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

2016-12-06刘志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通率心肌梗塞预见性

刘志霞

(湖南省花垣县人民医院,湖南 花垣416400)

✿论著/冠心病✿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

刘志霞

(湖南省花垣县人民医院,湖南 花垣41640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AMI静脉溶栓治疗者11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研究组入门-溶栓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溶栓后的再通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09%(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有效缩短了AMI患者静脉溶栓前所消耗的时间,保证溶栓再通率,降低相关并发症概率。

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指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目前,静脉溶栓方案是治疗AMI的主要方法,现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多项研究发现,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并发症较多,这对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2]。因此,采取一种有效护理措施保证AMI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十分必要。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对55例AMI行静脉溶栓治疗者应用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收效显著,现将护理结果与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例,共计110例。入组标准:根据第8版《内科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且经实验检查、影像学检查证实;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炎症、血液系统疾病者;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碘造影剂过敏及静脉溶栓治疗禁忌证。根据双盲法将11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研究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0.5±5.3)岁;起病-入院时间为1~8h,平均时间为(3.2±0.8)h。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0.6±5.5)岁;起病-入院时间为1~8h,平均时间为(3.3±0.7)h。在性别、年龄、起病-入院时间对比中,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疾病护理及日常生活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根据AMI静脉溶栓患者可能出现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方案,以便优化护理服务,减少患者检查及治疗时间,具体措施如下。

1.2.1 静脉溶栓前 ①快速建立起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输注急救用药,另一条用于静脉溶栓。②指导患者绝对卧床,并对其病情及溶栓适应证给予评估,快速实施心电监护、血标本采集、肌钙蛋白检测等。③准备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溶栓药物。④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与必要性。⑤准备好急救相关设备与药物,并保证其功能状态良好。

1.2.2 静脉溶栓中 ①遵医嘱应用溶栓药物,尿激酶+生理盐水静滴,30min内滴完,且现配现用;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注射低分子肝素。②密切观察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观察指标包括:胸痛程度、心电图ST段、心肌酶峰值的显现时间等。

1.2.3 静脉溶栓后 密切观察静溶栓后的不良反应。①血压:溶栓后的30min内每10min测定1次血压,2h内每30min测定1次血压,之后每1h测定1次血压,待血压平稳后视情况决定血压测量的间隔

时间。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情况。②心率与心律:护理人员应对各种先兆症状给予正确的判断,以便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本组患者均实施24h心电图监护,当发生R-on-T、多源、频发、成对、多型、连发现象的短阵室心动塥及室性期前收缩时可疑似为心室颤动征兆,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同时做好急救准备。③出血:密切观察黏膜、皮肤有无出血点、穿刺部位是否淤血,以及牙龈、鼻腔、痰液、尿液、呕吐物中是否带血。此外,还应重点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意识障碍、呕吐、瘫痪、肢体麻木等情况,以此预防颅内出血。

1.3 观察方法

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入门到溶栓的治疗时间。②参照第8版《内科学》对比两组溶栓后梗塞动脉的再通率。⑴溶栓后2h胸痛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⑵溶栓后2h抬高最明显的心电图ST段导联降低50%或以上;⑶溶栓2~3h胸痛改善或ST段降低一致的再灌注心律失常。⑷CK-MB峰值与发病时间相距14h以内,或总CK提前到16h以内。上述4项中除⑴和⑶项组合不可评估为再通,其余2项或2项以上均可评估为再通。③观察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入门到溶栓的治疗时间对比

研究组平均入门-溶栓的治疗时间为(30.5± 5.8)min,对照组为(45.5±5.5)min,研究组入门-溶栓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3.523,P<0.05)。

2.2 两组溶栓后梗塞动脉的再通率对比

研究组溶栓后50例梗塞动脉再通,再通率为90.91%;对照组溶栓后40例梗塞动脉再通,再通率为72.73%;研究组溶栓后梗塞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11,P<0.05)。

2.3 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09%,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AMI属于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4]。AMI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及时、持续的开通梗塞动脉。静脉溶栓是一种高效、简单的AMI治疗手段,它可以强化梗塞血管的再通效果,继而改善疾病预后,降低死亡率。针对有适应证的AMI病人,尽早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是决定疗效、心肌转复效果及生命安全的关键[5]。因此,探讨一种有有效的护理措施缩短AMI静脉溶栓的诊治时间、提高梗塞动脉的再通率、降低并发症概率十分必要。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高效、合理、科学的新型护理,它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丰富的理论基础,将传统被动服务观念转变为主动预见,以便于预防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与问题,保证医疗质量[6]。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们将预见性护理方案应用于AMI行静脉溶栓治疗者中,在静脉溶栓围期制定出一套可行性较高的预见性护理流程,进一步改进、优化了溶栓护理程序,为患者“就诊-检查-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为其预后做好了保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入门-溶栓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见性护理工作改变了被动等待医嘱的工作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主动实施护理操作,重点强调溶栓适应证的评估,主动做好溶栓前准备工作,确保医患间的配合程度,有效节约了溶栓前所需要的时间。同时,研究组溶栓后的再通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这与

许多报道结果相符[7-8]。溶栓效果主要依赖于发病后溶栓开始的时间,而预见性护理有效缩短了这一时间,确保了溶栓再通率。研究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09%(P<0.05)。结果可见,预见性护理通过严密的防治预案与监护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概率。

总之,预见性护理有效缩短了AMI患者静脉溶栓前所消耗的时间,保证溶栓再通率,降低相关并发症概率,应用效果确切,适于推广。

[1] 秦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8):5022-5024.

[2] 翟晓霖.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抢救的护理要点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2):4197.

[3] 张辉.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1(4):146-147.

[4] 尹瑞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护理[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S1(6):394-396.

[5] 贾振华,徐秀华,李铭,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09(8):139-140.

[6] 张静.32例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2(10):84-85.

[7] 王秀梅.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12):236.

[8] 贺增喜,李芸.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10(8):140-141.

猜你喜欢

通率心肌梗塞预见性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