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下是比特,课上是剧场

2016-12-05魏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伏尔泰卢梭戏剧

魏忠

1758年,自称日内瓦市民并以此为自豪的卢梭与居住在日内瓦的伏尔泰,因为一个剧院的建立,开始分道扬镳地争吵;一对在法国成名并被称为法国文艺复兴关键人物的巨匠,因为对科学和艺术的观念不同,而“大打出手”。从此,伏尔泰逢卢梭必反对,而卢梭逢伏尔泰必谩骂,伏尔泰称卢梭是疯子,而卢梭称伏尔泰是阴谋家。然而,最终得益的居然是两个人共同的对手——宗教势力。第一回合,宗教和保守势力利用卢梭成功地禁止了剧院的建立,并进而禁止了戏剧的演出。第二回合,伏尔泰成功反击,利用自己的影响成功地将《爱弥儿》《忏悔录》指责为禁书,使得卢梭在法国和瑞士成为被通缉的对象。两个人争斗了一辈子,伏尔泰于1778年去世,就像红楼梦的判词一般让人嘘唏;同年7月,真的疯了的卢梭也去世,去世后的两人被安葬在法国的同一个圣殿的中心位置——先贤祠,继续他们的争吵。

两个人所争何物呢?也许下面这句摘自《关于戏剧演出给达朗贝尔的信》(让·雅克·卢梭)的文字,能够代表争论的核心:“有的人可以因为一个悲剧故事而痛哭流涕,但不会对生活中的一个可怜人表示同情。戏剧的发明不可思议地用所有那些我们并不具备的美德来满足我们的虚荣心。”

也就是说,一直以伏尔泰为榜样和老师的卢梭,虽然面对共同的敌人(宗教和保守势力),但是也不能认同其精英和理性主义所代表的“百科全书”派。以感性著称的卢梭发动底层民众走向街头,并以一面民族主义的旗帜,反对伏尔泰所代表的精英教育,而这个触发点恰恰就是伏尔泰支持建立的剧院和戏剧演出。

也许卢梭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演员,发掘孩子内心的特性和天才才是最重要的,进而,他认为伏尔泰所带来的“百科全书”似的文化解放,不仅不会解放日内瓦的思想,反而会毁掉这个城市。

卢梭与伏尔泰的争论集中在政府在文化中的作用。卢梭认为,日内瓦作为一个小城市,政府用公共建设的经费,满足精英的虚荣心,不但会毁掉这个城市的经济,也会毁掉这个城市的文化。也因此,卢梭与伏尔泰的争论一直保持了下去,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谁对谁错,谁也离不开谁,难舍难分。在他们长达20年的争论中,我们没有看到宽容大度和君子风度,然而在对真理的追求中,也许这些品格上的东西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直到两位大师去世以后,法国人民才像迎接圣贤般将他们放置在法国最神圣的灵堂的核心位置。此后,他们也被人们认为是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精神导师。

在戏剧领域造诣很高的伏尔泰和卢梭,用各自的一生演出了一出戏剧,影响了后世的哲学走向,而他们关于教育与戏剧的关系的争论却依然保持到今天。

2016年9月20日,克罗地亚籍著名戏剧导演伊维萨来到了苏州科技城小学,近两年来,他已来到中国几十次。63岁的伊维萨刚刚从连任两届的国际青少年戏剧协会秘书长位置上退休,就像当年卢梭回到乡村一样,他来到了中国,用伊维萨的话来说,此后不准备回欧洲了。与几百年前的卢梭坚决地反对伏尔泰将法国的戏剧带到瑞典一样,伊维萨坚决地反对大量的、单一的英国儿童戏剧教育充斥中国。他更加反对的是中国的孩子用英语来演欧洲的戏剧,“中国有那么多好东西,儿童为什么不用母语演自己的东西呢?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天才,为什么教师还要叫孩子演别人的技巧呢?”

伊维萨考察了北京、深圳、西安之后,深深地担忧中国日益火爆的戏剧教育,对乌鸦般的、讲座似的戏剧培训忧心忡忡。然而,来到苏州科技城小学、西交大利物浦附属学校,他对两所苏州学校的教育却赞不绝口。两所学校的校长都不希望进行精英演出似的戏剧教育,而是希望发挥每个孩子内心的想法来展开功能性戏剧教育,这与伊维萨要干的事非常合拍。在苏州科技城小学,当看到由校长参与设计的戏剧舞台时,伊维萨非常激动,他说:“对于一个导演来讲,舞台就是我的家,一看你的舞台,我就知道到家了。”考察完所有的场所后,他对校长徐瑛说:“唯一遗憾的是,缺少几个小房间,那里是老师给学生讲故事的地方。”

功能戏剧对学生的作用自不必说,就连管理学大师德鲁克都认为:何必学管理呢,学戏剧和写作就够了。如果说这些年非常火爆的儿童戏剧教育就像当年伏尔泰将法国的剧场和戏剧引入瑞士,那么伊维萨今天谈的针对儿童的功能性的教育戏剧,就像当年卢梭针对每一个个性的孩子所观察并写出来的教育巨作《爱弥尔》一样,对中国来说,哪一个都不能少,且更不能少的,是争论和背后的思辨。

近些年,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在推广各式各样的样板工程,如国家工程示范中心、虚拟仿真示范中心、国示范、省示范、技能大赛等,这些都起到了激发学校的作用。然而,非常多的学校为了争取示范,造假、拼材料、以赛代教,大量的实验设备不是用于普通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迎接评估,为了选拔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优秀学生,这越来越背离了教育的原来含义。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原本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学校,为了迎接评估,正在逐渐丢失自己的特色。这其实正是当年卢梭反对伏尔泰剧院进瑞士的核心观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是只有少数的孩子符合演出的要求,能够登上舞台,对大多数孩子的戏剧教育来说,由于他们没有戏剧的技巧,我们怎么教呢?因此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演自己,演自己观察到的同伴的行为,演自己国家的本土的东西,所以教育戏剧更重要的是激发出每个孩子的创新、激情、理解力、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释放自己,保持童真。”伊维萨希望用未来的十年,培养5位老师,每5位老师培养5个学生,这样就能将原汁原味的符合中国人习惯的教育戏剧推广开来。

对于信息化教育以及在线教育,伊维萨并不太清楚,甚至带有部分的偏见和敌意,但怀有浓厚的兴趣。三天时间,我除了赞同他卢梭似的教育戏剧理念,更重要的是与他争论关于信息化在教育戏剧中的作用。

在过去的十年,我一直教一门网络创客课程。起初我发现课程应该以实验为中心,因此推广和搭建各种“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试图将学生多留在实验室而不是教室和宿舍;后来,针对学校管理部门的需求,在100所个大学搭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实验管理体系,我才意识到实验应该以数据为中心,如果10000小时专业高强度的训练能够成就一个专家的话,那么大学四年学生应该在实验室呆上2000小时。在对多所大学的大量数据的分析后,我发现了一些奇特的事情:例如,男学渣和女学霸的创造力反向问题、星座与实验倾向问题、省份与GPA积点的关系问题、实验室图书馆和教室的学习效率问题。我经常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教育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积累了数百万学生的行为数据,另一个是普通的创客课程的教师。针对自己得到的一些结论,我在学生分组的时候,就注意男生和女生的搭配、星座性格的搭配、奖学金的搭配、不及格率的搭配、省份的搭配,实践效果极好。这也就是我的最后一个发现:数据以人为中心。

由于我是计算机老师,倾向于将资源共享给学生。那么,具有信息化支撑的课程,和不具有信息化支撑的课程,有什么分别呢?一般以为,以迎评为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都是建立很炫的电子化设备,而以数据为中心的实验信息化建设,会以管理融合以及数据对接为中心,主要是物联网及软件的应用。但是,我发现,对一门课来说,课堂上的信息化只是解放教师的,甚至应该排斥信息化才对,而课下,才是信息化的主要支撑。因此,我提出了一个概念——“比特剧场”,即由于有了信息化的支撑,实验室和课程越来越像一个剧场,教室通过个性化小批次的指导,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将课程融合到演出中。而课下,通过演出的比特容器和微服务,打造一个更加适合的资源池。在课程中由于有了容器和微服务的支撑,我将用更多的时间针对性地对团队和学生进行指导,将教学重点放在最差而不是最好的学生中。下面是这门教育戏剧课程的主要支撑:

(1)课程容器中的剧本:教师不再单向付出。

课程分三段学习:前六周、中六周、后六周;

教师按团队授课:理论课、实验课、作品课;

学生按作品考核:在线考、技能关、团队演。

(2)演出微服务的数字化容器:不教是为了演。

知识、技能、体验,设计剧本,走入故事中的师与生;

知识数码化:3千题库、微课、20作业,不再教;

50G的资源给学生,教师却教自己不曾会的东西;

指向个性化的有用、有趣、有钱的任务系统;

提供最新、最炫、最感人实际场景与平行世界;

构建以实验室为核心的知识地图,打造沉浸校园。

对于我的教育戏剧的理念和实践,伊维萨表示认同,而对于信息化和网络的作用,他却一直保持着警觉。他一直强调教师最重要,而我最先强调的是教师和技术同样重要。当我忽然明白了卢梭和伏尔泰的争论的戏剧性后,我突然改口,说技术最重要。

也许,技术重要还是教师重要,是一个还会争论几百年的话题,就像硬币的两面。我突然悟道,为什么开始对伏尔泰敬仰有加的卢梭,在1558年跳出来反对他的人生导师。伏尔泰和卢梭争斗了20年,这一出戏剧,是互相成就的人生。

猜你喜欢

伏尔泰卢梭戏剧
请您快来
传统戏剧——木偶戏
人生的最高哲学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大师的弯腰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自然的法则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
卢梭的绝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