杞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滞后,种苗供需矛盾突出。

4.4 产品营销体系和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全市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交易市场,没有相对畅通、稳定的营销体系,产品的销售大多是贩运户从各家各户和集市上收购,再卖给加工企业或销往异地,市场波动较大,枸杞产前、产中、产后缺少监测监管机制,严重制约着枸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5 发展目标

5.1 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为重点,以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酒泉(或瓜州)枸杞”品牌,快速扩张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附加值,强力推进枸杞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一条枸杞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跨越发展之路,形成区域优势突出,品牌特色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酒泉枸杞产业发展新格局。

5.2 总体目标

在现有1.67万hm2枸杞面积的基础上,全市枸杞面积翻一番达到3.34万hm2,其中红果枸杞2.67万hm2,黑果枸杞0.67万hm2,改造提升现有1.33万hm2的红果枸杞种植基地,建成绿色枸杞1万hm2,有机枸杞基地0.33万hm2,创建“酒泉枸杞”品牌,保护2万hm2优质野生枸杞资源,形成强大的枸杞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四通八达的国内外销售网络体系、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和支撑有力的科技服务体系,枸杞干果总产量达到10万t,干果加工量达到4万t,黑果枸杞年干果产量0.4万t。枸杞总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6 对策和建议

6.1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重点做好标准化栽培科技培训,高起点,高层次,实施“枸杞GAP(GoodAgriculturalPractices,良好农业规范)和SOP(StandardOperatingProcess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生产标准计划,实行GAP认证,推广普及枸杞无GAP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不断完善枸杞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建立枸杞GAP生产基地[10]。

坚决实行食品安全生产,全面实现无公害生产,杜绝高残留和剧毒农药的使用。实现枸杞节水灌溉,防止过度垦荒种植。加大我市枸杞品牌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我市枸杞质量和知名度,维持枸杞产业健康发展。

6.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加大制干加工、市场建立、龙头企业方面的政策扶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合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特色林果生产、销售、加工诸环节中的积极作用,解决农户个体经营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制定优惠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吸引不同经济成分的投资者来我市发展枸杞加工企业,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拉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瓜州、玉门都要尽快建立枸杞专业市场,拓展产品流通空间,减少流通环节、拓宽流通渠道。

6.3 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产业发展技术保障。瓜州、玉门要成立枸杞技术服务指导站,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全县枸杞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各县市要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级林果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劳务输入、病虫害监测预报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启动信息体系建设,建立网上交易市场,拓宽流通渠道,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类信息,逐步实现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信息服务、产品交易等的网络化。尤其要加大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园区的投入及政策扶植。

6.4 完善农业合作组织,提高服务协调能力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合机制,解决枸杞采摘劳动力问题,减少农户生产和市场风险。

6.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依托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拓展资金渠道和融资方式,在枸杞产业发展上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

的格局。同时,规范土地流转政策,避免过度让利,保护农户利益;二是加大对制干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专项补助,对晾晒制干温棚每200m2补助3~5万元,对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也给予专项补助和土地规划方面的便利。在规范产业基地建设布局和统计杞农栽培规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建议66.7hm2枸杞基地投资建立一个专业晾晒烘干厂。666.7hm2枸杞产业基地,投资建立一个市场;三是继续实行对枸杞产业的苗木补助政策,除了市上扶持特色林果产业的政策外,枸杞主产地各县市区都要制定本地产业扶持政策。

6.6 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产业发展

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实行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的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层级管理和层层考核,确保枸杞发展顺利推进和实施。成立酒泉市枸杞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发改委、财政、林业、农业、国土、环保、水利、旅游、工商、交通、质检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明确工作职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枸杞产业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统筹协调安排枸杞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在市林业局下设枸杞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市枸杞产业管理、规划实施、标准制定和宣传推介等工作。枸杞产业发展重点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推动枸杞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林业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指导,做好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相关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在项目争取、产业扶持、政策落实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枸杞产业健康发展。

[1] 王艳军,周凤航.中文科技期刊中植物拉丁名的规范使用——以枸杞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2] 董静洲,杨俊军,王瑛.我国枸杞属物种资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18).

[3] 张惠玲.枸杞的营养与功效[J].农业科学研究,2011,(3).

[4] 王亚军,安巍,石志刚,赵等华.枸杞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0).

[5] 王海英.国内主要枸杞产区基本情况调查[J].青海农林科技,2013,(4).

[6] 张治华,温淑萍,王建锋.宁夏高端枸杞产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2014,(1).

[7] 李冰.青海枸杞产业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J].林业经济, 2013,(4).

[8] 曹占凤.甘肃省枸杞产业现状与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6).

[9] 邹佳辉,王惠萍.甘肃酒泉市枸杞产业发展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4,(5).

[10]马寿鹏,刘志虎.酒泉市枸杞产业标准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6,(5).

表2 2013年兰州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效益指标

参考文献:

[1] 贾惠惠.沁水县食品工业现状及其发展措施[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9).

[2] 成富山.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促进甘肃经济社会稳健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8(10).

[3] 黄建军.基于SWOT模型的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路径分析[J].经济师,2008(10).

[4] 耿凤英.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食品工业的SWOT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023).

R21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013)TK-86。

△ 通讯作者:马寿鹏(1988-),男,甘肃酒泉人,助理农艺师,现主要从事经济林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E-mail:mashoupeng121@ 126.com。Tel:18793704095。

猜你喜欢

瓜州枸杞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瓜州的“大地之子”
更 正
宁夏六月枸杞红
瓜州品瓜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枸杞到底是怎么养生的?
泊船“瓜州”变“呱州”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
柴达木枸杞化学成分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