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食药防控专业化

2016-12-06石鲁山

现代世界警察 2016年8期
关键词:食药总队食品药品

文/石鲁山

山东:食药防控专业化

文/石鲁山

山东警方查处有害食品

侦破食药名案

2014年3月,在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一废旧厂房内,一条疑似利用化工原料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线索进入了滕州食药警方的视线:有人采用化工原料生产用途不明的产品。但随后的一则调查信息却让侦查员们有些失望,据质监部门的消息称曾对该处窝点进行过检查,该厂房内自称生产工业漂白剂,无任何证据证实和食品有关,他们最终无功而返。“小案不小办、小事不小看”,侦查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侦查,在不惊动当事人的前提下,他们入村化装侦查、蹲点守候,最终发现了该窝点两大疑点:一是该产品没有任何外包装,且不标明配方、用途,不符合生产工业漂白剂的特点;二是在对秘密获取的产品进行初步检验后发现,其主要由焦亚硫酸钠、硼砂、乌洛托品等工业原料配制而成,非工业用漂白剂的正常配方。

对这一可疑线索,滕州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18名精干警力组成的专案组,并拨出专案经费20万元。对于这一案件,滕州市局确立了“长期经营、查清网络、一网打尽”的指导方针。案件侦破过程中,由于犯罪嫌疑人高度警惕,销售环节复杂,很长时间内无法查到销售给食品企业的证据,嫌疑人的行为是否和违法犯罪有关一时无法查清,导致案件一度陷入僵局。面对这一被动局面,专案组重新梳理侦查思路和相关线索,各个相关警种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8000余份信息资料,历经四个多月的时间,确定了所有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先后奔赴河南、山东等七省17地市,行程五万余公里,全面掌握了甲地生产、乙地销售、丙地添加的生产销售网络,查清了这一有组织生产销售有毒食品添加剂犯罪网络,并掌握了大部分涉罪证据。

公安部治安局、山东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根据前期案件经营的实际情况,认为该案是典型的有毒有害食品加工源头犯罪,且环节多、人员多、有组织、地域广、危害巨大,案情特别重大。为确保打击成效,公安部治安局于8月1日召集有关五省14市公安机关在枣庄召开了案件线索交办会,部署各地择机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同时,要求滕州市公安局在山东省公安厅的指挥下,发挥主战场优势,对于主要人员、主要线索,要自抓、自办,确保收网效果。9月1日,公安部治安局发起“打四黑除四害”集群201431号战役,将该案涉及的案件线索发往各涉案地公安机关。

公安部治安局部署会后,各涉案地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按照统一部署,密切配合,分线出击。山东省厅食药环侦总队指导枣庄市公安局组织100余名警力,兵分五路赴山东、湖北等地配合开展抓捕行动。8月3日上午11时,各地同时收网,共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十人,打掉生产有毒食品添加剂的窝点四处和生产有毒腐竹的窝点11处,查扣化工原料和有毒食品添加剂100余吨、有毒腐竹一万余斤。

案件成功收网后,专案组顺线追踪,通过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材料,调取相关资料逐一梳理、核对。9月4日,专案组根据梳理出来的上下线网络,兵分三路远赴辽宁省、黑龙江省和河南等地,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打掉毒腐竹生产窝点五处,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四名。

由此,这一历时五个月,涉及七省十七地市的重大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剂案件成功告破。而该案件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微乎其微、甚至被忽略的线索成功地一步步演变成打击食品犯罪的成功案例,都源于山东省打击食药领域犯罪的专业化管理。

201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决定在公安机关设立专业机构,专门负责打击食品药品环境领域的犯罪,并加强与行政监管部门的执法协作。2012年8月31日总队正式组建。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要求,2013年1月,总队更名为“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以下简称“食药环侦总队”),增加了打击环境犯罪的职能。目前全省17个市公安局全部成立食药环侦支队。截至2015年底,全省137个县级区划中,有120个公安机关获编制部门批设食药环侦机构,其中组建到位107个。全省共有食药环侦专职民警近900人、兼职民警100余人,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专业化打击体系。

山东公安食药环侦队伍成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打击食品药品环境犯罪的工作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从“坐等”行政执法部门移交案件转变为“主动”打击。以前,由于没有专门的打击队伍,负责此项工作的公安内设部门和民警往往身兼数任,投入此项工作的精力十分有限,而且食品、环境犯罪专业性很强,多数情况下还是坐等行政执法部门移交犯罪案件。现在有专门的机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有精力主动查找线索、深入分析研判、悉心研究问题,加大对基层办案单位的专业指导,主动加强与行政监管部门的协作,从而在推动食品、环境安全问题的有效治理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全省食药环侦队伍组建后坚持边建边打,边打边练,探索创新了一批技战法,核心战斗力迅速提升,有效发挥了专业队伍的尖刀作用。滕州重大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剂案件的成功告破无疑成为最好的佐证。

不仅如此,山东食药环侦总队发挥打击职能,主动出击、深挖源头,始终保持打击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的高压态势和强大声势。

他们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专项打击活动。2015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百日行动”,重点打击肉制品、豆制品、调味品等八类问题较为突出的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犯罪“利剑Ⅰ号行动”和打击肉制品“利剑Ⅱ号行动”。针对当前制假售假利用互联网销售、虚拟电话“做媒”、快递公司转送的犯罪特点,重点对网络广告、网络兜售以及QQ、微信、微博等销售平台进行严厉打击,铲掉了一批具有“互联网+”特征的食药犯罪团伙,有力地净化了网络环境。

能否更多、更快地侦破大要案件,是食药环侦队伍攻坚能力的最直接体现。2015年以来,总队不断加大对重特大案件督导力度,采取“集中研判、线索交办、统一行动、挂牌督办、限时结案”的侦办模式,实行提级侦办和领导干部盯案机制,制定了提级侦办和盯案工作制度,确保了线索的及时落地和案件的深入经营。2015年,全省共有52起大要案件被列为部督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集群战役21起,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食药民警查获的食品有害添加剂

破解食药案侦破瓶颈

针对基层司法机关在贯彻“两高”司法解释中遇到的困难和执法思想不一致的实际问题,食药环侦总队积极与省法院、省检察院研究会商,出台了《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座谈会议纪要》《全省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两个会议纪要,有效解决了目前基层办案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编写印发了《打击食品犯罪办案指引》《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判例指引》《食药环侦实战手册》《食药环侦资料汇编》《打击食品药品环境犯罪案例选编》等工具书,为基层办案提供指导,特别是办案指引明确有毒有害物质品种、作用、危害、生产交易规律、鉴定项目和法律适用问题,确定抓捕、搜查、提取物品、固定证据的方法,以此为基层办案提供直观、可操作性强的参考和借鉴。

在山东省食安办的大力协调下,2013年,食药环侦总队还争取到省财政厅设立了涉案食品检验鉴定专项经费,保障全省重大食品犯罪案件的检验鉴定。在全面掌握全省食品及环境污染物鉴定机构的检测资质和检测能力的基础上,食药环侦总队先后确定了八家食品鉴定机构,作为协议检验鉴定单位,实行基层办案单位网上申报、直接送检、省厅保障费用的工作模式,为全省公安机关依法办理食品犯罪案件提供了坚实保障。

针对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无鉴定方法、特性项目不明确以及国家检测标准不科学等问题,食药环侦总队与协议鉴定机构共同开展有毒有害物质鉴定研究,相继以实验室方法破解了假羊肉、假蜂蜜、假蜂胶等检验难题,并组织摸排线索开展集中打击行动,成功打掉制售掺假蜂蜜大型工厂四家,侦办假羊肉案件30余起。目前已突破假红酒鉴定方法,正在摸排线索准备开展集中打击整治行动。近期,假橄榄油、部分食用油掺假、复原乳等检验技术已基本成熟,争取为打击食品犯罪“潜规则”提供技术支持。

联勤联动让食药犯罪打击更顺畅

一是融入行政监管。在公安机关主动打击犯罪的模式下,食药环侦总队与相关监管部门分别建立了公安机关主动介入式的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在县级及乡镇、街道建立“联打办”和联勤联动办公室,形成了“实时监测、联合研判、分类处置、及时查办”的工作模式,并联合向相关企业、食品店、药店下达食品药品守法告知承诺书,明确相关单位主体责任,堵住违法犯罪人员以“不明知”等借口推卸自身法律责任的可能,实现了食药环侦工作在最基层拓展,“两法衔接”在最基层落实。

二是联合发动机制。联合畜牧兽医局、食药监局在养殖场、食品企业、食品店、药品等重点部位,张贴公告,引导守法经营,并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先后收到举报线索700余条,据此破获案件257余起,有效扩大了线索来源。

三是检打联动机制。在山东省食安委办公室统筹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检测资金、计划、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监管部门抽检、公安机关打击”的“检打联动”机制,对监督抽查、风险检测中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集中通报省公安厅统一组织核查打击。2015年以来共接到2600余条不合格信息通报,据此侦破食品犯罪案件300余起。

强化基础让食药犯罪无处可逃

一是推动食药环侦工作向基层延伸。积极推动食药环侦工作向派出所延伸,依托派出所在日常开展单位内部安全检查、安全防范和实有人口管理、消防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同时,开展食药环安全宣传、基础信息摸排、信息搜集,有条件地开展打击整治。针对制售毒害食品、假劣药品以及非法倾倒、偷排偷放等行为隐蔽性强、难以取证等特点,结合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和“天网工程”建设,在易发违法犯罪的重点区域、部位布设监控探头,增加防控工作监视点,有效提升了主动发现、打击以及震慑违法犯罪的能力。同时,将查处食药环领域非法活动纳入公安基层巡逻防控工作范畴,拓展防控工作覆盖面。

二是研发打击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实战应用平台。立足“服务实战、操作便捷、突出亮点”的原则,依托省厅警务云研发了“打击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实战应用平台”,深入推进大数据背景下食药环侦部门信息化作战能力和警务云应用水平,该平台在全国食药环侦系统是首个完整的实战应用系统,处于领先水平,全国已有多个省市来学习考察。该平台通过采集全省食品药品与环境领域企业及从业人员信息等庞大基础数据,一方面实时向省厅警务云数据库提供鲜活的数据资源,进一步充实云数据库,实现全警应用;另一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实现了对食药环领域“人、企、地、物、事件”等要素动态管控。目前平台已运行三个月,采集社会数据5.3万条。

三是推进食药环侦“快检技术室”建设。利用快检技术对食品药品有毒有害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顺线摸排,搜集相关证据后依法立案侦办,形成了“快速抽检、锁定目标、固定证据、立案侦办”的工作模式,为公安机关及时打击食药犯罪提供决策依据,解决了坐等检测机构鉴定而贻误战机、办案周期长、送检项目多、费用大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打击针对性和办案效率。经积极争取,省财政为省厅批复了100万元的食药环侦“快检技术室”建设经费,目前,设备已采购到位。全省已有56个县级公安机关建设了“快检技术室”,据此筛查线索2000余条,破获案件300余起,有力地保障了工作的开展。(图片由山东省食药环侦总队提供)

猜你喜欢

食药总队食品药品
2021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所有的“象”往之路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2020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2019年《武警医学》刊稿(含照片)情况统计
食药舆情
食药舆情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
食药舆情
利用大数据推动食品药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