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九届夏季奥运,看媒体报道模式第三次被“颠覆”

2016-12-05陈伟胜

中国记者 2016年9期
关键词:颠覆

陈伟胜

内容提要 本文作者前后经历了九届夏季奥运会报道,他认为30多年来奥运会报道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和三次报道模式的颠覆。并且,在里约奥运会亲身切实感觉到了第三次媒体报道模式颠覆浪潮的“惊涛骇浪”,传统记者角色的划分已被彻底颠覆。

关键词 里约奥运 奥运报道 媒体浪潮 报道模式

一、奥运报道的五大阶段

1979年,国际奥委会和其它国际体育组织全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之后,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一直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新中国一共参加了9届夏季奥运会。同时,32年9届夏季奥运会也是最能体现媒体新闻大战演变的“世界大战场”,最能反映中国媒体的发展轨迹和历程。

1984年,笔者还在读大学二年级,到《羊城晚报》实习,刚好遇上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有幸参与了相关的奥运会报道,撰写的第一篇报道正好就是当时中国女排击败美国女排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多少也算第一次认识了奥运会。作为体育记者,之后从事新闻工作不同程度地先后经历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则迎来更为波澜壮阔,变幻万千的奥运新闻大战。

如果从记者的采访工具和传播手段来划分,9届奥运会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88年)纸笔时代。由于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经济水平不高,中国媒体采访奥运会的全部家当都仅是一本笔记本加一支笔,发稿是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因此信息量极其有限,堪称“冷兵器时代”。

第二阶段(1988年-2000年)传真机时代。当年记者携带传真机出国采访奥运会,一般都是把传真机直接接驳在下榻房间的电话上,因为电话有音频和脉冲两种,所以记者必须拥有装配传真机的技术和工具,技术要求颇高,有时会被国外人误解为在搞情报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后来出现了捆绑式传真机,即听到传真信号后,只要立刻将感应器与话筒对接捆绑,就可传真,不过从实效来看,往往传了半天,报社打来国际长途电话告知,只传回去一叠白纸,气得记者几乎要把传真机砸了。不过,有了传真机,记者发稿量增大,虽然属于“小米加步枪时代”,但毕竟还是有了报道奥运会的新模式。

第三阶段(2000年-2008年)电脑时代。随着便携式手提电脑的出现和运用,进入新千年后,中国记者采访奥运会的装备有了质的飞跃,之后随着数码相机普及,中国媒体与外国媒体已经是并驾齐驱,并已经拥有了打赢奥运新闻战役的现代手段和能力。

第四阶段(2008年-2012年)网络时代。随着北京举办奥运会,互联网浪潮的“乱石穿空”,媒体生态也发生了变化,“卷起千堆雪”。昔日奥运会媒体的影响力首推电视,其次就是报纸。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平面媒体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当然,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新闻大战,纸媒却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州日报》就创新出了“编辑部前移”的全新奥运报道模式,加上纸媒普遍采取了“合纵连横”的策略,报业集团各种媒体之间,以及不同地域媒体之间纷纷组成联盟,出现了平面媒体奥运报道的最高峰——“航母时代”。

第五阶段(2012年-2016年)全媒体时代。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的网民为5.6亿,但到了2015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激增至13亿,其中86%是智能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和4G的升级换代,中国开始进入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原来无人可敌的电视媒体开始受到冲击;同时,平面媒体的奥运报道模式也在里约奥运会发生了颠覆性的剧变。

二、媒体报道模式的三次颠覆

如果从奥运会采访报道模式和手段对媒体变革的推动效果来看,9届奥运会成为了反映中国媒体报道模式三次颠覆变革的前沿阵地和实战演兵场。

第一次颠覆是奥运会采访报道模式从传统的纸笔铅字,向电脑无纸化发展质的飞跃。记得当年从20世纪向21世纪跨越时,说得最多的是“21世纪记者三种必备技能:电脑、外语、驾驶”。相比而言,记者用电脑写作、编辑和传输,是新闻业出现以来最重大的一次颠覆。对于媒体而言,这是传播和发展方式的颠覆性转变;对于媒体人而言,更多的是思维和技能的彻底性颠覆。

笔者是最早使用便携式手提电脑采访世界大赛的中国记者之一,早在1994年美国世界杯足球赛上,笔者首次使用电脑写作和传输,当时即使在美国记者中使用电脑的也是凤毛麟角;之后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笔者又在海外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移动传输设备,又是中国记者中最早能够在高铁运行中进行稿件移动传输的,这在当年绝对是十分前卫和高科技的。相比之下,在奥运会上大规模使用电脑,则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即使这样,当时中国媒体的装备已经比许多欧美国家先进,使中国媒体真正具备了参与世界新闻竞争的实力和技能。

第二次颠覆是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该是传统媒体发展的最高峰,北京奥运会期间,《广州日报》创新出“编辑部前移”的新模式,组成了8报2网5特刊的奥运报道联合舰队,全媒体全天候进行奥运报道,日均发行量一举突破了200万份大关。仅过了4年,2012年伦敦奥运会,网络媒体以巨大投入,“一网打尽”的态势,发动了向传统媒体的颠覆性冲击。鉴于英国与中国存在7个小时的时差,因此在伦敦奥运会上,网络媒体在奥运信息的传播时效性上,压倒了平面媒体。平面媒体真正开始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威胁。

第三次颠覆是传统媒体的自我颠覆。如果说伦敦奥运会平面媒体被网络媒体颠覆是被动式,那么里约奥运会的第三次媒体颠覆,则是电视媒体被颠覆,平面媒体自觉和主动的自我颠覆。全媒体概念尽管已经喊了许多年,但实际上更多只是一种平面媒体被动地增加新媒体平台,采访报道模式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纸媒报道模式为先,新媒体报道为辅,关键是记者缺乏全媒体报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里约奥运会上所爆发出来的报道模式颠覆,主要体现在记者概念的重新定义,对记者角色来了一个彻底颠覆,只要手机在手,谁都可以做记者。更有甚者,众多没有奥运会官方采访证件的网络媒体,大量使用自媒体手段报道奥运会,有的竟然在飞机上不顾航行安全,在机舱中抢拍临时制造的“表演秀”,非常疯狂。

三、彻底颠覆媒体记者角色划分

2016里约奥运会,是最能体现媒体报道模式颠覆的窗口。《广州日报》作为中国报道奥运会最早、最系统、最全面的平面媒体之一,在本届奥运会是获得国际奥委会官方注册记者证最多的中国地方媒体,这就保证了《广州日报》在里约奥运赛场可以展开热点全覆盖、传播全媒体、播报全时段的“三全”报道模式。

《广州日报》奥运报道团采取了完全有别于历届奥运会的报道模式,凭借前线记者人数上的优势,主动求变,真正集各种媒体介质、手段、技术于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媒体。记者工种已经没有清晰的划分,尤其是原来的报纸文字记者,在奥运会上的首要任务是搞直播、拍视频、抢录音、做活动、造秀场、发微信、弄微博、忙互动。一名报纸文字记者摇身一变,既是电视记者,又是网络记者,真正成为了全媒体记者,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移动发稿平台。在里约奥运会上,昔日的平面媒体记者可谓是集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主持人、评论员、翻译、摄制、道具、灯光、化装、服装、技术、剪辑、配乐、音响、场景等于一身,因此有记者开玩笑地说:“猴年开奥运会,记者个个也成了孙悟空,要会72般变化才行了!”

本届奥运会最火的就是直播。《广州日报》里约奥运报道团队通过“一直播APP”每天都进行手机直播,让粉丝真正“零距离”感受体育盛会。记者也因此成为了被热转的“网红”,播放量动辄超过数十万“+”。由于里约奥运会每天的赛程横跨北京时间日夜两天,因此《广州日报》通过平面、网络、移动端、全媒体进行24小时滚动报道,通过文、图、视频等传播手段,多方位呈现奥运赛场内外的精彩实况。媒体融合,立体出击,将里约“拉”到读者眼前,每日获得的点赞数字不断刷新。两微一端阅读数量突破2000万,大洋网逾300万用户同时在线,累计点击量超过10亿。

颠覆奥运传统报道模式,并不等于放弃原有的平面媒体主业。在报纸版面上,《广州日报》以巴西风情为主调,出版了19期“约会RIO-2016”奥运专辑。较往届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版式上,巧妙借用里约奥运会首次推出三种风格迥异的颁奖仪式,制作经典版、流行版、酷炫版三种不同风格的版式,再加上颜色上的变化,在19天奥运会报道中,每天每个版面的版式都可以根据相关新闻内容进行变化,颠覆了以往奥运报道固定的版面风格;把奥运会举办城市里约热内卢分拆成“里程碑”“公约数”“热词”“大内高手”“共冶一卢”内含里约5字的重点栏目,构成了浓重的桑巴风情;用新媒体形式包装“明星朋友圈”“桑巴风情”直播厅、“相约里约”等互动性栏目,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

要真正实现奥运报道全媒体,展现平面媒体的独家性和排他性,在奥运会期间必须注意策划系列活动。相比而言,以往奥运会策划的活动更多仅是在本土举行,影响力有限,仅能为搞活动而搞活动,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针对这种情况,《广州日报》再次颠覆传统理念,使得活动新闻化。在里约奥运会策划了一项想象力和规模惊人的“五环骑迹”,穿越南北美骑行活动,记者与自行车骑行队一起,历时20天,骑行1000公里,穿越举办过奥运会的南北美洲5座城市,创造了前人未有过的壮举。此项活动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新闻性,在国际上引起反响,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里约百忙之中,主动接见骑行队,惊叹“这是人间奇迹”,《广州日报》也因此成为里约奥运会期间唯一专访到巴赫的媒体。

编辑 梁益畅

猜你喜欢

颠覆
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大众文化发展
地下二手车2:谁在喊“颠覆”?
《亨利四世》中的颠覆与抑制解读
强大的女性&羸弱的男性:《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的性别颠覆研究
奇观电影对影像本体论的颠覆与重构
电视辩论数次“颠覆”美国大选
浅谈初中化学的快乐教学
简单是如何加速“颠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