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化疗联合胃镜下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2016-12-08马小云白满灵

甘肃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胃镜粒子胃癌

马小云 白满灵

介入化疗联合胃镜下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马小云 白满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两种方法联合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通过对患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的随访明确联合治疗优势,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将接受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单纯行选择性腹腔动脉灌注化疗,选择一支或多支灌注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羟基喜树碱、亚叶酸钙;观察组18例除给予对照组治疗外联合经胃镜下植入5-Fu缓释粒子治疗。结果:观察组共18例,(CR+PR)16例,总有效率达89.99%,对照组共20例,(CR+PR)11例,总有效率55%;同时观察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对中晚期胃癌患者,选择性腹腔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胃镜下粒子植入化疗较单纯行选择性腹腔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有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中晚期胃癌;联合化疗;动脉介入化疗;胃镜下粒子植入;5-Fu化疗缓释粒子

甘肃省是全国的胃癌高发区,尤其以河西走廊地区最为显著,近年来,对于胃癌高发因素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得胃癌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中晚期胃癌患者数量仍然较多,虽可选择手术、化疗等方法,但疗效不能令人满意。选择性腹腔动脉灌注化疗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对减轻肿瘤浸润深度,减小瘤体疗效确切,技术相对成熟;经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靶向治疗优势明显。我们通过观察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与单纯腹腔动脉灌注化疗比较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时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晚期胃癌患者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5岁。均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且TNM分期均为Ⅲ期以上。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动脉介入化疗组)20例,平均年龄(61.3±10.6)岁,其中中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12例;观察组(联合治疗组)18例,其中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1例,平均年龄(61.60±9.56)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先行腹腔干动脉造影,根据病变部位及腹腔动脉造影,选择性插管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根据胃癌的部位及组织血供情况选择1支或多支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经动脉灌注奥沙利150mg/m2、羟基喜树碱20mg/m2、氟尿嘧啶750mg/m2、亚叶酸钙200mg/m2,后用明胶海绵栓塞每4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评价疗效。

观察组患者除对照组治疗外联合使用粒子植入化疗,具体方法为术前常规检查,根据病变范围和大小选择合适的缓释化疗粒子剂量,常规进镜达病变部位,准确定位穿刺部位,冲洗表面污苔,充分暴露肿瘤,然后将粒子植入器通过内镜管道到达肿瘤部位,将植入器针芯推出对准肿瘤瘤体穿刺点将化疗粒子种植到瘤体内,根据瘤体的大小选择多个穿刺点种植化疗粒子,植入器针尖角度与瘤体所在平面保持45~60°为最佳,若瘤体组织松软,每次同时植入3~5粒化疗粒子,植入顺序由远到近,线性排列,术中若出血可用凝血酶,8%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喷洒。

1.3 疗效观察 采用Muller标准评价疗效(原发病灶大小改变、局部淋巴结改变、转移灶的控制情况、生存期等)。①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PR)部分反应:缩小率大于或等于50%;③稳定(SD):缩小率小于50%;④进展(PD):病灶大于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临床疗效(CBR)根据FDA标准进行评价,观察指标:疼痛程度,止痛药消耗量,行为状态评分,体质量改变等,有效者为至少1项改进持续4周以上而其他几项均无变化。首次治疗后30天评价疗效,此后进行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随访评估(半年、1年、2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两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对照组1例达到CR,10例达到PR,总有效率为55%。观察组3例达到CR、13例达到PR。总有效率为8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生存情况 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6个月、1、2年的累积生存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累计生存率比较[例(%)]

2.3 生活质量 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的吞咽困难、体重、食欲、疼痛等生活质量的改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及一般状况改善情况[例(%)]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有恶心、呕吐、腹痛、白细胞下降,程度均为I~Ⅱ度,转氨酶轻度升高,经保肝及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症治疗后能恢复正常。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环境因素的改变以及对早期胃癌诊断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诊断手段愈加完善,胃癌的发病率较前略有下降,但因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胃癌,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全身化疗,静脉化疗时病灶药量仅占全部给药量的4.0%,为在病灶局部取得有效的治疗浓度,须加重药量或联合用药,但会加重毒副反应,毒副作用增加而有效率仅为20%~50%[1,2]。所以寻找一种更适合中晚期胃癌的治疗手段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选择性动脉介入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有学者从组织学证实,动脉介入一次性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后,病理组织学改变有效率达100%。动脉介入化疗经肝肾破坏、排泄少、局部血药浓度高、靶向治疗作用明显而靶器官以外组织化疗药物浓度低、能减轻化疗全身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研究表明,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总有效率81.67%[3]。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植入剂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性,内镜下粒子注射能够精准定位,有效加强治疗效果,充分发挥选择性区域化疗作用,使肿瘤细胞受到持续、高浓度、恒定的攻击[2]。其植入胃癌组织后药物维持时间为l5~30 d,药物缓释渗透半径为3~5cm,缓慢释放出的5-FU,在细胞内转变生成5-FU脱氧核苷酸(5F-dUMP),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从而影响DNA合成;其又以伪代谢产物形式掺人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对胃癌各期细胞均有杀伤作用,有报道近期总有效率64.7%,平均有效率79%[4,5]。

本研究通过使用两种不同局部化疗方式联合进行靶向治疗,汲取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可显著促进晚期胃癌患者病变缓解,总有效率达89.99%,显著降低了静脉化疗的全身不良反应,不增加化疗毒副作用,对改善胃癌晚期患者生存状态有显著作用。

[1]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21.

[2]肖兴国.内镜下5-FU缓释化疗粒子注射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4):108-109.

[3]陈瑞红,于红刚.中晚期胃癌介入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3):481-482.

[4]王建宁,翟启智,朱祖明.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治疗食管、胃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3):4284-4285.

[5]赵鹏.内镜下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5):950-951.

A

1004-2725(2016)11-0833-03

733000甘肃 武威,武威市人民医院消化科(马小云),肝病科(白满灵)

马小云,E-mail:57991667@qq.com

猜你喜欢

胃镜粒子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