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抢救护理配合流程的探讨

2016-12-06陈伦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年资分工急诊科

陈伦凤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四川 成都610051)

✿论著/社区人群防治✿

急诊科抢救护理配合流程的探讨

陈伦凤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四川 成都610051)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抢救护理配合的流程。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8%,较对照组的87.5%明显提高(P<0.05)。结论 规范抢救护理配合流程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荐。

急诊科;抢救护理;配合;流程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数为病情急、病情重,患者在进入科室后常立即实施抢救[1]。护理配合的好坏关系着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与否。本研究对急诊可患者采用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并取得良好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5例,女性75例,患者年龄范围19-75岁,平均年龄为(44.6±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配合,按照急诊科的日常抢救护理实施方案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方法如下:

1.2.1 制定抢救护理配合方案 根据护理人员人数、年资、患者的病情情况,制定3人分工法、2人分工法、1人分工法三种抢救护理配合方案。3人分工法抢救护理配合:甲乙丙三名护士分别为高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甲护士的职责为:负责抢救护理配合指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管理患者的呼吸系统,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处理或呼吸机插管辅助呼吸。乙护士的职责为:管理患者的循环系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完成采血、输液、输血任务。配合医生进行除颤、心脏按压等操作;密切观察监护仪,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完成医生下达的急救用药给药处理。丙护士的职责为:负责抢救联络、抢救记录工作;对患者的创口进行压迫和止血包扎工作。2人分工法抢救护理配合:分工与3人分工法相同,甲护士完成本职工作并兼治完成丙护士的工作。1人分工法抢救护理配合:甲护士的呼吸系统护理工作由医生完成,其负责乙、丙护士的工作。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分工抢救护理方法。

1.2.2 抢救护理仪器定位放置 将急救车放于床尾,将除颤仪、血压、心电监护仪放于床的右侧,将呼吸机放于床的左侧,吸痰机放置于呼吸机下,将气管插管等用品放于床头左侧,将球囊面罩放于床头右侧。使各物品摆放合理有序,避免抢救护理出现乱、忙现象,提高抢救护理效率。

1.2.3 维护抢救护理秩序 在对患者的抢救护理过程中,将与抢救护理无关的人员及物品及时撤出,保证抢救现场空间开阔,便于抢救护理操作的实施。及时清除被污染的衣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1.2.4 患者及其家属安抚处理 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患者保持冷静,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建立自信,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此外,医护人员重视对患者是安抚处理,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状况,耐心详细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及配合,保证抢救护理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比较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7.5%,93.8%,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在各大医院,急诊科均是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患者一般起病急,病情危重,及时的抢救治疗可挽回患者的生命,然而,若抢救不及时或不合理,则常会导致抢救失败。急诊科患者的抢救成功是全体医护人员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争分夺秒抢救的成果[2-3]。在抢救过程中,良好的抢救护理配合与患者的抢救结局密切相关。在许多医院,急诊科抢救护理工作常配合不默契、不规范,导致抢救过程中出现忙、乱、急等现象,这对抢救护理极为不利。所以,规范抢救护理配合流程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所采用的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中,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人数及患者的情况制定抢救护理配合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方案,抢救护理配合方案的制定能使抢救护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抢救程序规范有序,对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抢救仪器的定位放置规范了各种仪器设备物品的有序合理放置,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可方便有序拿取,避免了抢救护理出现混乱现象,为抢救争取了时间。抢救护理秩序的维护保证了抢救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保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发生。急诊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常会出现不良心理及情绪,因此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耐心解释工作、安抚工作可使其保持冷静,增加医患信任,保障抢救护理顺利进行。

本研究显示: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本研究说明,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应用于急诊科抢救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应用。

[1] 薛飞,赵建宏,李海平.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实施[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404-1405.

[2] 王学庆,秦秀芳,董金彦.完善急诊就诊护理流程与分诊标准-全面提升分诊质量[J].全科护理,2011,9(11B):2980-2981.

[3] 王艳春,崔明淑,刘希娟.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95-97.

陈伦凤,1972年生,女,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年资分工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主诊革命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年资回报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