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育肥模式对奶公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2016-12-09张兴隆孙宝忠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架子公牛月龄

张兴隆,乔 绿,孙宝忠

(1.北京奶牛中心,北京 100192;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

不同育肥模式对奶公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张兴隆1,乔绿1,孙宝忠2

(1.北京奶牛中心,北京 100192;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育肥模式对奶公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随机选择6月龄奶公牛400头,平均分成2组,一组采用直线育肥,一组采用先吊架子再强度育肥的阶段育肥。结果显示:8~11月龄吊架子阶段的牛平均体重和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直线育肥牛(P<0.01)。后经过6个月强度育肥,吊架子牛的体重和屠宰性能都与直线育肥牛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线育肥和阶段育肥对奶公牛体重和日增重在一定阶段内均有极显著影响,吊架子对奶公牛体重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后期的强度育肥能让吊架子牛在18月龄时通过完全补偿生长达到直线育肥牛的体重和屠宰性能。

直线育肥;阶段育肥;奶公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

不同的国家,受生产目的和消费市场的影响,肉牛的饲养模式也不相同。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饲养模式。美国由于其饲料原料廉价,对奶公牛多采用直线育肥模式[1-5]。育肥方式还因育肥目的不同而改变,即视侧重生长速度还是侧重肉质而异。育肥目的随消费者的嗜好和饲料、犊牛和胴体的价格而改变[6-7]。我国育肥模式大体有3种:6个月以内的短期育肥模式;6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的中期育肥模式;12个月以上、20个月以下的长期育肥模式[8]。屠宰性能是评价肉牛品种品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不同品种肉牛屠宰性能,可为预测不同品种肉牛的经济价值提供理论依据[9]。屠宰率和净肉率等常规屠宰指标也是衡量肉牛产肉量和生长发育情况的主要依据[10]。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奶公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奶公牛育肥饲养模式和营养供给水平,以促进我国奶牛产业和肉牛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动物选择和试验设计

本试验随机选择6月龄奶公牛400头,平均分成2组(相邻的两个圈舍),一组采用直线育肥,即从7月龄就开始饲喂育肥期TMR,直至出栏屠宰;另一组采用阶段育肥,即7~12月龄吊架子,饲喂育成期TMR,13月龄开始强度育肥,饲喂和直线育肥相同的育肥期TMR。两组每次换料时都有15 d的过渡期。两组试验牛群的饲养模式见表1,各阶段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见表2。每月相同日期早晨给料前对两组试验牛称重,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两组牛群分别于15月龄和18月龄分批出栏屠宰,并随机收集屠宰数据整理分析。该试验在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西一肉牛场进行,该场从2013年开始育肥自己繁育的荷斯坦奶公牛,存栏量2 000头,至今已出栏育肥奶公牛约3 000头。

表1 直线育肥和阶段育肥的饲养模式

表2 育成期TMR与育肥期TMR配方及其营养水平%

1.2屠宰数据采集

宰前要求和流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牛屠宰操作规程(GB/T 19477—2004)[11]进行。屠宰前禁食、禁水24 h。屠宰流程:致昏,挂牛,放血,结扎肛门,剥后腿皮,去后蹄,剥胸、腹部皮,剥颈部及前腿皮,去前蹄,换轨,撕皮,割牛头,开胸,结扎食管,取白内脏,取红内脏,劈半,胴体修整,冲洗,检验,胴体遇冷,排酸。排酸24 h后进行胴体分割,分割前称量胴体重。分割方法及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牛胴体及鲜肉分割(GB/T 27643—2011)[12]执行。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等按养牛生产学方法进行[13]。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为屠宰率;胴体去骨后的重量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为净肉率;净肉重与骨重比为肉骨比。

1.3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平均数和标准差分析,并进行单因子多重比较。所有数据都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育肥模式奶公牛各月龄体重

由表3可以看出,直线育肥和阶段育肥开始的6月龄奶公牛体重分别为213.33 kg和212.40 kg,二者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7月龄直线育肥奶公牛的体重245.00 kg,大于阶段育肥的241.13 kg(P>0.05)。从8月龄到12月龄,直线育肥奶公牛的体重均极显著大于吊架子阶段的奶公牛体重(P<0.01)。从13月龄开始,阶段育肥的奶公牛开始饲喂育肥期日粮,但13~15月龄其平均体重仍然极显著小于直线育肥奶公牛(P<0.01)。16~18月龄,阶段育肥奶公牛的体重逐渐接近直线育肥奶公牛的体重,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不同育肥模式奶公牛各月龄平均日增重

由表3可看出,试验开始的6月龄,直线育肥的奶公牛平均日增重1.07 kg,阶段育肥的奶公牛平均日增重0.99 kg,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7月龄时直线育肥奶公牛的日增重为1.06 kg,略大于吊架子阶段奶公牛的日增重,也无显著差异(P>0.05)。8月龄到12月龄为阶段育肥奶公牛吊架子阶段,从8月龄到11月龄,直线育肥奶公牛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吊架子阶段奶公牛的日增重(P<0.01),12月龄时,直线育肥奶公牛的平均日增重也显著高于吊架子阶段奶公牛的日增重(P<0.05)。13~18月龄,吊架子的奶公牛开始饲喂育肥期日粮进行强度育肥,阶段育肥和直线育肥的奶公牛日增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阶段育肥奶公牛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直线育肥的日增重。

表3 不同育肥模式奶公牛各月龄体重和日增重

2.3不同育肥模式奶公牛的体重生长曲线

由图1可看出,同品种的荷斯坦奶公牛在不同育肥模式下其体重变化曲线是不同的。7~12月龄为阶段育肥模式的吊架子时期,其体重变化曲线相对于直线育肥奶公牛有明显下行趋势,至12月龄下行趋势达到了谷底。13~18月龄为阶段育肥的强度育肥时期,其体重变化曲线有明显的上升,到18月龄时,阶段育肥的体重赶上了直线育肥奶公牛的体重。

图1 不同育肥模式的奶公牛体重生长曲线比较

2.4不同育肥模式奶公牛屠宰性能

由表4可看出,屠宰率方面,15月龄时,直线育肥奶公牛的屠宰率显著高于阶段育肥的屠宰率(P<0.05),18月龄时,直线育肥奶公牛的屠宰率与阶段育肥奶公牛屠宰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净肉率方面,15月龄时,直线育肥奶公牛的净肉率高于阶段育肥的净肉率,但二者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18月龄时,直线育肥奶公牛的净肉率与阶段育肥奶公牛的净肉率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肉骨比方面,15月龄和18月龄,直线育肥奶公牛的肉骨比与阶段育肥奶公牛的肉骨比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不同育肥模式奶公牛不同月龄的屠宰性能

3 讨论

体重是动物重要的生长指标和经济指标,反映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其受遗传、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14]。架子牛的育肥模式就是利用架子牛“补偿生长”生理特性,获得最好的饲料报酬和最大产肉量,这种育肥模式是目前中国肉牛育肥的主流[8]。本试验采用的阶段育肥模式,也是先吊架子,然后进行短阶段的强度育肥和营养补充,以节约饲养成本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试验结果看,经过后期的强度育肥和营养补充,前期经过吊架子的奶公牛经过6个月的补偿生长,完全能赶上直线育肥牛的体重。“补偿生长”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限制后,哺乳动物和鸟类表现出的与年龄有关的一段快速生长发育时期[15]。营养限制可以通过限制食物的数量和食物的质量来实现[16]。动物在一段时间的营养限制后再补充营养物质可能存在不同反应,如部分补偿和完全补偿。部分补偿指当补充营养物质后动物的增重率有所增加,但其体重仍不能达到与同年龄未受营养限制动物相同的重量。完全补偿指动物能达到与同年龄未受营养限制的对照动物相同的体重,这种现象频频出现在牛身上[17-18]。本试验结果表明,短期吊架子奶公牛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度育肥和营养补充,其机体发育能完全补偿达到直线育肥牛的体重和相同的屠宰性能。

4 结论

直线育肥和阶段育肥对奶公牛体重和日增重在一定阶段内均有极显著影响,吊架子对奶公牛体重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后期的强度育肥能让吊架子的牛在18月龄时通过完全补偿生长达到直线育肥牛的体重和屠宰性能。

[1]邓晓云.日本肉牛饲养方法介绍[J].现代化农业,2003(7):21-21.

[2]毛华明,文际坤,曾德禄.澳大利亚的肉牛业[J].国外畜牧科技,1997,24(5):2-6.

[3]张俊功,王文英.国外优质肉牛[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田春英,荣威恒,窦洪举.加拿大肉牛业发展概况[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2,23(1):21-33.

[5]昝林森,胡宝利,何应升.陕西省扶风县肉牛生产状况调查报告[J].黄牛杂志,2000,26(3):24-27.

[6]森田宏,朱钦龙.高品质牛肉的产生技术[J].肉类研究,1997(2):22-25.

[7]杨国荣.美国西门婆罗牛及其育成[J].黄牛杂志,1999,25(5):70-72.

[8]曹兵海,陈幼春,许尚忠,等.我国的肉牛育肥技术模式与牛肉市场层次[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7):55-59.

[9]汤启.肉用西门塔尔牛改良云南黄牛的效果初报[J].黄牛杂志,2001,27(5):30-31.

[10]曹振辉,黄启超,谷大海,等.杂交改良对云南地方黄牛屠宰性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8):138-14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19477—2004牛屠宰操作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27643—2011牛胴体及鲜肉分割[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13]莫放.养牛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3-23.

[14]蔡治华.最小二乘法在黄牛体重估测中的应用[J].黄牛杂志,2000,26(5):1-4.

[15]Wilson PN,Osbourn D F.Compensatory growth afterundernutrition in mammalsand birds[J].BiologicalReviews,1960,35:324-363.

[16]RyanW J.Compensatorygrowth in cattleand sheep[J].Nutrition Abstractsand Reviews,1990,60:653-664.

[17]Yambayamba ESK,PriceM.Hormonalstatus,metabolic changes,and restingmetabolic rate in beef heifers undergoing compensatory growth[J].AnimalScience,1996,74:57-69.

[18]RyanW J,Williams IH,Moir R J.Compensatory growth in sheep and cattleⅡ.Changesinbodycompositionand tissueweights[J].Australian 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1993,44:1623-1633.

EffectsofD ifferent Fattening Patternson Grow th and Slaughter Perform ance of Dairy Bulls

Zhang Xinglong1,Qiao Lü1,Sun Baozhong2
(1.Beijing Dairy Cattle Center,Beijing 100192,China;2.InstituteofAnimalSciencesofCAAS,Beijing100193,China)

straight fattening;phase fattening;dairy bull;growth performance;slaughter performance

S823.4

A

2095-3887(2016)06-0024-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6.007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fattening pattern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dairy bull.Four hundred 6-month-old dairy bullswith similar body weightwere random 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groups.Onegroupwasconducted straight fattening,theothergroupwasconducted phase fattening including store rearing first,then fatteningstrongly.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averagebodyweight(BW)and average daily gain(ADG)of feeder cattle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attle of straight fattening(P<0.01).The average body weight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straight fattening feeder cattle and cattle after fattening strongly for sixmonth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twas concluded thatstraight fattening and phase fattening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BW and ADG of cattle during a certain stage.Store rearing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BW and ADG of the cattle,but the feeder cattle could reach the BW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straight fattening cattle at the 18th month by complete compensatory growth through strong fattening.

2016-08-29

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

张兴隆(1972-),男,博士,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与肉品质研究。

乔绿,研究员;孙宝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架子公牛月龄
贵州省种公牛站
高的只是你的架子
县长的“架子”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小于胎龄儿0~24月龄体格生长状况分析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
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杂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