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荒漠区光控增绒技术对河西绒山羊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6-12-09伏中方张永东魏玉兵胡俊慧邵彩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诊疗

伏中方,张永东,魏玉兵,马 斌,王 磊,胡俊慧,邵彩萍

(甘肃省张掖市畜牧管理站,张掖 734000)

朱禄瑞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双茨科镇畜牧兽医站,民勤 733399)

河西荒漠区光控增绒技术对河西绒山羊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伏中方,张永东,魏玉兵,马 斌,王 磊,胡俊慧,邵彩萍

(甘肃省张掖市畜牧管理站,张掖 734000)

河西绒山羊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张掖、酒泉、武威等地区,现有品种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但生长发育迟缓,绒毛产量偏低。为了提高河西绒山羊的生产性能,改善羊绒综合品质,提高产绒量,试验采用光控增绒技术对当地河西绒山羊进行了观测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控增绒技术的羊只在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上均高于采用舍饲养殖的羊只,而采用舍饲养殖的羊只又高于自然放牧的羊只。

河西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生产性能

河西荒漠区包括河西走廊的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金昌等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少、植被稀疏、干旱程度高,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形复杂[1]。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面积4.2万km2,东西长465 km,南北宽148 km,海拔高度1 200~5 565m,处在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荒漠化程度高。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本试验选择在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红沙窝异地育肥基地张掖永裕养殖场,应用全舍饲控光增绒技术对河西绒山羊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分析,以期为河西荒漠地区绒山羊增产增效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用羊

选择河西绒山羊1周岁母羊45只,1.5周岁母羊45只,随机分3个组并编号,分别为光控组、舍饲组、放牧组,每组30只(1周岁母羊和1.5周岁母羊各15只)。光控组采用光控增绒技术,舍饲组采用舍饲养殖技术,放牧组正常放牧养殖。

1.2试验羊舍

光控组选择双列式全拱型顶棚羊舍,改造原则为通风换气、排水防潮、遮光致暗。在暖季拱型棚顶覆盖三层遮阳网两层草帘至棚内完全黑暗(0.1~0.5勒克斯),用于非产绒季节绒山羊增绒饲养。在冷季去掉遮阳网及草帘,覆盖塑料棚膜绷紧固定,用压膜线固定在拱形钢架上,达到采光照明、保温隔热的目的,可以用于羊只御寒、接羔、防风、饲喂。棚的前后墙下部每间隔1m装一根黑色PVC进气弯管,进气弯管外口距墙基10 cm。在左右山墙最高部位,各装2根黑色110型PVC排气弯管,两根排气弯管间距50~150 cm。进气弯管和排气弯管根据需要,必须做到通风不漏光的要求;舍饲组采用舍饲养殖技术养殖,羊舍不采取光控设计材料,采用单列式舍饲养殖羊舍,有运动场,为半开式棚舍;放牧组采取当地荒漠山区放牧,羊舍只提供羊只晚上休息。

1.3试验方法

在传统自然养殖条件下,绒山羊的长绒期集中在冷季,而不在暖季(5—10月)。用人工促绒生长的饲养方法,促使绒山羊在暖季长绒。光控组从自然的集中抓绒期末开始至自然长绒旺盛初期为限制日照期(5月1日至10月25日),接近结束时以缓慢下滑式结束限制日照措施(称此为“软着陆”),绒山羊回归自然长绒状态,恢复自然节律。光控组和舍饲组饲喂条件一致,但舍饲组不限制进入羊舍,白天自由活动,圈于传统半开式棚舍内。放牧组采取当地荒漠山区牧场放牧方式,白天在牧场自由活动,晚上统一在放牧组羊舍休息,适当增加精料[2]。

5月1日至10月25日为限制日照长绒期。畜舍必须保证完全黑暗。在此期间,每日上午7:00—10:00、下午6:00—21:00为绒山羊自由活动、饲喂、饮水时间,此阶段为6 h;上午10:00—下午18:00将河西绒山羊圈入羊舍中,关闭门窗,打开进排气孔,此限制日照时间为“午休”;下午21:00至次日早晨6:00将绒山羊圈入羊舍中,关闭门窗,打开进排气孔,此限制日照时间为“夜休”。见表1。

表1 分组设计方案

1.4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在项目负责人指导下由试验工作人员记录,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体尺增长比较分析

由表2可知,6个月后的测量结果表明,光控组羊的体高、体长与舍饲组和放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胸围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和放牧组(P<0.01)。12个月后的测量结果表明,光控组羊的体高、体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和放牧组(P<0.01)。

2.2体重增长比较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光控组羊6个月后和12个月后体重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和放牧组(P<0.01),而舍饲组羊又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

表2 体尺比较cm

表3 体重比较

2.3产绒量比较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光控组羊全年产绒量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和放牧组(P<0.01),而舍饲组羊又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

2.4经济效益分析

每千克绒山羊羊肉按50元、羊绒按320元计算,从表5可以看出,光控组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舍饲组和放牧组,而舍饲组又明显高于放牧组。

表4 产绒量比较

表5 经济效益分析元

3 讨论与结论

作为河西走廊荒漠、半荒漠区域农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畜种,河西绒山羊的生产性能通过光控增绒技术和舍饲养殖技术将进一步得到提高。绒山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规律。光控增绒技术的应用,使绒山羊在暖季(5—10月)长绒,当日照由长变短时皮肤次级毛囊开始生长,随着日照时间的缩短,绒生长加快。通过控制光照强弱和时间长短,刺激绒山羊松果腺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使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能够产绒,实现增绒、增产,达到养殖增效、牧民增收的目的[3]。本试验结果表明,光控组相对于舍饲组和放牧组,12个月后测得的胸围、体高、体长增长十分显著(P<0.01)。体重增长和日增重光控

组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和放牧组(P<0.01),而舍饲组又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产绒量光控组也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和放牧组(P<0.01),舍饲组又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经济效益光控组明显高于舍饲组和放牧组,舍饲组又明显高于放牧组。

参考文献

[1]魏玉兵,魏玉民,屈永峰,等.内蒙古白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杂交对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影响[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3):8-10.

[2]曲永年.辽宁山羊绒生长规律的研究[J].中国养羊,1995(4):37.

[3]贾志海.山羊绒生长机理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1999(S1):97-101.

透明胶带粘附法在牛疥螨病上的诊疗效果

朱禄瑞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双茨科镇畜牧兽医站,民勤 733399)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牛疥螨病的诊疗,切实提高治疗效果。文章通过应用透明胶带粘附法进行牛疥螨病的诊断,配合使用二嗪农菜籽油溶液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选择简便易行的大家畜疥螨病诊断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透明胶带粘附;牛疥螨病;诊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887(2016)06-0073-02

doi:10.3969/j.issn.2095-3887.2016.06.023

透明胶带是家中常备的一种日用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受粘力、透明度和黏胶材质的影响,在用于动物外科皮肤病的诊断上研究不多。许颖等[1]的研究表明,在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直接显微镜检查上采用透明胶带法比刮刀法具有局部无渗血、污染小、痛苦小的优点,且方法简便易行。刘光英等[2]对透明胶带检出蠕形螨的效果与治疗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熊猫牌胶带检出蠕形螨虫数最多,可作为粘贴感染者面部来拔除虫体的手段之一;晚上粘贴过夜的检查效果较白天粘贴90min好;治疗后虫数多较治疗前减少,但要彻底清除很难。大量的研究表明,透明胶带可应用于外科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法。余时光等[3]的研究表明,采用透明胶带粘取犬猫皮肤痂皮、毛根等病料,贴于载玻片上,撕开一段透明胶带,加诊断液2~3滴,摊平,静置2~5min,发现真菌感染的会被染成蓝色,螨虫感染的则螨虫和虫卵清晰可见。由此可见,透明胶带粘附法可以在动物外科皮肤病诊断上应用,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透明胶带粘附法在犬猫等小动物外科皮肤病、疥螨病的诊断上应用较多,而对于牛羊等大家畜皮肤病、疥螨病的诊断上应用较少。为此,本文就透明胶带粘附法对一例牛疥螨病进行诊治,为选择简便易行的大家畜疥螨病诊断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病例材料

2015年4月10日接到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乡头畦村养殖户张某的电话,说他饲养的1头1.5岁育肥肉牛,在颈部、耳廓处、眼圈处出现灰白色麸皮样的痂皮,脱毛,患牛精神不安,躁动,不停地蹭痒,采食量下降,要求对其进行诊断治疗。接到电话后作者及时到养殖户张某家中进行了现场诊治。

2 诊断与治疗

通过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状态,并询问了畜主饲养过程,发现患牛精神状态正常,体温37.8℃,出现灰白色麸皮样痂皮处的皮肤区域痒感明显,脱毛、皮肤增厚,患牛不停地蹭痒。鉴于患牛为1头1.5岁的育肥肉牛,体格大,不易保定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透明胶带粘附法进行诊断。

2.1诊断

诊疗人员手拿得力牌宽度为2 cm的透明胶带,走到患牛跟前,边挠痒边接近,用手小心剔除患病区域周边的脱落毛发和粘附的草渣、灰尘等杂物。选择有灰白色

收稿日期:2016-08-02

作者简介:朱禄瑞(1987-),男,助理兽医师,大专学历,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麸皮样痂皮、脱毛现象明显的区域,撕开长5 cm的一段透明胶带,粘贴在患区,利用挠痒的时机,用指甲不停地来回刮,使胶带与患区充分粘贴。用手抓住胶带一端扯下,进行显微镜观察。将粘有患区痂皮等皮肤组织的胶带贴在载玻片上,剪去超出载玻片的部分,把载玻片上粘贴的一段透明胶带撕开,在载玻片上滴少量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在酒精灯上烘烤5min,温度控制在35℃,以载玻片放在手腕处不烫为宜。用显微镜镜检,发现有螨虫在皮屑间爬动,遂确诊为牛疥螨病。

2.2治疗

用伊维菌素注射液10~20mg/kg肌肉注射。二嗪农溶液20mL配菜籽油40mL,用棉球局部涂擦,连续涂擦3 d,第4天后病牛患区的痂皮开始脱落,有毛根长出,7 d后痊愈。

3 体会

3.1方法简便易行操作安全

在牛疥螨病的诊断上,大多采用刀片刮片镜检的方式,但是刮片要刮到皮肤角质层渗血为止,导致患牛疼痛不安,如果保定不当或是遇到脾气暴躁的牛,极易造成诊疗人员的安全事故和诊断采样失败。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不需要保定患牛,操作在患牛正常状态下进行,不但对牛应激小,也对诊疗人员安全。

3.2镜检时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的应用

大部分研究表明,采用透明胶带粘附法在诊断家畜疥螨病时检出率不高、不易检出,这是因为螨虫、虫卵被粘在透明胶带粘合剂上不能运动或是虫卵、螨虫与皮屑混合在一起看不出来。加入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配合载玻片加温烘烤,可使透明胶带上粘合剂的粘合强度降低的同时溶解一部分皮脂、皮屑,使螨虫、虫卵的镜检更加清晰可见。

3.3治疗时二嗪农溶液配合菜籽油的应用

二嗪农溶液具有强大的杀灭体外寄生虫的效果,但是与水配合后粘附性差,药效不持久,不能阻断螨虫的体外呼吸,影响治疗效果。采用二嗪农溶液配合菜籽油后,在发挥二嗪农溶液体外寄生虫杀灭效果的同时,菜籽油能有效阻断螨虫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造成缺氧小环境,使药效更持久,提高了牛疥螨病的治疗效果。

[1]许颖,赵俊英.透明胶带法与刮刀法直接检查浅部真菌的对比观察[J].北京医学,2011(6):506-506.

[2]刘光英,陈豪,曾国琦.透明胶带检出蠕形螨的效果与治疗实验观察[J].海峡药学,2002(1):40-43.

[3]余时光,吴闽红,金方土.犬疥螨病的诊治[J].现代畜牧兽医,2007(12):40-41.

S827.4

A

2095-3887(2016)06-0071-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6.022

2016-08-02

张掖市2015年院地科技合作项目(201518)

伏中方(1982-),男,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诊疗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简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电子无痛胃肠镜诊疗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犬瘟热的诊疗体会
基层电大教师对学员毕业论文的“诊疗”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新进展
猪高热病的诊疗与防控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
心理护理在胃病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