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宗白华的艺术意境观

2016-04-16方世荣

戏剧之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宗白华层次意境

【摘 要】作为开启中国现当代艺术学、美学研究的第一人,宗白华以中国传统美学为基础,吸收西方文化的营养,挖掘意境中的生命内涵,形成了从生命精神角度阐释意境的美学观。宗白华艺术意境观中所透露出的生命意识对萎靡不振、泛娱乐化的当代艺术大有裨益。

【关键词】宗白华;意境;情;景;层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24-02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不仅拥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且还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古典哲学和文艺美学。学贯中西的他,以中国传统的哲学观为源头,以中国传统美学为基础,以西方现代美学为参照,对中国艺术重新进行审视和提炼,成为开启中国艺术学、美学研究的第一人,其著作《艺境》论及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的价值结构、文艺的空灵与充实等,其中《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集中探讨了其艺术意境理论。

一、具有生命情调的意境观

宗白华先生认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可以看作是意境创构的最本质的概括,亦为营造意境的基本条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造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创作者必须深入其中而“师之”;但“师”的过程必须有“心源”的参与,必须有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与构设。意境是创作主体“心源”的创造,而这个艺术品又是“心源”与“造化”的结合。也就是说,艺术意境是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情与景的结合。而这正是宗白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理论,认识到只有审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生命”与“世界”的融合才能创构出艺术意境。

艺术意境就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是“情”与“景”的结晶。根据人与世界的关系,宗白华先生认为主于美的艺术境界介乎主于真的学术与主于神的宗教境界之间,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1]他认为境由意,景由情来决定,艺术意境也因地、因人、因景、因情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状态,表现出不同意境。而且,“情”与“景”是一种交融互渗的关系,融最深的“情”与最深的“景”于一个艺术作品之中,景中包含是艺术家的情,其情感具象而化为景。同时,他也看到了“虚”与“实”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将现实生活中的实景与自我情感相融合,所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即为“实”,作品引发的想象则为“虚”,艺术作品所创造的意象境界即为虚实结合的产物。换句话说,艺术意境中“虚”与“实”的统一即为“客观形象”与“主观想象”的统一。艺术意境只有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只有经由创作者内心,才能传达出自然景物的生命活力。

二、意境中的“景”与“情”

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为主观情思的象征。意境的创造需要主体从对客体的感受进行把握和创造,大自然中的客观景物是意境创构的原始基础,它需要通过景物才能表现出来。一方面,意境中的“景”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外在形态,而且是一种“造化”,是“全幅宇宙的气韵生动”。他以壮阔、丰富的生命内涵将意境中的“景”扩大化、生命化、性灵化,在宗白华看来,整个宇宙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是一个气韵生动的整体,它的内部是由丰富无限的宇宙生命组成,同时也是一个富于生命情感的节奏化、韵律化与音乐化的时空合一体。

另一方面,意境中的“景”又必须是“情”中的“景”。艺术家倾向于看到他要画的东西,倾向于展示自身的所思所想所感,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宗白华认为,“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一主客相融的灵境便是艺术意境的核心。艺术家以心灵代山川立言,这一“意境”中的“景”莫不是艺术家的“情”中之“景”。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在宗白华那里,“诗”与“山川”被人格化了,二者都是具有生命的,意境也是主观与客观、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与渗透。这种对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尊重,以及意境是主体和客体互动的结果的观点,正是宗白华艺术意境理论的深刻之处,而这也极大地拓展了意境内涵的广度与深度。

艺术家倾向于看到他要画的东西,但这种倾向的背后便是艺术家的“情”。艺术意境的构造不仅需要依靠气韵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更需要依靠艺术家平时的精神涵养与天机培植。这种“情”就是指艺术家的精神涵养,它促使艺术家选择最适宜的“景”进行表现,或者对“景”进行创造性的构想,进行艺术创造。而且,特定的“景”能够使主体的“情”产生独特的心理情绪的变化,主体的“情”能够反作用于这种特定的“景”,使客观的“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某种变化。宗白华认为艺术意境的创构,绝不是客观、机械地对自然进行描摹,尤其是山川江河,云烟起伏,必须凭借丰富的情感与想象,才能艺术化地把握全景。所以,艺术意境中的“情”在意境营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意境的创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艺术家的精神气质、艺术风格等。

三、意境三境:“写实”、“传神”和“妙悟”

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的另一大贡献是归纳和提炼出了艺术意境的层次理论,他意识到了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的能动性,从表现生命的鲜活和展现生命自由的角度对艺术意境进行重新概括、提炼,从艺术意境深入生命内核的程度为标准对意境层次进行了划分。在宗白华眼中艺术的意境可分为“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以及“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层次,他又称这三个层次为“写实”、“传神”和“妙悟”,它们分别对照着“‘情胜之境、‘气胜之境与‘格胜之境”[2]。他意识到中国艺术家并不仅满足于客观机械地模写,这主要是因为意境并不是一个单层、平面化地对客观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具有高度、深度、广度境界层深的创构。其中,“情”是艺术家对客观景象的直观印象,“气”是具有勃勃生机的生命,“格”则映射着艺术家高尚的人格,三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相互承接的关系。而且,他还用西方的艺术风格对其进一步予以阐释。宗白华认为“直观感相的模写”与西方的印象主义、写实主义相符,“活跃生命的传达”基本上等同于西方艺术界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与后期印象派属于第三个境界——“最高灵境的启示”。

宗白华认为意境的第一个层次可以称作是“模写”、“写实”阶段。这个阶段境界的特点是以写实为主,是“外师造化”的初始阶段,以表现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生命形态。与“活跃生命的传达”的阶段相比,前者更侧重于对外物自然状态的模写,但这种模写并不是机械、客观的写实,它也是经过创作者选择后创作的产物。第二层次的意境则是以生命内在精神为参照,以呈现出一种自由、饱满的生命状态。这个层次较“写实”之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传达出了艺术创作的生命审美效应,共同呈现生命的节奏和韵律。作为“写实之境”的升华,这就要求“传神之境”需要深入物象的核心,来表达一种不竭的生命活力和精神。最高灵境的启示作为艺术意境的第三个层次,即为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所提到的禅境,也就是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澄怀观道”。这个层次已经由对艺术的表现技巧、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要求上升到对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精神涵养的要求,是以创作和欣赏主体的生命来体验审美对象的生命。

综上所述,宗白华通过对意境的含义、意境的生成因素、意境的层次系统地表述了他独特的具有生命精神意识的艺术意境观。“作为中国艺术意境建构的基本条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种具有生命意识的艺术创作,依此建构的艺术意境不仅能使心灵、宇宙和世界净化,又能使其得到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这不仅有助于形成中国艺术独特的风格魅力,而且对当前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51.

[2]王德胜.宗白华评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1.249.

作者简介:

方世荣,男,河南安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传播研究。

猜你喜欢

宗白华层次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现代美学艺术学所照临之莎翁——宗白华论莎士比亚戏剧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研究评述
宗白华著作的出版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