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2016-12-05郭庆文王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角的初步认识画角个角

郭庆文 王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加强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角,形成关于角的表象。

教学难点:会正确画角,体会角的大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尺子、小棒、圆形纸片、两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我们每周一早晨到学校后第一项任务是什么呀?(生齐答:升旗仪式。)对,我们每周一早晨都要进行有主题的升旗仪式。(出示升旗仪式情景的照片和国旗的照片。)同学们请看,我国的国旗上有什么标志啊?(五角星。)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五角星吗?看来它是以角的个数而命名的。其实不仅在五角星上有角,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角。

师:同学们请看,在美丽的校园里,就藏着许多的角,(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角在哪里呢?

生:体育器械、钟表指针、教师拿的三角板、足球门、园林师傅用的大剪刀……上面都有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这么多的角,你们真棒!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也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请你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同伴听听,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2.指角。

(生汇报所看到的角并指出来,只指了一个顶点。)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板书一个点。)这个是角吗?(生答不是。)

师:对,这只是一个点,刚才同学们不就是这样指的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部分学生指出完整的角,顶点和角两边。)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副板书:完整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是不对。想不想看看教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指角。)会指了吗?在小组里互相指一指。

(生在组内边指边说,互相评价。)

师:刚才老师巡视了各组指认的情况,发现同学们能够指画出完整的角了,那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3.说角。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角,我们先脱下这些物体华丽的外衣。(课件演示把39页例1中实物上的角抽象出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这3个角都有一个点和2条直直的线。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这3个角都有1个点和2条直直的线。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这2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边)。像这样由一个点引出2条直直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

师:同学们快看看,每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师标记顶点和边。)

4.做角。

师:你能用小棒做一个角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我选取了两根小棒,把两根小棒的端点连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角。

师:非常好,都谁像这位同学一样做成了角?

师:看来用小棒做角太容易了。大家看,教师手里这张圆形纸片上有角吗?你能想办法用它折个角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生实践操作折出不同大小的角。折好后粘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用圆片折出了这么多的角,非常好。

生1:老师我认为第3个不是角。

生2:是角。(生发生争议,意见不同。)

师:刚才我们已经会说角了,并知道了各部分的名称。那第3个图形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啊?

生: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那它是角吗?(生疑惑。)

师:其实这个图形是角,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平角。

5.画角。

师:前面我们找了角、指了角、说了角、摆了角,折了角。现在让我们把角画在纸上好不好啊?

生:好。(生动手画角。)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角的?

生1:用三角板描的。

生2:两把尺子相交,在内侧就画出来角了。

生3:先画一条线,再画一条线,将这两条线的端点连接形成一个顶点。

师:同学们不但画得好,说得也很准确,很完整。你们这些方法很棒。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边说边演示。)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作为角的两条边,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一个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生画角。同桌之间相互监督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6.比角。

师:同学们能再画一个角吗?我们比比看这两个角哪个大一些呢?(生画角,进行比较。很容易比较出大小。)

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个角,请你们来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生:第二个角大。

师:都同意第二个角大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认真看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大家请看。(课件演示2个角重合。)哪个角大呀?

生:同样大。

师:这2个角的边的长短不同、粗细也不同,却同样大。这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粗细无关,和角的两边分开的大小有关。(师再次用2个活动角进行演示验证。)

三、巩固练习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想不想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呢?

生:想。

1.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和第三个图形是角。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为什么第二个和第四个不是?

生:第二个图形中没有顶点,第四个图形中的一条边是弯的。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这道题,找一找每个图形有几个角。(生交流每个图形中都有几个角,一边指,一边说。)

3.数一数下面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现在教师就要考考你,你知道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吗?(生边数边交流。10个角。)

4.拓展延伸,开放题。

师:长方形有四个角,剪去其中的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生1:3个。

生2:5个。

师:那我们就来剪一剪,看看剩几个角?(生操作剪掉一个角。)

师:你们都是怎样剪的,还有没有不同的剪法?你们交流一下。

生:老师我剪出来了,剩4个角。

师:好,请你来演示一下。(生演示。)

师:对,剩4个角。这名同学又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非常棒,我们给他点个赞。

四、归纳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

师:看来呀,同学们今天的收获都不少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像今天这样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在学习中还要勤于思考,动手实践,学到知识,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评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之后再一次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郭庆文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环节合理、层次分明,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能力。教学时合理使用教材,又高于教材,完全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纪实中可以看出教师通过找角、指角、说角、做角、画角、比角这6个环节展开教学,并在练习中进行数角,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和发现,课堂上再现的是师生和谐共生的活动情景。

一、情境导入,注重联系生活

在导入时,教师以升旗仪式为情境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当时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师能从情感态度入手,在德育教育中开始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国旗的图案,是由5颗五角星组成的,立即追问为什么叫五角星,从而揭示出角。教师这样设计既联系了生活,又便于开展教学。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交流,并提供了操作的时间与空间。在找角这一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也有助于让学生在互相监督、帮助的基础上加深对角的认识。指角和说角过程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从触觉中感知角的构造,进行自主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画角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动手尝试,然后教师再教方法,直观形象地感受画角的过程,体现了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比角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画两个角进行直观比较。第二次又出示2个相等的角让学生比较,学生引起质疑,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交流。最后用2个活动角再次进行验证,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条边分开的大小有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两个练习的设计既拓展又发散,这两个练习的设计为“角”的概念的建立烙下了印迹,强化了角的表象。这两道练习题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三、重视数学工具的使用

在2次做角中,可以看出是由易到难的逻辑关系。第一次用2根小棒做角非常简单,只要注意到两条线的端点连接就可以了。而第二次用圆片折角,是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用纸折角,自己探索创造,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特点——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尤其是对第三个图形引起的争议,再次巩固了角的正确表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郭老师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从教学纪实也可以看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几处“牵”的痕迹,以及评价语言的单一性。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修复的循环过程,相信每一位教师取长补短,克服缺点之后,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绚丽多彩。

编辑∕宋 宇

猜你喜欢

角的初步认识画角个角
多种方法数角
画角的发现
天净沙·冬
一次“错误”引发的思考
数一数一共多少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自测题
认识平面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