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2016-12-07孙奥唐勇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

孙奥 唐勇

【摘 要】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职业大赛的特征,提出以全国职业大赛引领人才培养的方案,并对构建后的方案进行了详实的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技能大赛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33-02

学校、企业、政府给予了职业技能大赛高度的重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形成了特征明显的大赛文化。大赛如此火爆,除了各方重视以外,大赛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是重要的原因。职业技能大赛是实践性比赛,符合高职人才的主要特征。大赛的题目来自行业的主要及前沿应用,既有基础技术,又有前沿技术,可以说是测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把尺子,用职业技能大赛来检验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定位不清,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准。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借助职业技能大赛来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来引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如此,大赛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符合国家的需求,也能达到企业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些年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实习实训这些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升。但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规格定位方面,由于每个学校立足的行业背景和人才目标定位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参照,导致不少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清,给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一)专业技能范围不清晰

高职院校中每个专业所涉及的技能非常多,不可能在三年内全部学完,但哪些专业知识是必须要培养的,很多高职院校把握不准确。尽管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其技能的侧重点不一样,但只要是同一专业,他们的专业基础是一样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主要考察的是基础技能,跟所在行业无关,这些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

(二)专业技能高度把握不准确

与专业技能范围相似,对专业技能的高度很多高职院校也把握不清。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有一个非常基础的OSPF协议,OSPF协议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是单区域的OSPF协议,第二层次是多区域的OSPF协议,第三层次是建立通道的OSPF协议。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的过程中,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第一层次的技能。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出题的难度,就代表了基础技能的高度,从历年大赛中可以看出,学生至少要掌握到第二层次才算合格,否则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

(三)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技能本身更加重要,这点被很多院校忽略了。职业技能大赛以项目为依托,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尺子,要想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仅仅注重对技能的培养是不够的,必须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综合素质加强培养。

二、基于大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每个专业都是由若干门课程组成,培养一名合格的高职人才,需要开设多门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而具体需要开设哪些专业课,可以从职业技能大赛的规程中倒推出来。方法如下:

1.收集历年职业技能大赛的规程、赛题和样题。每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竞赛前,都会发布比赛的规程、历年的赛题和当年的样题,规程说明了竞赛的知识范围,代表着当年的行业主流技术,是专业知识和行业技能的基础要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赛题和样题是知识点的表现方式,可以看出行业知识呈现在工作任务中的方式。

2.罗列每次规程、赛题和样题中的知识点。细分每年规程的知识点,在细分规程中,标注好知识点出现的年份。赛题和样题的知识点,包含隐性知识点和显性知识点,隐性知识点是指卷面上未出现,但实际上要用到的先行知识,在罗列隐性知识点时,应该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实施,以免遗漏。知识点在划分时,应该细分到元知识点(不能再细分的知识点)为止。

3.按照不同性质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和组合。由于历年规程、试题、样题的知识点中有重复,致使元知识点中有很多重复,这一步的第一环节,应该将重复的知识点去掉。按照某一属性,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在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出现一个元知识点既能归属于A类知识,也可以归属于B类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计算其相关度,按相关度大的取之。

4.按照归类和组合的类别,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归类好的专业知识,统计其知识点的量。如果每一个知识类别的知识点对应一门专业课,可能会导致专业课程过多,此时,可以合并知识类别相近的两个或者多个知识类别为一门课程。

5.根据专业特性,根据确定的专业课程,倒推先序课程。技能大赛中出现的知识点都是专业核心知识,而对应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是以隐含的方式出现,为了使专业体现结构完整,必须要增加这些专业课程的先行课程。先行课程加入时,以够用为原则,无须大而全。

6.按照课程的难度和知识量,确定各专业课程的课时量。设计一个基础课时量因子T(P×T=1课时),根据知识点X1难度设计其因子Y1,则知识点X1的课时量因子为Y1×T,则整门课程的课时量总因子为(Y1×T+Y2×T+Y3×T+……Yn×T),则此门课的课时为(Y1×T+Y2×T+Y3×T+……Yn×T)/p。

职业技能大赛是以项目团队形式呈现的,各个知识点形成了完整的项目,这样设计,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对接是非常紧密的,避免了部分院校中的少数专业对专业理解不透彻,设计出来的课程体系中课程与课程之间不能实现无缝对接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设计

1.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收集第三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性质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和组合),加权平均每个知识点的分数。在加权平均分的处理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将历年分数直接相加,然后除以年度数量。而应该对于年度越近的赛题、样题和规程上的知识点赋予高权值,对于年度越远的知识点赋予低权值。

2.参照权值的大小,设计每个知识点的课时。每个知识点的权值,代表这个知识点在专业上的重要性或者基础性,权值越高的知识点,重要性越高,工作时的使用频率越高。针对这些知识点,要加大课时设计。在课时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权值—— 课时换算法:

确定系数W=课时总量/权值总量。

确定每个知识点课时:k=知识点权值×W。

3.增加本专业的其他必要知识点。每个专业都有独有的特色,特色部分的知识内容是学生的特色。比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不同的学校可能偏向的行业不一样,有偏向智能农业、有偏向智能交通、有偏向智能物流等。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加上相关行业(领域)知识,使学生成为某一行业的技能型人才。

(三)人文素质课程设计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是对技能做出了明确要求,还对专业以外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显性方面。大赛有5-10分明确规定学生的精神面貌、礼仪和团队合作状态,以及操作台的整理。要想学生具备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学校期间就需要开设一定的人文素质课程。

2.隐性方面。大赛是以一个项目来呈现的,通常需要几名队员协作才能完成,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每个队需要一名队长)在大赛的竞技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要开设相关锻炼学生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的人文素质课程。

(四)考核方式设计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尽管在很多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考核方式的改革却稍显落后。职业技能大赛以项目为依托,采取全封闭式、以团队为单位的项目实操考核方式,按照职业技能的做法,在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时,专业课可以参照类似的做法,采取全封闭式的考核方式。

职业技能大赛是比赛,对封闭性要求较高,在平时的专业课程考核中,尤其在毕业设计的考核中,封闭考核不是最好的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参照职业技能大赛方式的同时,优化开放时间,但前提一定是项目考核。考核标准同样可以参照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

三、对比分析

为了检验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可行性,笔者在所在单位挑选了两个专业连续跟踪改革前后2年,主要考察了评教平均分、就业率和就业速度几个方面,具体数据如表1。注:就业速度是指学生就业签订协议的日期减去学生第四学期所在年度的7月1日。

从评教分数的角度来看。学生评教分数可以反映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肯定程度,从表1来看,改革后比改革前提升了0.6分,说明基于技能大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能够得到学生认可的。

从就业率来看。就业率可以反映学生被企业接受的程度,同时可以反映出人才培养合格率。从表1中可以看出,改革后比改革前的就业率提高了7%,说明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更加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从初次就业速度来看。初次就业速度与就业率有相似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同的地方。就业率是人才培养的合格率,而初次就业速度可以反映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初次就业越快,说明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企业的认可,人才培养质量高。

【参考文献】

[1]林建兵.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4(7)

[2]刘月梅,徐仿海,李恺翔.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技能大赛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信,2015(11)

【基金项目】2013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3JGZ193)

【作者简介】孙 奥(1986— ),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唐 勇(1981— ),男,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
论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探索与思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