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2016-12-13张弛徐佳慧

对外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出口农产品俄罗斯

张弛 徐佳慧

摘 要:采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农产品数据,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分析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主要受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影响,出口结构不够优化,竞争力水平较低。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对俄农产品市场需求跟踪研究,提高对俄出口产品竞争力,关注俄农业领域进口替代政策。

关键词:农产品;CMS模型;出口;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09-0004-04

[作者简介]张弛(197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俄罗斯经济;徐佳慧(1992-),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经济失衡与治理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ZDA085);辽宁省社科联项目“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中俄经贸的影响”(项目编号:2015lslktzijjx-31)。

中俄农产品贸易是中俄经贸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566%,而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仅为271%,发展相对缓慢,其在中俄双边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72%下降至2014年的91%,减少一半。

2014年8月7日,为了反制欧美经济制裁,俄罗斯宣布禁止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口水果、蔬菜、肉类、鱼等农产品,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2016年6月,俄农业部已经准备起草食品禁令延长方案,拟将禁令期限延至2017年末。在制裁与反制裁时间不断延长的背景下,我国应抓住机遇,扩大对俄农产品对俄出口规模,改善我国对俄农产品贸易现状。因此,深入分析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一、模型设定

本文选择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用于分析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该模型被广泛用于解释贸易增长原因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趋势,是分析贸易波动因素的主要方法。它由Tyszynski在1951年首次提出,后经Jepma(1986)和Milana(1988)等人修正完善,可以对某一地区的某类商品出口波动给予解释,并能更直观地展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模型之一。

CMS模型假定,若一国某类产品在其出口市场上竞争力保持不变,则该产品在其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保持不变。若此产品的实际出口额与其保持原有份额相对应的出口额不一致,表明该产品的竞争力发生变化。模型对一国产品出口额波动的影响因素从两个层次进行分解。第一层次将影响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公式为:

第二层次进一步分解,将第一层次的结构效应分解为增长效应、市场效应、商品结构效应和结构交叉效应,竞争力效应分解为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交叉效应分解为净交叉效应和动态交叉效应。公式为:

其中,s表示一国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此产品总出口额的份额;si表示一国产品i占世界此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sj表示一国向j国出口的某产品占j国此产品进口总额的份额;sij表示一国向j国出口的i类产品占j国i类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Q表示世界某产品进口总额;Qi表示世界对i类产品的进口总额;Qj表示世界向j国出口的某产品总额;Qij表示世界向j国出口的i类产品总额;0表示期初年份;t表示期末年份;i和j分别表示产品类别和地区。

本文研究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在这种条件下,俄罗斯是我国的单一出口市场。单一的市场无需考虑市场结构因素。因此,第一层次公式简化为:

增长效应 商品结构效应 综合竞争力效应 产品竞争力效应 净交叉效应 动态交叉效应

在第一层次中,结构效应是指目标市场对某类产品的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的变动引起一国出口额的变化;竞争力效应是指由于一国某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化而引起的该产品出口额的变化;交叉效应是指由于一国某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化和世界市场对该产品需求的变化交互作用所引起的该国该产品出口额的变化。在第二层次的分解中,增长效应表示由于目标市场进口规模扩大而导致的一国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商品结构效应表示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否集中在进口国进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产品上;综合竞争力效应表示由于出口国的某产品总体在目标市场中所占份额变化而导致出口额的变化;产品竞争力效应表示由于特定产品出口份额的增长对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净交叉效应表示由于出口国产品在目标市场所占份额变化与目标市场进口规模变化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出口额变化;动态交叉效应表示由于出口国产品在目标市场所占份额变化与目标市场对产品需求结构变化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出口额变化。

二、数据选取与实证结果分析

(一)数据选取

本文所分析的农产品主要指HS编码的1至24章产品,涉及年份为1996—2014年。1996—2000年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由476亿美元降至178亿美元,呈下滑趋势;2001年起出口额持续回升;而2008—2009年出口额出现大幅下降,2010年开始出口额恢复基本稳定上升趋势。因此根据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波动趋势分为1996—2000年、2001—2007年、2008—2009年和2010—2014年四个阶段。所用数据全部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二)实证结果分析

基于CMS模型,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解结果如表1所示。数据选取时间段内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增长了1715亿美元,但增长并不连续。1996—2000年这一阶段出口额大幅下滑626%,减少了298亿美元;除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2001—2007年和2010—2014年两个阶段都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详见表1)。

1996—2000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快速下滑,年均下降2182%。其中,交叉效应虽为正值,但所占比重较小;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均为负值,分别占比632%和6286%,是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降低的主要原因;增长效应对出口下降的影响程度为5959%,原因是俄罗斯总体上农产品进口大幅下降;商品结构效应为负值,说明此阶段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俄市场进口需求并不匹配;同时,中国农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大幅降低,导致出口额减少了192亿美元。

2001—2007年,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增加919亿美元,年均增长2958%。结构效应是最主要的出口额增长影响因素,贡献率为6603%,其中增长效应5339%,商品结构效应为1256%,说明此阶段俄罗斯逐步扩大农产品进口使中国农产品对其出口额也相应增加;商品结构效应由上一阶段的负值转为正值,表明中国对俄出口的农产品更集中在其进口增长较快的产品上,出口结构逐步优化;竞争力效应对出口的贡献率为1347%,相比上一阶段,竞争力效应和综合竞争力效应均变为正值,而产品竞争力则由正值变为负值,由此可见,此阶段中国农产品总体在俄罗斯市场中比重的上升仍是出口产品数量增加带来的,单个产品价值仍旧低廉,竞争力较差;此阶段出现了动态交叉效应为负值的情况,说明我国在俄罗斯进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上所占份额增长减缓或下降,没有根据进口市场需求优化出口结构。

2008—2009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年均下降1621%,出口额减少214亿美元。此阶段结构效应为负值,影响率高达826%,其中增长效应和商品结构效应分别为9238%和-978%,由此可知俄罗斯对农产品需求大幅降低是我国农产品对俄出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均变为负值,相较上一阶段,中国农产品总量大幅减少的同时农产品竞争力也明显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俄减少农产品进口,使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大幅下滑,这暴露了中国农产品缺乏竞争力,易受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

2010—2014年,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增加74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098%。结构效应是此阶段最重要的促进因素,而其中增长效应仅为3617%,不到上一阶段的一半;商品结构效应贡献率增加至3217%,表明我国对俄农产品出口在其进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产品上更为集中。此阶段俄罗斯宏观经济情况变差,农产品进口总量明显下降,但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保持平稳并有一定增长,说明俄进口量对带动我国对俄农产品出口的作用依旧明显。竞争力效应贡献率大幅增长至3945%,其中,综合竞争力转为正效应且占比明显提升,贡献率为5378%。而产品竞争力为-1433%,对出口的负效应增大。说明尽管中国农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比重提高了,但数量型增长模式仍未变化,质量较差和产品竞争力较低仍是阻碍出口的主要问题。此阶段负面影响最大的是动态交叉效应,影响率为-1501%,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与俄罗斯市场需求差距仍然较大,没有很好地把握新增农产品出口机会。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1996—2014年,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效应始终比较突出,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波动较大;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主要受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量变化的影响,出口结构优化程度较弱,与俄农产品进口结构匹配程度仍需提升;中国农产品总体上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水平起伏较大,产品竞争力始终不足;同时,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的不及时也阻碍了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俄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的跟踪研究

俄罗斯进口需求变化是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出口额波动较大。同时,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种类虽丰富,但出口份额集中在几类农产品上,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主要依赖原有出口农产品类型出口额的增长。这种出口增长模式会加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也不利于我国对俄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和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跟踪俄宏观经济形势,加强研究俄罗斯农产品市场需求,增加出口种类,降低对俄农产品出口的不稳定性,调节和优化农产品出口市场。

(二)提高对俄出口产品竞争力

中国对俄出口的农产品以蔬菜、水果和肉类等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这几类产品占对俄农产品出口总额的近60%,虽然这些产品出口量大并逐年增加,但其价格低廉,出口附加值低,极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冲击。因此,我国一方面应保持和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规模,另一方面应鼓励精加工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力提升和把控产品出口质量和水平,主动与国际质量认证接轨,积极提升产品自身竞争力,平衡农产品出口结构。在这方面,双汇旗下两家企业于2014年8月获得了向俄罗斯出口猪肉资质,成功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经验值得借鉴。

(三)密切关注俄农业领域进口替代政策

受欧美联合经济制裁打击,俄罗斯确定了多方面的进口替代政策。在农业方面,俄农业部选定464个投资项目发展进口替代,通过了农业发展方案的修订案,并在2016年1月表示农业进口替代已取得初步成绩。与此同时,在中俄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协议并启动对接的历史性契机下,我国应逐步调整对俄农产品贸易策略和形式。俄罗斯地广人稀,土地广袤,土地质量高,利于种植,我国应关注其进口替代方向,积极对相关领域进行投资,并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推动中俄农业合作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В.К. Фальцман. Продовольственная импортонезависимостьРоссии[J].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2015(2):127-139.

猜你喜欢

出口农产品俄罗斯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农产品争奇斗艳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