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6-12-06朱淑娴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聊城课堂气氛创造力

朱淑娴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朱淑娴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创造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在教育领域中也是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论述创造力的定义着手,探讨了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在家庭、学校、个体三个方面提出了创造力培养的建议。

创造力;培养;建议

1 创造力的定义

早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之后的许多研究者也同意此看法。但是真正现代意义的、科学的创造力研究始于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创造力概念的讨论,他认为“创造力是指能代表创造性人物特征的各种能力。”

目前心理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2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找出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对于提出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从而尽可能地发掘人类的创造才能有着重要意义。

2.1 家庭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内容也丰富起来。大量的研究证明,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体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1.1 家庭的关注与期望。家长的期望与个体的创造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的事实都证明,家长的良好期望将会促进孩子向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努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2.1.2 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家庭中的儿童与父母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交流关系,父母也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容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服从意识减弱、独立意识增强,创造力得以发展。

2.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在影响个体创造力发展因素中,比家庭教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1 教师的能力结构、期望和个性。教师的能力结构和个性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关研究已表明:强硬专制型的教师使学生墨守成规;仁慈专制型的教师使学生各方面都依赖教师,创新性差;民主型的教师使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创造力迅速发展。

2.2.2 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教学能否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关研究表明,开放的课堂气氛有助于促进批判性地探究和自我指导的学习;教师对活动较少的限制,学生的内部动机高,创造性高。

2.3 个体自身因素

2.3.1 个体动机。创造动机是推动创造者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造活动的期待、对结果的评价和体验,并进而影响其从事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2.3.2 个性特征。勤奋、谦逊、自我批评等性格特征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兴趣可以激发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机,从而提高创造的效率;意志品质与为创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心理保障;积极的激情可以极大地激发创新意识和敏感性,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

3 创造力的培养

3.1 家庭方面

3.1.1 潜移默化,发挥父母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个体早期从父母身上吸取生活经验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父母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对子女创造性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应有广泛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多样性,并乐意接受风险与挑战。

3.1.2 合理表达期望,创造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家庭中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家里与父母之间无拘束,不怕犯错误,有安全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探求精神和行动给予支持和鼓励;适时地把对孩子的期望表达出来,并恰当地运用奖惩手段。

3.2 学校方面

3.2.1 言传身教,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第一,教师应建立起创造力教育观: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开展创造活动课,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第二,教师要具备创造性知识结构:掌握最新教育理念,学习掌握创造力的原理与方法并有意识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第三,创造型的教师要自信、好奇心强、兴趣广泛。

3.2.2 创设情景,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不要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消除学生对批评的顾虑,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获得创造的安全感;不要提出过多的约束条件,如“必须记住”“不能忘”“一定要掌握”等,要给学生机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3.3 个体自身

3.3.1 树立自信心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深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值得的,个体才会产生内部的创造动机。因此,树立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心建立在远大志向和崇高目标基础之上,再以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就能为开发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 强化求知欲和好奇心。广博的知识有助于吸收新观点、借鉴新方法、提出新思想。强化求知欲,一方面要求必须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知识,力求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要求能拓宽知识面,不断追求新知识,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3.3.3 培养发现问题和多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任何事情都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进行积极的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造的前提。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创造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3.3.4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创造方法。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人创造力起检验和促进作用。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创造方向。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任何事情都亲手做一遍,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积累他人的创造方法,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且也有利于自己寻求新方法。

[1] 高羽.试论创造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156.

[2] 郑玉树.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J].金色年华(下),2012(9):47

[3] 李治国,韩爱珍.浅谈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3):33

[4] 何先友.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8-249.

[5]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4.

朱淑娴(1992-),女,汉族,山东济宁市人,教育硕士,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G2

A

1672-5832(2016)01-0281-01

猜你喜欢

聊城课堂气氛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