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6-12-06何淑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内科总分住院

何淑玲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浙江 金华321000)

✿论著/护理✿

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何淑玲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浙江 金华321000)

目的 研究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护理干预效果,为改善以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打好基础。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所选的患者均实施内科基础护理措施,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睡眠基础及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实施睡眠质量、睡前良性行为、催眠类药物、睡眠时间以及心理护理等良性宣传教育,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平均得分为(6.62±2.07)分,睡眠质量优异率达到76.4%;对照组患者的PSQI总分平均得分为(8.11±2.19)分,睡眠质量优异率为54.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睡眠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为疾病早期康复以及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意义重大,适合推广应用。

心内科;睡眠质量;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睡眠是一种循环、可逆、复杂以及规律的生理现象,是保持人体生命的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来说必不可少。心内科住院患者因环境的变化、疾病自身、周围噪声以及心理抑郁、焦虑等情况对睡眠产生影响,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导致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出现[1]。尤其是老年人群,存在睡眠障碍的几率为30%~40%,研究指出,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人自身的基础疾病以及症状引起睡眠障碍的情况就非常明显,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128例为男性,92例为女性;年龄在60~88岁之间,平均为(64.3±6.1)岁;疾病类型:78例为高血压,82例为冠心病,24例为心功能不全,16例为心律失常,8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2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将所选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睡眠基础及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实施睡眠质量、睡前良性行为、催眠类药物、睡眠时间以及心理护理等良性宣传教育,具体为:(1)心理护理;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动作熟练,认真仔细,面对患者应态度温和,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提升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各种护理操作的意义、流程、目的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积极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多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重视自身的疾病,但是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工作,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顾虑,另外,还要加强病房巡视,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到早期发现及处理问题。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期康复。(2)睡眠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化、个体化的休息时间,同时为患者提供聊天、看电视等其喜欢的娱乐活动,但是尽量不让患者在上午时休息,中午可以短暂午睡,但时间不可过长,假如夜间不能入睡,可适当散步或者播放舒缓音乐来放松,感到困倦时立即入睡。早上准时起床,假如病房允许,可为患者提供热水泡脚、听音乐、饮牛奶以及读书等活动,避免睡前受到不良刺激影响睡眠质量。

(3)睡眠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被褥以及床铺,调整枕头的高度,叮嘱患者定时更换体位,白天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晚上将大灯关闭,开启柔和的地灯,将不需要的仪器及设备关闭,禁止闲聊,降低运行机器的声音[3]。对于睡觉打鼾的患者单独安排房间,以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护理操作最好集中在白天进行,假如患者夜间需要服药或者治疗,护理人员应提前给予通知,让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免影响其睡眠质量。(4)催眠类药物的应用;在运用镇静类以及催眠类药物时常常会引起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以及不良反应,通过合理、正确的应用药物能够缓解严重睡眠障碍患者的情况。但是要注意服药的时间、方法以及预防常见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出现自行改变药物剂量及停药的情况,加强药物安全性。

1.3 判定标准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由表及里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而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分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成分得分为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得分为(6.62±2.07)分,睡眠质量优异率达到76.4%;对照组患者的PSQI总分得分为(8.11±2.19)分,睡眠质量优异率为54.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PSQI评分以及睡眠质量优异率情况比较

3 讨论

人体的各项生理结构中,睡眠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以及健康情况。常规情况下,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因病情以及应用药物的影响,例如洋地黄制剂、茶碱、利尿剂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等等,大部分患者具有程度不等的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佳会引起患者疾病恢复速度缓慢,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阻碍病情恢复速度[4]。由此可见,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能够促进患者疾病早期康复,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也需要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患者的生理功能很容易被心理活动所影响,例如抑郁的患者具有明显的躯体退化情况,这时治疗的依从性也会随着下降;外界环境的改变以及自己疾病的发展都会引起患者情况改变。另外,心内科患者中年龄较高的大部分患者缺少良好的睡眠质量,白天睡眠较多,晚上较少,处于浅睡眠状态,容易被惊醒,尤其是陌生的病房环境,医患之间的交谈声音以及护理人员的操作声音,仪器运作的声音都会引起情绪不良,再加上自己疾病的影响,都会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碍,因而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5]。

本文通过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得分为(6.62±2.07)分,睡眠质量优异率达到76.4%;对照组患者的PSQI总分得分为(8.11±2.19)分,睡眠质量优异率为54.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对内科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很好的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睡眠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为疾病早期康复以及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意义重大,适合推广应用。

[1] 苑敏.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20(11):164-165.

[2] 洪梅,张惠文,陈秋云,等.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21):154-155.

[3] 刘熔雪,江小燕,何莲瑛.心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4(22):785-786.

[4] 殷丽颖.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0,24(29):697-698.

[5] 牛玉岭.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原因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6(09):240-241.

何淑玲,1981年生,女,汉族,浙江金华市人,大专学历,护师,研究方向:心内科护理。

猜你喜欢

心内科总分住院
妈妈住院了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