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问题攻坚克难

2016-12-05王正宇

唯实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王正宇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属于世界性的难题。考察当下的中国国有经济状况,不难发现,从来没有哪种经济形态会像国有经济那样承载有如此众多的争议和诘难:它的前世今生,它的功过是非,可谓攻辩交织、毁誉不一。一方面,它的地位特殊、作用特别,对国民经济功高卓著、贡献巨大;另一方面,它在其体制、机制、管制诸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沉疴痼疾。一方面,它享有较高的社会信誉、金融信誉;另一方面,它积弊缠身、饱受诟病。一方面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各类国企推进改革做出了众多的摸索和实践;另一方面改革的成效依然差强人意,与目标的距离、与预期的期望值,相差较远。

我们国家的国企改革一直处于探索前行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30多年间,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无论是理论建构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在不断地摸索、总结,并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随着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和把握的登堂入室,现在可以说,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国企改革的路径已经更加清晰、一批国企改革的举措已经更为实在、一打国企改革的任务已经更加明了。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我国国企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近一两年来,中央层面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以及1+N系列文件陆续出台,不啻是国企改革的鲜明指引和根本遵循。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各级国资监管部门,努力寻找既符合市场经济特点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监管架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国企发展迈上新台阶,总体与经济市场相融合,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在国内国际市场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但是,国有企业原有的许多痼疾远没有消除,譬如大锅饭、铁交椅、效率低、一言堂、管理层级多、管理成本高、贪腐现象等依然存在。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等等问题,又是新一轮国企改革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

国企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是深化国企改革绕不过去的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一轮国企改革的显著特质,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就是奔着问题而去。

《国企改革十大难题》是改革时代大潮裹挟的产物,是对当下国企改革重点、难点、热点的剖析和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企改革的几十项重点任务,在具体推进时,中央要求试点先行,无疑是十分积极、稳妥的正确之举。毕竟国企改革牵动面广、涉及领域多、社会关注度高,且情况极为复杂,既有企业、行业之间的差异性,亦有各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特殊性,既包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别,亦有具体操作力度、对改革的承受度的迥异等等,存在一个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存在一个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的问题。本书在编写时,注意将人们普遍关注的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归结为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规范国有资本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体系、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升国企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国企走出去战略的施行等十个方面的问题。编撰时,紧围绕上述十大难题,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分析,突出释疑解惑的针对性和破解方案的实用性,力图回答社会普遍关切、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国企改革的有益教材,本书在传递信息、介绍经验、交流成果、开启思路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既为关心国企改革的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观察视野,也为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科学决策发挥了智库、智囊作用,同时又为国企改革从业者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指南。

本书是当下我国国企改革理论实践成果的一个大荟萃。编撰过程中,工作人员坚持以“指导意见”为遵循,坚持以“1+N文件”为指南,从各类报章杂志收集了这些年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众多研究成果,并进行了认真严肃的甄别和比较。与此同时,编撰人员还走出去,远赴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深圳等地,深入国企改革的先行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多次召集专家学者反复听取意见和建议。因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可以说是当前我国国企改革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大展示、大集成、大荟萃。其显著特点,一是,容量大、信息量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二是采用观点、分析、实例相融合的编排方式,使得本书既具有学术性又兼顾大众性;三是书中大量引用文献、实例、案例,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操作性。读者当然能够感受到编撰人员付出的许多辛劳,但更值得推崇的是,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理论和实践者们的探求精神!对本书中引用的诸多论述、论点、实例等的原作者,这里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本书对于国企改革面临难点问题的剖析,对于廓清人们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对于澄清国企改革的一些曲直是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考察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应当有一个很高的历史站位。如果不能从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党的角度,不能从巩固国家政权经济基础的角度,不能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如果离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去给国企改革寻医问药、乱开药方,得出的结论必然会南辕北辙、不得要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思想理论战线、经济理论界出现了种种奇怪现象,那些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的“探究”,那些以偏概全、煞有介事的鼓噪,可谓甚嚣尘上,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干扰了大家的视听,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乱,必须得到重视并予以纠正。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国家的经济地位是宪法所赋予的,不可动摇!但是,正如所有经济形态都存在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一样,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国有企业亦有其明显的缺陷与问题,这是毋庸讳言的。这里的差别在于,指出这些问题的出发点和动机是什么?这里的差别还在于,是否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良策?无疑,国企改革需要正能量。只要不怀偏见我们都会看到,这些年,我国央企和地方国企所产生的成果、所形成的业绩、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这种客观实在不容抹杀!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甚至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借以全盘否定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显然是大谬不然的,其动机和主张应当受到揭露和批驳。

考察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首要的是必须弄清楚改革的目的性。应当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能是不断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只能是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力,只能是将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做久,而不是其他。这是判断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也是检验国有企业改革成败得失的唯一标准。在这一问题上,全社会需要进一步达成共识,各级国资监管部门和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大凡冠之以“改革”的头衔,必定难度极大,必定相当紧要。在我国,国企改革事关大局、事关全局,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壮丽事业,其纷繁复杂的程度超出想象,需要有准确的估计和足够的耐心,同样需要足够的智慧和足够的方法。这中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曲折和反复,呈现出波浪式上升、螺旋式前进的格局。无可置疑,国企改革的难点很多,难题很难。正因其难,才更需要确立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才更需要坚定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的勇气!在具体把握时,一是方向不能偏,二是步子不能乱,三是坚持不折腾。总体上,必须瞄准靶心、因地制宜、积极慎重、稳步推进。

本书的酝酿始于今年年初。如何剖解国企改革的诸多难题,是一个时期以来江苏国资监管人思考较多的问题。机缘巧合的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几位领导同志凭着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出版人的专业眼光,敏锐地觉察到,国企改革面临诸多难点,既绕不过去也回避不了,亟须对社会、对读者做出科学的、正确的解读,进而为国企改革创造优良和宽松的环境,推动国企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两方面的智慧碰撞起共同的思想火花。江苏省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本书的编撰工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将本书出版列为智库丛书,并且拟定了推出的计划时间表。本书的编撰,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有关工作局负责同志对书稿的编撰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对编撰本书给予了热情肯定和鼓励。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博士不仅为本书欣然作序,还为本书的编撰提出了许多专业性建议。

我们深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部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鸿篇巨制,对国企改革成效的评介自然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国企改革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编撰本书,正是江苏国资人对于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声发力,是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呐喊助威,也是对国企改革的绵薄贡献。由于时间关系,加之我们自身水平的原因,本书的粗疏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原宥并提出宝贵意见。

我们清醒地看到,国企改革绝对不止于本书归纳的十大难题。当前,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管制等方面还有着若干的思想理论问题需要厘清,有着众多的实践操作问题等待回答。譬如,怎样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加大对于“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力度,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优势企业、关键行业和新兴产业集中;怎样通过市场化改革方式,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怎样强化国有企业集团管控,加强风险防控、健身强体,苦练内功;怎样结合各地、各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把“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全面落实等等,都需要着力去剖解,都需要费力去攻克。对于我国各类国企而言,通过改革促进发展,通过改革强化管理,潜力巨大、任重道远。坚持既定目标、坚持探索实践、坚持问题导向,以筚路蓝缕的改革精神,披荆斩棘、开拓前进,我国国企改革一定会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一个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相匹配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国有经济,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作者系江苏省国资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