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器防抢夺实战策略

2016-12-06克里斯托弗佩里艾提编译王晓兰

现代世界警察 2016年8期
关键词:警员攻击者技战术

文/克里斯托弗·佩里艾提 编译/王晓兰

武器防抢夺实战策略

文/克里斯托弗·佩里艾提 编译/王晓兰

过去20年,执法界的防守战术层出不穷,有关防守的战术方法和嫌疑人控制技术体系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其中不乏一些很棒的体系和方法。它们可以为你提供真实且容易执行的技战术来对抗嫌疑人的攻击,并最终控制嫌疑人。可惜的是,这些体系和方法呈现出明显的责任驱动型特征,其支持者没能真正认识到这些体系和方法对街面执行勤务的警官带来的潜在危险。

这些责任驱动型体系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强调保守使用武器。我们就直说吧——犯罪嫌疑人试图从你的枪套中夺走枪支,这显然是恶意犯罪,更是一种致命的威胁。但不幸的是,以往的防守战术都没有将夺枪视为一种潜在的致命攻击。很多教官也一直强调必须严肃对待夺枪事件,但遗憾的是,教官大多仅在意识上强调,对执法人员如何就此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缺少实际的经验传授。

一些机构甚至认为应对嫌疑人暴力夺枪的最好办法是配备更好的装备。所以,有的机构负责人更倾向于为所装备枪支购买配置更为先进的枪套,而不愿在执法人员如何正确应对暴力夺枪技战术上多费精力。科技含量高的好枪套自然有其好处,也确能帮助执法人员避免所配枪支被轻易抢夺。但更重要的是执法人员在处置暴力夺枪事件中首先要学会如何击败袭击者。

简单至上

暴力夺枪是潜在致命袭击,对付这种攻击通常需要身体上击败袭击者,一旦执法机构、培训教官或警官本人就这两点达成共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运用哪些工具和技巧来防止夺枪。

技巧当然越简单越好。合气道和柔道看起来很酷,但是那是在一个铺了垫子的屋里和一个愿意合作的伙伴在交手。对于正在街面巡逻的警察来说,他们大多对合气道和柔道不精通,且面对试图抢夺他们武器的暴力抢夺者时,精神高度紧张,就算具备一定的搏击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也会茫然失措,全然记不起那些搏击技巧。

执法战术和技巧——特别是应对夺枪,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准则:1.容易学会;2.容易记住;3.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容易想起;4.有效。

加强训练

防护武器和制伏嫌疑人的技能不经常应用非常容易忘记。如果一年只训练一两次,警员们会发现,这种危急时刻能救命的战术很难回想起来。所以,执法者只要身在执法岗位,就必须对枪支防抢夺技能勤加练习,直到这种技战术融入身体,成为第二本能。

现实中的枪支防抢夺技战术训练存在误区。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国家不支付培训费,我是不会自己花钱参加培训的。”这是许多警员的态度。

能否掌握枪支防抢夺技战术是执法者生死攸关的事,务必按照前面提到的那些基本准则加强培训和练习。

执法者在街面上处置嫌疑人暴力夺枪事件是残酷的,其采用的技战术务求实效,力戒教条,不要掺杂任何理论知识。但遗憾的是,当前执法者在武器使用培训时,理论知识和不完善的武器使用原则还占据主导地位。

应对暴力嫌疑人,尤其是那些决心要夺走你武器的嫌疑人,执法者必须动作迅速。处在街面上且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大多数警官是没有时间采用花哨的武术技能来应对复杂局面的。

打破“包以德循环”

当你遇到暴力嫌疑人预备严重伤害你或欲置你于死地时,你必须遵循以下三个简单的原则来应对攻击:1.分散攻击者的注意力;2.对攻击者造成持续的疼痛;3.破坏攻击者的平衡。

你必须打破攻击者的“包以德循环”,即攻击者观察、调整、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攻击者制订和执行下一步行动的能力,也是攻击者的认知思维过程。

攻击者企图抢夺枪支时,你必须设法先打断攻击者的夺枪计划。疼痛会让人极大地分心。你可以通过即时打击造成攻击者身体疼痛,特别是持续性的疼痛,把攻击者的注意力从抢夺你的枪上转移到寻找办法来阻止疼痛上来。这也将给你拔出武器或通过徒手技战术制伏攻击者赢得时间和空间。

施加痛苦

大多数警官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嫌疑人试图抢夺武器,必然使一般事件升级到一个可使用致命武力的境况。虽然有很多警员被自己的配枪所杀,但公众和新闻媒体依旧认为警员使用致命武器应对暴力夺枪行为是以致命武力应对“非武装”嫌疑人,处置方式不当。

这种观点促使现代防夺枪技战术体系引入神经控制术、关节打击术等措施。因为这些技战术可以降低警员应对突发事件时使用武力的层次,避免警官仅能以开枪射击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唯一手段,从而对攻击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或丧命。

传统的防夺枪战术要求警官夹紧枪套以防攻击者从枪套里夺走枪。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佳办法。现代的枪套性能远优于过去,如果枪套性能正常,你不用怕配枪会自己掉下来。攻击者想从枪套里顺利夺走枪,也是需要一些时间来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对攻击者进行猛烈的进攻。

为什么采取夹紧枪套战术是错误的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要从高性能的枪套里快速掏出枪是不容易的;2.夹紧枪套影响了你使用小臂或大臂进行反击;3.使你错失了以双手应对攻击者单手的良机。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总之,不是夹紧你的枪套。一旦攻击者把他的手放在你的枪套上,你必须对准他身体的重要部位进行攻击,如眼睛、喉咙或是腹股沟等部位。当你给这些部位带来疼痛,你肯定会破坏攻击者的“包以德循环”。

当警员身材比攻击者矮小时,造成身体敏感部位疼痛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应对方法。如果你身材不够高大,体力不够强壮,那么当攻击者试图抢夺你的配枪时,你必须用极快的反应速度和力度应对。警员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很难施展锁关节、擒手腕、神经打击等攻击战术,也不可能一次性给出50磅以上的打击力度。持续不断击打攻击者的重要部位并造成严重疼痛,这对于个头小的警官来说,可以为其顺利化解危机赢得先机,使自己得以生存。

包以德循环——观察、调整、决策与行动

使用刀具

训练对抗夺枪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训练场景永远不可能像现实那样残酷、严峻。训练中你的那个愿意与你合作的伙伴攻击你的方式和现实中真正的攻击者完全不一样。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训练,而是更要追求真实环境下的实战训练,切不可让场景训练给你带来虚假的安全感。

应对夺枪犯罪行为的关键之处是要第一时间攻击嫌疑人身体的重要部位,并取得成效。应对夺枪犯罪行为的另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刀具,如一把小直刀。如果你所属部门允许你随身携带刀具,当嫌疑人要夺枪时,你可以用它来割破攻击者的手。

以上仅是我对暴力夺枪犯罪行为的看法,我认为也非唯一正确的方法。如果你觉得以前所学所练的应对方法在实践中成效不明显,或者你也正在探索更为有效的策略,那就不妨试试我的方法吧。

训练场景永远不可能像现实那样残酷

你必须要打破攻击者的“包以德循环”

相关链接:包以德循环

凭借战斗飞行员的经验和对动力机动性的研究,美国陆军上校约翰·包以德(John Boyd)发明了这一理论。最初,他运用OODA循环来阐述的是空对空的飞行搏击中克敌制胜的战术,但是,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他把OODA循环阐发为一种战略,一种让敌人心理瘫痪的战略。

OODA是observe(观察)、orient(调整)、decide(决策)和act(行动)的缩写。对一个参加空对空战役的飞行员来说,它意味着“杀人还是被杀”。

OODA循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武装冲突可以看做是敌对双方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程序。

双方都从“观察”开始,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和敌人。基于“观察”获取相关外部信息,根据感知到的外部威胁及时“调整”系统,做出应对“决策”并采取相应“行动”。

“调整”步骤在整个OODA循环中最为关键。因为如果敌人对外界威胁判断有误,或者对于周围的环境理解错误,必将导致方向调整错误,最终做出错误“决策”。包以德认为,敌我的这一“决策”循环过程的速度显然有快慢之分。己方的目标应该是率先完成一个OODA循环,然后迅速采取“行动”,干扰、延长、打断敌人的OODA循环。其中,有一种战术是进入并操控敌人的OODA循环系统,使敌人对于外界变化无力做出任何反应。

经过一些年的训练和经验,战斗机飞行员可以观察大量的信息,通过调整飞机位置调整自己的处境以战胜敌人。而“决策”是其得以生存的关键,分析时的短暂停顿都可能是致命的。当然,敌人的飞行员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胜利属于做出最好“观察”和“调整”并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决策”和“行动”的一方。

对战斗机飞行员来说,掌握OODA循环的一方才能存活。包以德强调,任何战略都应该着眼于改变和影响敌手的行为,而不是消灭其军事力量。包以德的理论和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兵法》的作者孙子的军事思想无疑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所主张的军事斗争策略都包含有这样的内容:协调作战、兵不厌诈、动如脱兔、行云流水、攻其不备、一招制胜、上兵伐谋。

包以德说,现实当中有很多种办法来延长敌人的OODA循环。包以德认为通过隐晦、诡计、奇兵、机动等手段,以及孙子的“正合”与“奇胜”战术,将敌人置于一个“无力合作”的重力中心。通过隔绝敌人的重力中心,并在其系统内部制造猜疑、紧张、摩擦,使其“无力合作”,最终瘫痪、土崩瓦解。

【作者克里斯托弗·佩里艾提(Christophor Periatt)具有22年执法经验,从事过巡逻、交通、特警队工作,参与过K-9行动。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军陆战队后备军服役六年。】

猜你喜欢

警员攻击者技战术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聪明的警员阿灵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正面迎接批判
正面迎接批判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有限次重复博弈下的网络攻击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