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江区破除林改“紧箍咒” 唤醒沉睡的“绿色银行”

2016-12-14撰文张行法

浙江林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紧箍咒林权林农

◇撰文//张行法

衢江区破除林改“紧箍咒” 唤醒沉睡的“绿色银行”

◇撰文//张行法

近年来,衢江区立足林情实际,坚持不懈探索创新,持续深化推进集体林权改革,不断破除影响林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为激活沉睡的“绿色银行”松绑除障,创造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天地,推动了美丽林区和林区群众小康目标的实现。到2016年9月底,全区实现林业生产总值16.97亿元,林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1%;年产值亿元以上林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林业企业33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20元,同年增长8.6%,增幅排名全市第三。

构建新型林业产权制度,实现林地三权分置

率先开展第二轮延长山林承包责任制。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2004年在全省率先对林业“三定”中划定的责任山承包期统一延长50年不变,自留山保持长期不变,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将林地使用权,森林、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全部落实到户。全区21个乡镇(办事处)272个行政村确权集体林地面积187.14万亩,林地确权率95.5%;签订合同2.36万份,发放自留山林权证4.53万户、责任山林权证4.55万户,林权证到户率98.5%,真正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确立了农民经营集体山林的主体地位。

扎实推进集体统管山“均股均利”。对不宜均山到户的重点公益林等集体统管山,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林木所有权、林木收益权按股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让农民成为股东,收益按股分配。目前,全区采用“均股均利”的集体统管山林面积37.73万亩,占集体统管山总面积96.9%,其中重点公益林“均股均利”面积35.47万亩,占统管山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100%。

试点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2015年,制定出台《衢州市衢江区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办法》,启动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实现林地所有权、林地承包权和林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既保障林农对承包林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的权益,又赋予林权流转受让方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提供融资便利。当年即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3本,涉及农户3户,林地面积108亩。

规范林权流转服务机制,推动林权有序流转

建设林权交易平台。坚持“面向基层、服务林农,规范运作、便捷高效”的宗旨,相继组建区林权管理中心、区级林权交易中心和12个重点林区乡镇林权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与华东林权交易所、市林权交易平台的纵向联系,形成连接到省市、延伸到乡村的林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流转管理、抵押贷款、中介服务、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全区累计林地流转面积26.5万余亩,其中通过华东林权交易所和市、区林权交易平台流转林地268宗、面积11.5万亩,交易金额近1.9亿元。

规范林权流转行为。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衢州市衢江区林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四个一律”要求:即凡集体林权流转,一律实行村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同意的决议制度和向全体村民公示制度;一律进行森林资产评估,并作为交易的挂牌依据;集体所有林权流转评估价在5万元以上的一律进招投标中心;用材林转让年限一律在15年以上,有效保障流转双方的权益。同时,全面落实“五步工作法”的要求,对流转的集体山林严格按照“动议、审议、报审、民决、告知”五步程序进行民主决策,防止暗箱操作、低价转让、侵害集体利益。

优化林权流转服务。组建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依托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选择一批专业力量参加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共同组织的专业培训。应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邀请,无偿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为林权流转交易提供价格指导。2007年以来,先后组织评估森林资源资产面积9.2万亩,评估价值1.35亿元。成立林业法律援助工作站,围绕林地承包经营、勘界发证、林权流转、林权抵押、征地补偿等方面工作,有针对性地为林农开展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成功调处山林纠纷58起,提供涉林法律援助、政策咨询35起,受援人数70余人次,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8万元。

探索多种形式合作经营,拓宽利民富民渠道

统一管护模式。湖南镇华家村组织林农以承包的山林入股成立林木管护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护林防火。合作社将入社农户的《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用于发展壮大食用菌、中药材和林下经济产业,入社村民每人每年可获得不低于600元的分红。目前,全村入社农户109户,入社率达到86.5%,入社林地面积9500余亩。

按股分果模式。引进衢州万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香榧基地。由公司出资金、出苗木、出技术,农户出土地。平时公司返聘农户参与生产管理,支付薪金报酬。待香榧投产后,按公司85%、农户15%的股份比例分配青果。农户可以直接领取青果,也可以按市场价由公司回购。目前,该公司已投资1500余万元,在举村乡洋坑村建立香榧基地7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100多户。

借巢经营模式。针对平时闲置的林地和林下空间资源,组织康美中药材合作社、怀真水栀子合作社、红日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从农户手中租赁林地使用权,用于发展铁皮石斛、三叶青、黄精和水栀子等林下经济项目。农户在额外获得一笔租金后,仍可正常经营管理承包的林地,收获笋竹、板栗等林产品,并且可为合作社、家庭林场提供劳务赚取薪金。目前,湖南、举村、岭洋等乡镇通过借巢模式,先后建立铁皮石斛、三叶青、黄精、水栀子等基地1.1万亩。

完善林业发展投入机制,激发社会投资热情

加大政策扶持。先后实施林特产业“四万五花”工程、林下经济发展壮大工程、“万亩千元”竹林增效工程,重点围绕发展新品油茶、油用牡丹、精品香榧、花卉苗木、毛竹低改、林下经济等产业,做好项目包装,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同时,区财政每年安排林业特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200万元,对符合项目建设要求的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和补助,对林农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和涉林企业给予财政贴息。2015年来,相继组建成立了浙江省南方油用牡丹研究院、浙江省南方林药科技研究院,全区培育和引进毛竹、油茶、油用牡丹、香榧和林下经济龙头企业11家,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12家,带动农户1.5万户,吸引社会资本3800余万元投资发展林业产业。

创新金融服务。2008年,区林业、金融部门联合制定《衢江区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实施细则》,推动林权融资的规范化、常态化。2015年,结合试点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对《衢江区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实施细则》作进一步修改完善,赋予《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担保职能,允许林地流转受让方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申请抵押贷款,消除社会工商资本投资林业的后顾之忧,实现林权改革与金融创新的“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全区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05亿元,极大地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

探索众筹融资。浙江万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红豆杉领养为载体,创建“有杉网”,搭建网络科技平台,积极推出“互联网+”领养模式。根据协议,领养人一次性投资2.68万元,即可获得一亩70株红豆杉的所有权和30年林地使用权,公司全面负责红豆杉管理维护,在领养满10年后,领养人可自行处置,也可由公司按每年10%收益率回购。目前,该公司红豆杉众筹项目已经通过京东众筹、淘宝众筹、点名众筹这国内三大众筹平台进行推广,首批已有56名市民(企业)领养了150余亩红豆杉,世界环保组织更是向万万公司的红豆杉推广项目抛来橄榄枝。

猜你喜欢

紧箍咒林权林农
我的“紧箍咒”
紧箍咒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紧箍咒
妈妈会念“紧箍咒”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