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青于情

2016-12-05操懿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人墨客气节青色

操懿

每每被问及最爱什么色彩时,不用经过神经传递,不用经过大脑思索,只是习惯成自然,舌尖微卷,就会吐露出一个字:青。

迥异于黑白蓝紫的答案,青并不是日常常见的色彩,而是惯于被遗忘、被忽略,却又真真实实存在的色彩。每念起青,总有几丝温柔的情愫泛上心间,那甜蜜的欢喜铺天盖地地四溢出来。

本以为对青是莫名其妙的喜欢,是不可名状的喜欢,或许是与这种颜色前世修来的缘分,梦里相逢的怦然心动。其实不然,若仔细思索,便会发现我对于青的喜欢确有充分的缘由,是岁月积淀的结果,而绝非朝夕造化之功。

首先,青在中国古代是诗意而高雅的意象。那一袭“司马青衫”被泪水沾湿,是何等的凄清悲凉;而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又曾勾起多少人内心的涟漪。青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是任何一种色彩都无法替代的。青代表的是文人墨客的气节傲骨,是淡墨轻描下的悠然南山;是朝堂之上凛然正气的士子,是江湖深处相望红尘的隐者。纵然如今的青色或与那时有所不同,但那一种气韵却代代相传,潜移默化着人们的思想,让青多了几分冷冽与干净。

其次,青介于蓝绿之间,却难以真正描述出它的色彩,因而格外引人遐思。其他色彩,红黄蓝绿,是真实可触的颜色,是习惯到无须思索便直接汹涌而出的颜色。而青却因其难以描述而平添了许多朦胧,让人们在听到它时想法各异。或是想到了江南雨巷那烟雨迷蒙的青石板,或是想到了漫漫黄沙中那一抹清澈的月牙泉。有别于单刀直入与平铺直叙。青的娓娓道来与朦胧诗意,给了人们自由的余地,得以将这一种颜色变成人们心中所希冀的模样。

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我已然对青有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再通过时光日复一日的积累,在每一次遇到青时,总会强化对它的幻想,并时时提醒自己,我喜欢青色,青色是我喜欢的颜色。如此循环往复,从开始的犹疑与不确定,到最后的笃定坚信,甚至喜欢到忘却了喜欢的初衷。于是,青在我心里温婉地落下了一笔,终究是无法随着年华的老去而淡褪消失。

其实这世上并不存在无缘无故的喜欢,只不过是潜移默化之后形成粗略的良好印象,再随着时光的推移而逐步加深,最终成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思念;只不过是浅显的好感与个人性格的碰撞,而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一旦变为执着,就意味着单纯的喜欢得到了升华,微渺的灵魂从时间的方寸之境中突围,真正实现物我两忘。

青,非碧,非墨,非绛,非蓝。宜诗,宜酒,宜梦,宜执着。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向读者阐释了自己钟爱青这一颜色的原因,并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示了“青”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文人墨客的气节、江南雨巷的联系(见文中画线处的句子)。在作者看来,自己喜欢青色并非无缘无故,而是一种物我间气质统一升华的真实写照。文章看似在写一种简单的颜色,实则颇具哲理意味,且文句清新自然,值得大家反复品读。

猜你喜欢

文人墨客气节青色
气节,一个人的精神脊梁
竹外疏花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
青色草原上的关爱情
青色纸,千千结
中国人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