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2017-08-02王亚越

卷宗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人墨客

王亚越

摘 要:香文化、茶文化与插花文化并为中国三大文化,其中香文化中的:麝香、龙涎香,奇楠香是皇帝床上必备三味香料,而迦南是沉香中的极品。然而,随着香文化的发展,文人墨客对香的喜欢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作品之中,对香是歌之咏之,托之寓之。

关键词:长物志;香文化;沉香;迦南;文人墨客;雅

《长物志》是一本表达文人趣味、对生活的努力与探索之书,且全篇皆以“雅”为主线,故文震亨认为焚香是一件雅事。《长物志卷十二》中谈到焚香品茗有诸多益处,归纳为六点可为:一、谈玄论道时,可神清气爽;二、意兴阑珊之际,可胸怀通畅;三、挑灯夜读时,可提神醒脑;四、闺阁女子,密语私谈时,可加深情谊;五、心情抑郁时,可百优解难;六、宴会醉酒时,可醒脑醒酒。其实,与其是在说香茗的用处,不如说是在写文人生活之情状。

1 简析沉香与迦南

我认为若要谈迦南就必须先了解下何为沉香,因为迦南其实就是沉香中的极品,是比沉香更为高端的一个产物。《长物志》卷十二目录的排序是:迦南、龙涎香、沉香、安息香等,文震亨将龙涎香放在了迦南与沉香之间,然龙涎香与迦南、沉香的形成是完全不同的。龙涎香是抹香鲸肠内的分泌物,是将浮于海面的抹香鲸或猎杀抹香鲸后收集肠内的分泌物捞起干燥,待晾干后成蜡状的硬块,是动物体内的结晶体。而沉香用一句话简而概之则是植物油脂的结晶。沉香与迦南是密不可分的,一颗树有了沉香不一定会有迦南,但是有了迦南的树就必定会有沉香。

(一)沉香为何物

沉香是植物中形成的一种密实的固态凝聚物,混合了树胶、树脂、挥发油、木质等多种成分。天然香树一般要到十年或數十年以上才有比较发达的树脂腺,才有可能形成“香结”。而形成“香结”之后,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成熟”,有的香树寿命长达几百岁乃至上千岁,其倒伏后留存的沉香往往也有几百岁以上的“寿命”,所以沉香便是这种“香结”,古人称赞沉香“集千百年天地灵气”一点都不为过。

(二)迦南——沉香中的极品

迦南,又叫“奇蓝”“琪楠”是沉香中的极品,“奇楠”是从梵语中翻译的词,唐代的佛经中常写为“多伽罗”,后来又有“伽蓝”“伽楠”“棋楠”等名称。奇楠是一种可以长出沉香的树,是中空的香树(密香树种)被蚂蚁或野蜂筑巢其中,蚁酸,甘露或野蜂的石蜜,蜂桨被香树活体的香腺吸收,并结合了一种特殊真菌逐步生成的。

这过程经不断累积导致香树从根部或某个枝干部位折断,俗称“倒架”,被埋在土中,其寄生真菌和树脂不断吸收合成,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直至被香农掘出。迦南便是在即将成为沉香的香结的时候有了动物的分泌物融合在了一起而形成的更加难得的结晶体。

2 香文化的发展与文人生活之情状

(一)香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神农尝百草,与茶文化、插花文化并为中国三大文化,中国香文化形式独特,历史悠久,亦是华夏文明的象征之一。若要追溯香文化的起源,根据可考的历史便可溯及3000至5000年之前。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以春秋时期所使用的香木香草种类还不多。

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原本人们焚香的初衷仅仅是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后焚香成为道教、佛教中的一个仪式,而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且佛教的传入,加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通过新疆或广东传入了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亦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西汉早期,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广泛流行起来,而且有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其实香文化得以快速的发展与汉武帝有很大的关系。汉武帝可谓是一位骨灰级香痴,官员上朝要随身佩香,向皇帝奏事要口含鸡舌香。据《汉武内传》记载,武帝焚“百和之香”迎西王母的故事:“武帝尝修除宫掖,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惟,燃九光之灯,列玉门之枣,酌蒲萄之酒,以候王母降。”兜木香,烧之,去恶气除病疫。汉武帝时,西王母降,上烧兜木香末。兜木香,兜渠国所献,如豆大,涂宫门上,香闻百里。关中大疾,疫死者相抌枕,藉烧此香,疫则止。

因帝王爱香,因此香在当时也颇为盛行,不管民间还是宫廷之中都不伐研究、调制香料的人。他们将各种香料的特征和作用分门别类,并利用多种香料的配制调和出另外的特有的香气,中国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更进了一步,亦可以说是一次飞跃性的发展。此时从原本单一的原香向多种香料依照香方调和而成为“合香”发展。

宋代之后,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在各式宴会庆典场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在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香品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一同鉴赏品评。

(二)香文化与文人雅士的生活

香文化是综合艺术文化,又具有修身养性的功能。比如香具的功能、造型、纹饰等,是历代人们对艺术与哲学的思考后形成的,这是香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超越香料出烟、出香的“形而上学”。

其实,随着文化的发展,经济的发达,从以往开始当时的人们已经不仅是对这些香木香草取之用之,而是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如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宋代之后在很多笔记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宋人焚香、用香的记载和描写。

又如《艳歌行》《行胡从何方》《孔雀东南飞》等作品都涉及到了香囊、香药(香草),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以新的面貌继承了先秦文人佩香咏香的传统,且香已经不仅仅只是为了其本身所能达到的效果而兴起,而是发展成了一种优雅而精致的风尚了。

当今人们对香文化的运用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露出美妙夺人的千年神韵。

香在当今社会中把玩的人群亦是越来越多,近现代的香文化是“硝烟乱眯眼,人家尽冷香;一阵香风过,中华又腾烟。”随着近现代中国贵族阶层的日渐式微,中国的香文化也日渐式微。同时,近现代的思想思潮、特别是文人阶层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的嬗变,自魏晋以来长期支持推动着中国香文化发展的力量越来越衰弱。在这种情势下,早已融入了书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渐行渐远,失去了安神养生、美化生活、陶冶性灵的内涵,而主要是作为祭祀仪式被保留在庙宇祭祀之中。

若在当今喧嚣而又浮躁的社会中,大家可以向以前的文人们学习,静下心来,用心来体会“香”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让“香文化”陶冶我们的心灵岂不是美哉!

参考文献

[1] 文震亨,李瑞豪.长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263-267.

[2] 刘玞珪.香文化的历史[N].光明日报,2012.

[3] 傅京亮.中国香文化[M].济南:齐鲁书社,2008:56-67

[4] 陈云君.燕居香语 中国香文化宝典[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人墨客
本期主题:秋
蝉鸣
从缀玉轩到梅华诗屋
The Years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解析中国绘画发展史
从紫砂“华竹壶”窥见中国文人的诗情画意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