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2016-12-12徐国灿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变迁魏晋南北朝服饰

徐国灿

摘   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内部分崩离析的特殊时期,本土道教和玄学的兴起、南北交融、西域异质文化的传入等对这一时期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文化变迁为魏晋以后的服饰文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从这一时期不同人群的具体服饰体态为切入点,如服饰的款式到具体的纹样、制作材料等,来探索这一时期人们服饰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K235;TS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63-02

服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思想和文化的象征,也是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的集中展现。在封建政治的统治下,中国历代王朝都有鲜明的等级秩序划分,或是贵族、或是平民等等。繁重的兵役、徭役以及赋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能力或是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存,所以服饰作为最贴近生活的部分,自然变成了人们内心深处试图摆脱封建制度对自己控制的一个工具,以求得心灵的安慰。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时期,在混乱的局势下,这一时期战争频发,社会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古代小农经济生产的不发达和积贫积弱的社会弊端在这一时期完全显露无疑。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本土道教玄学的兴起和西方异质文化的传入为这一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增添了一定的光彩,南北交融对这一时期人们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这一时期丰富的服饰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一、褒衣博带的文人雅士之风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条件下,给思想的大革新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土道教、玄学就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所谓玄学就是抽象的思维理论,是形而上学,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是不谙世事,是在自然界中一种洒脱的存在;因此玄学也是一门玄妙、深远的学问。追求玄学的文人士子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他们蔑视礼法,不拘于小节,在精神上寻求安慰;他们的做法举动往往超凡脱俗,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写道:“大人先生披发飞鬓,衣方离之衣,绕绂阳之带。”正是受玄学的影响,大人先生所着世俗所不能见的服饰,在阳光下披头散发,宽大的衣服披在身上,衣带宽松,似乎只要轻轻一拉就能解开。大人先生的神态衣着给人一种远离世俗不食人间烟火的美感,服饰美正是大人先生不拘于世俗,敢于根据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的表现。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过多的压迫必将带来反抗。相与出游的遵守礼法的文人士子,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蔑视礼法,不拘于小节,在精神上寻求安慰;他们的思想往往超凡脱俗,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搜神记》载:“晋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这些贵游子弟都披头散发,半裸着身子,就是人世间一种潇洒豪放、不受仕途约束的自由的活法。《世说新语·任诞》载:“刘伶常着袒服而乘鹿车,纵酒放荡。”刘伶更是在乘坐鹿车之时脱去上衣,开怀畅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人们深受封建礼法道教的影响,厌倦世间繁复的礼节,他们敢怒不敢言,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寄托于服饰与生活。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心的博物馆,至今任然保存有大量的出土的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雅士的青铜俑,他们往往拥有纤瘦的外表,衣着往往大袖翩翩、褒衣博带,他们表情严肃典雅,一副凛然之气。这正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清新脱俗,孑然一身正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体现。

二、军服的革新和大量生产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分崩离析、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危机四面环生,战争频发,篡夺政治权利的斗争也此起彼伏;因此对于战斗工具的制作使用也十分讲究,对于战袍的制作要求必须十分精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军服的生产和变革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军服主要有士兵所穿戴的铠甲、头盔、军靴、袍袄、保护战马的马甲等。

魏晋时期,相对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历程,铁工艺还是比较发达的,这一时期制作的铠甲往往坚固,不容易被利箭和刀剑所穿。但是毕竟在古代生产力和劳动力技术方面都相对很低下的情况下,一时间要生产出大批量的铁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战乱紧急,往往供不应求。所以在生产铁甲的同时,也生产了大批的皮甲与铁甲并存使用。《晋书》载:“奇谋间发,出敌不意,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披犀甲,无所留碍,咸以为神。”由此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铁、皮铠并存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中心的博物馆至今仍保存有珍贵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陪葬的小陶俑、青铜俑,从他们的体型外表可以看出当时的铠甲制作工艺堪称精湛,小人十分精致,他们都身披战袍,袍上又有小铁片作为饰件,这样的设计有力的防止了利箭和刀枪的刺入,同时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高超的审美价值观和丰富的创艺术想象力。《晋书·赫连勃勃传》载:“造五兵之器,精锐尤甚,即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则斩铠匠。”由此可见国家对匠人制作铠甲要求之高。再有《邺中记》载:“石季龙的左右万人,皆着白色细铠,光耀夺目。”由此可见当时士兵皆着铠甲,做工精细,数量繁多。《魏书·柔然传》载:“诏赐阿那环细明光人马铠二具,铁人马铠六具。”当时的士兵不仅身着铠甲,而且对马匹也进行了一定的保护,这样一来加大了战争的胜算,可以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兵和马匹对一个国家胜败兴亡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士兵和马匹的保护工具,铠甲的作用自然是至关重大的。为了便于行走,这一时期在军服的设计上已出现腰带,其材质主要为动物的皮囊。

魏晋南北朝在那样一个各国纷争、弱肉强食的年代,只有自己军队的强大才能得以立足。在分秒必争的战场上,军服作为战争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军服的牢固与否关系着军人的生死存亡,联系着一个部队战斗的成功与失败;自然也就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军服在材料、质地和配件等的这些新突破和新发展无疑为魏晋时期军队质量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国众多,每一个朝代为了提高自己军队的力量,都会在人员上进行精简,包括服饰的改进革新。这样无疑加大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与国之间混乱的程度,导致各朝代之间的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加剧了魏晋南北朝的分崩离析。

三、贵族服装的标新立异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秩序划分一直是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王权争斗,社会分崩离析,政治划分明显。在这样的条件下贵族和平民等级秩序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正可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这样的明显差异在服饰上也大有体现。

这一时期,受丝绸之路和佛教的影响,达官贵人的服饰有所变化,为了美观,开始在衣服上绣一些图案花纹,如鸟兽、对花等等,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来清新优雅脱俗的文化风格体现,然而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绣花的风格也是很有讲究的,无论绣什么它们总以成对的样式出现,这样的样式看起看来美观又大方,正是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这一时期政治不稳定,人民流离失所,而服装的纹样正是体现了人们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和幸福的追求。

《资治通鉴·齐纪》载:“魏主谓任城王澄曰:朕离京以来,旧俗少变不!对曰:圣化日深。帝曰:朕入城,见车上妇人犹戴帽,着小袄,何谓曰新?......”由此可见,在北方人们流行于穿轻便短小的衣物,而在此处提到的妇人穿着小棉袄,乘坐鹿车是北方游牧民族富贵人家的生活,只有当时的贵人才有资格乘坐鹿车,这是北方民族贵族的典型的代表。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贵族作为生活在社会高层的代表,他们在各个方面享受的都是最高的待遇。服饰作为最贴近生活的一部分,更加直观的反映出了在封建中国,贵族生活的奢侈。他们的服饰穿着往往不同于一般的平民百姓,无论是在质地、纹样还是美观方面,贵族的服饰都要显得更加奢华大气、标新立异。

四、平民服饰的简单化与革新

相对于贵族,这一时期平民由于生活的需要,穿着比较粗陋简便,原料主要是棉、麻粗布织成的衣物。由于徭役、兵役的繁重加重了平民劳作的负担,为了便于耕种,他们的粗布衣窄袖、窄裤,并用衣带结扎,干净利落。他们的鞋服则往往是物美价廉的木屐或是蒲苇鞋(即草鞋)。这也是连年战争下,人们生活苦难的表现,在中国历史上,达官贵人的服饰一个朝代和另一个朝代往往都会有差异,或是质地或是纹样,但是对于平民,他们的服饰差异一般都不大,在中国古代平民终是躬耕职守,他们为官缴纳赋税是苦难的存在。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平民服饰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便于接受和学习汉朝文化,加强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曾迁都洛阳,加快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服饰上他要求满朝文武百官至全国人民都改穿胡服为汉服,但是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北方的胡服比汉族服装要短小紧身,且下身穿连裤裆,这种便于劳动和生活的着装也是在鲜卑族长期的劳动生活改造中形成的;迁都洛阳后,加快了南北民族之间生活和文化上的交流,由于北方的胡服短小贴身,便于民间劳作。这样的服饰很快得到了南方汉民族的肯定和支持,于是他们之间相互学习,改汉族宽大褒衣博带的样式为相对紧身,胡服的紧身短小为相对宽松,这样的环境下也是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服装的大融合;这样的服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北方的游牧民族以游牧和狩猎为生,他们的服饰设计往往要便于骑跑、拉弓射箭、涉水草,因此他们的服饰相对于中原汉朝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服饰主要以轻便结实贴身的服饰为主,腰间束革带,方便利落,与汉服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北方的裤褶服下半身分成两个裤管紧贴双腿,这样的服装样式不仅便于行走、骑射、拉弓,更利于行军打仗,这样一来,提高了猎人和军队办事的效率,服装之间更透露出北方游牧汉子的粗犷彪悍的霸气。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这样的服饰很快被汉族的军队所采用。平民服饰在这一时期的改革是中国服装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它的改变大大改善了之前服饰宽大、行动不便的弊端,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一时间赢得广大人民的好评。这样的服装样式一直演变到后来隋唐宋元明清,可以说直至今天我们所穿的裤子都与这次改革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文化特征无疑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结果。新旧政权的交替,受道教、玄学、佛教文化、南北交融等因素对服饰艺术发展的影响,进而从贵族、平民和军服的比较得出越是达官贵人或将领越是穿着豪华,越是平民百姓或士兵越是穿戴简单、廉价。服饰文化的差异体现了等级秩序的阶梯性差异。这样的差异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都很明显,魏晋南北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时期,从服饰研究的角度探索其发展的历程无疑是研究这一段历史的一个重要的依凭。

★课题项目:北方民族大学“2015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魏晋服饰看魏晋等级秩序”(课题编号:QJCX-2015-072)。

参考文献:

[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王鸣.中国服装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4]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文化变迁魏晋南北朝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传统与重构:一个水族村寨端节文化传承与变迁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浅析迪士尼童话电影的继承与创新
简论魏晋南北朝上层社会妇女的悍妒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