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馨香
——由“天人合一”谈起

2016-12-06朱尧尧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宗白华样态天人合一

朱尧尧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36)

生命的馨香
——由“天人合一”谈起

朱尧尧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36)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传统的哲学命题被人们所熟知,这一概念同“情景交融”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契合,要求人拥有审美的眼光和心灵,以达到一种“审美境界”。本文尝试在简要介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人生境界之后,提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样态”,无惧快节奏的生活,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以创造出充满馨香的生命体验。

天人合一;人生境界;生活样态

现今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教人忽略了“天人合一”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哲学命题,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我们骨子里还能剩下多少儒道文化呢?

1 从“天人合一”到“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哲学命题,讲究的是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要想达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必须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体味世界,把握自然。“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自然美不是自然物本身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人心所显现的自然物、自然风景的意象世界。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①自然界中的美只是客观存在,如果人的审美活动中没有意识到自然界的美,人与自然的风景达不到契合,也就无所谓美或不美。

宗白华说过“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宗白华在这里强调的是要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用心去体会世界万物,“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②所以说,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一再强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以此才可衍生出“意境”。

2 从天人合一到人生境界

西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是以狄俄尼索斯的酒神精神和阿波罗的日神架构的,一个野性加上一个理性,是极端感性和极端理性的融合,所以西方人敢爱敢恨,大悲大喜,这就是典型的主客二分思想。而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是由道家和儒家共同支撑的,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大自然中寻求慰藉,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儒家讲究仁者爱人,发乎情,止乎礼义,情感的表达要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由此可见,华夏文化的情感方向追求的不是极端,而是一种平和中庸、温柔敦厚,要在入情入理、合情合理,通情达理中表达含蓄隽永的情感意蕴。

人活在世,如能达到“审美的境界”,可谓难得。这种境界已经完全跳脱出功利的束缚,并且这种超功利的心态会衍生出一种华夏民族特有的悲悯情怀。孔子说:“仁者爱人”;墨子说“兼爱”;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超功利的审美心理品味与寻求与心灵相共鸣的东西,不会拘泥于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这种超脱是一种“艺术的境界”,宗白华说过“艺术的境界,即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③作为现代人,想要达到这种艺术的境界,也未尝不可,首先你得拥有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样态。

3 当“天人合一”作为一种生活样态

将“天人合一”视为人的一种生存样态,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古代南朝宋代宗炳为其山水画作序道“圣人含道物,贤者澄怀味象”。其中“澄怀味象”是中国古代审美论中的一个命题。这是一种超脱的情怀,在虚静中体味自然万象的精神和韵致,这种情怀在现今社会所剩无多,亟待我们去追寻。

作为一位文人或是艺术工作者,你需要有“天人合一”的心态。“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④“境非独谓景物也。情感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情感者。谓之有境界。”⑤也只有你们达到这样的生活样态,才可谓有境界,你才可以用超脱的笔触去为世人绘写灵动的作品,以期引起共鸣或给予超脱。

作为一名碌碌的普通人,你也需要“天人合一”的生活样态。现在的人以为选择繁华就可以远离空虚,岂知喧哗和热闹过后只剩下更加无聊的空虚。这是一种缺少本真的心灵的苍白,那这份空虚何以填补?你需要用“多情”的眼光去看,体味那一朵盛开的鲜花带来的明媚,体味一朵洁白的浮云所带来的惬意,体味一棵将死的垂柳所带来的忧伤……人在自然中可以获取与自己情感相一致的内在契合。把“天人合一”作为一种生活样态,要懂得将自己置身事外,带着几分超脱的释然去品味世界,品味自然,自然景物中一幅幅绝美的画面的合成,一个个动听的音符的叠加会让人原本波动的心回归平寂,只有这个时候你才真正开始思考,思考生与死,思考荣与辱,猜透这些终究是浮于人事之外,淡然才可超脱,此时便可获得刹那的永恒。

也许你会觉得将自己和别人之间划下一条界限,不愿和世人同行,会有几分孤独,李白曾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向宁静靠近的最好方法是孤独。周国平曾以《爱与孤独》为名出过一本集子,他认为:孤独也是一种爱,爱与孤独是人生中最美丽的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味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甜蜜的。所以不用惧怕孤独,孤独会帮助你更快地达到“天人合一”。

“李、杜境界的高、深、大,王维的静远空灵,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⑥如果能够拥有此等心灵,快节奏的生活所赋予我们的就不仅仅是苦闷,用细腻的情感去触碰生活,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柔和的温情去包容一切,你的生命会充满馨香。

注释:

① 叶朗主编:《意象》第三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

②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

③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

④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页。

⑤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8页。

⑥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0页。

[1] 叶朗主编:《意象》第三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 仲泽;方延军:《天人合一》,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5] 林可济:《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中西哲学比较的重要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朱尧尧(1990-),女,汉族,江苏淮安,研究生在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方向:美学。

tu2

A

1672-5832(2016)04-0187-01

猜你喜欢

宗白华样态天人合一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对古希腊的中庸精神的阐释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宗白华的艺术意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