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首风光在底层
——高昌诗词读后

2016-12-05刘庆霖

心潮诗词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昌底层胡萝卜

刘庆霖

回首风光在底层
——高昌诗词读后

刘庆霖

记得是在中华诗词学会的三代会上认识的高昌。当时,他找到我,让我看他写的《蟹岛逢刘庆霖,时细雨飘飞,清风徐来,布谷声声》,其中两句是“识荆恨晚久相亲,蟹岛光芒一照新。”其实在此之前,我也久慕他的诗名,印象中刘章先生提到他的名字最多。没想到的是,现在我们同在《中华诗词》工作了。因为读他的诗久了,心中便有许多话要说,尤其是最近读他的:“飘渺流云足下腾,电梯载客作高升。欲穷千里目难及,回首风光在底层。”(《台北101楼远望》)就更加抑制不住要写点东西的想法了。

高昌是新诗和旧体诗共同经营的“两栖诗人”,且两个方面都颇有成就。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也极丰富。但我极喜欢他“回首风光在底层”这个创作视角,以及他以此视角观察自然和社会而创作的诗词。可以说,这已经超出了艺术视角的范围和意义,它是一个透着作者爱心和灵魂的视角,也是作者重要的诗词观和审美取向。当然,这里的“风光”不单单指正面的、阳光的、美丽的,它应该是生活中喜怒哀乐的全部。

一、底层生活的反映

这里说的“底层”即是指普通老百姓阶层,是指生活水平较低的大众,并非是说他们的人格和素质较低。实质上,这个阶层的人往往是纯朴、善良、勤劳者居多,素质较高的人也不在少数。2015年《中华诗词》青春诗会的15人中就有3位是农民,他们的诗作也很抢眼。例如山东莒县农民孙守华的《村官言》:“休轻小小一村官,卖地卖河还卖山。不是清风来得紧,焉知不敢卖苍天。”就是一首有较高思想水平和较高艺术水平的诗。当然,这个阶层的人和事在当今文学作品中所受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因此,底层生活的反映就更显其重要和珍贵。我们且看高昌笔下的“底层”生活:

农家来客便呼邻,扑面春风暖一身。

犬马无喧知待友,鸡猫有趣解迎宾。

推觞忽恨人情贱,举箸还忧年景贫。

小菜新鲜污染少,原生低碳正佳珍。

(《农民诗友》其一)

柳梢头上月逡巡,难忘单纯那片真。

石屎林中无此境,蓬蒿心上有斯人。

云来自比陶弘景,酒去闲聊李宇春。

淡饭粗茶滋味远,野花野草忆清新。

(《农民诗友》其四)

这是高昌写给农民诗友的一组诗,一共四首,全是七律。作为一个诗人,有几个农民诗友,这算不了什么。可作为《中华诗词》执行主编的高昌,不但把农民诗人看作是朋友,而且还深情地给他们写诗,就不那么一般了。为什么高昌会如此喜欢这些农民诗友呢?我想,一是农民诗友纯朴善良,热情好客。“农家来客便呼邻,扑面春风暖一身。”“推觞忽恨人情贱,举箸还忧年景贫。”中国人纯朴善良和热情好客的品质在农民身上保留得最多。二是农民诗友思想进步,素质较高。“石屎林中无此境,蓬蒿心上有斯人。”“云来自比陶弘景,酒去闲聊李宇春。”近几十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过度开发,城市的自然环境远不如农村了。作者用“石屎林中无此境”来进行城乡对比。因为香港人将水泥称作石屎,并引申把用水泥钢筋筑造的高楼林立之城市称作石屎森林。其实,农村不但自然环境好,农民的素质也大大提高了。闲暇时候,古代的思想家、当代的流行歌手也都是他们寻常的聊天对象。三是作者羡慕农民诗友的恬淡而干净的生活。“小菜新鲜污染少,原生低碳正佳珍。”“淡饭粗茶滋味远,野花野草忆清新。”羡慕其实是一种热爱和向往。我想,这几首律诗,应是花飞欲遣随流水,盼有渔郎来问津,顺水从桃花源中漂出的几瓣桃花吧。

时下有三句流行的话:“把镜头对着群众,把话筒递给群众,把舞台让给群众。”作为诗人,我们没有话筒递给群众,更没有舞台让给群众,但我们可以把诗的“镜头”对着群众,用诗笔去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再看高昌的《弹颊三叹》(古人弹铗,今人无铗,只好弹颊为叹。——题解):

叹人间、住房何物,直教心痛如许。少陵忧罢流光换,今又几多寒暑。狐竞舞。正纠结、蓬门无数痴儿女。填胸酸苦。恨万丈青云,九重霄汉,一价向天去。 朱帘后,勾串横行社鼠。来头生猛豺虎。苍生刍狗无须问,陋室铭中谁语。愁百绪。纨扇绕、乾坤袖里圈黄土。此情难诉。望乱似飞花,深如幽涧,阴影最浓处。

(《摸鱼儿·住房叹》)

箍紧神奇,诡方魔异,数年为此纠缠。盼脸添红粉,帽换金冠。须献腰弯五斗,交换去、月淡云闲。风萧瑟,情伤外语,路阻关山。 艰难。几番挣扎,偏苦对人家、那个圆圈。叹满床甜梦,狂笑惊翻。休道甘霖同施,文件里、条框森然。眉峰聚,含羞阮囊,叵耐清寒。

(《凤凰台上忆吹箫·职称叹》)

憔悴生涯,青蚨苦觅,胸中块垒难消。辗转肠煎,汹汹二竖风骚。当年情志诚如炬,热血流,忘我燃烧。到今朝,风却飘飘,雨又潇潇。 岐黄不见慈悲手,有医妖播雾,鬼祟兴潮。翻覆沧桑,余来酸泪空抛。辞烟谢酒缠绵药,却心焦,巨费挥刀。甚无聊,默忍秋飔,独卧寒宵。

(《高阳台·求医叹》)

三首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的“住房难”、“职称难”、“就医难”的问题。三首词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真实地书写现实。高昌自己曾经谦虚地说:“虽然我的歌声并不优美,甚至调门也不准确,但这是我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真实声音,我在这声音里表达自己,整理自己,也升华自己。”(择自作者《说到底》)可见,真实地书写现实是他一贯的作诗准则。二是对身在困境中的群众寄以悲悯的情怀。三首词从题目开始,就对普通百姓难以解决的“三难”问题注入了深深的情感。“叹人间、住房何物,直教心痛如许。少陵忧罢流光换,今又几多寒暑。”(《住房叹》)“艰难。几番挣扎,偏苦对人家、那个圆圈。叹满床甜梦,狂笑惊翻。休道甘霖同施,文件里、条框森然。”(《职称叹》)“辞烟谢酒缠绵药,却心焦,巨费挥刀。甚无聊,默忍秋飔,独卧寒宵。”(《求医难》)这三叹也是作者的自叹,他无力解决这些人的心痛、心苦与心焦,只能凭借诗人的笔,诉出自己的悲悯,以示慰藉,并聊作自我安慰。三是对社会不公现象给予鞭挞。高昌曾写道:“疾恶如仇的率真和秉笔直书的坦诚,清醒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弱势群体的真挚同情,都是大写的‘人’字在激情燃烧。”(《说到底》)我们从这三首词看到了作者的疾恶如仇和秉笔直书:“朱帘后,勾串横行社鼠。来头生猛豺虎。”(《住房叹》)“岐黄不见慈悲手,有医妖播雾,鬼祟兴潮。”(《求医难》)呜呼!对假丑恶的鞭挞就是对真善美的保护和歌颂,也是一个真诗人应该具备的良知和本色,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底层事物的感悟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艺术论》)高昌就是极其善于发现司空见惯的东西中隐藏美的人。并且,他更善于捕捉低处风景中蕴藏的真境。例如:

性淡心清滋味平,红颜仍似火般呈。叶肥未必攀高干,根硬缘由入底层。 风岂惧,雨何惊,从来大地寄深情。身家不共人参比,一愿萦怀在众生。

(《鹧鸪天·胡萝卜小唱》)

胡萝卜几乎是每个人都经常吃的东西,虽然我们都认为它很好吃,营养价值也好,但它的美也往往被熟视无睹了。高昌却在胡萝卜身上发现了三个层次的美。第一个层次的美是我们能够看到和感觉到的:性淡味平、红颜似火,叶肥而绝不攀高、根硬而甘居底层。第二个层次的美是作者根据第一个层次的美推理而得:“风岂惧,雨何惊,从来大地寄深情。”清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撰过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副联也可以用在胡萝卜上。正是胡萝卜守平致静的心态,叶肥而绝不攀高,根硬而甘居底层的品质,使得它和大地有了深刻的感情,从而达到风雨不惧,宠辱不惊的境界。第三个层次的美是作者的综合判断而得:胡萝卜,俗称小人参,主要是从它的营养价值而言。然而,虽然人们给胡萝卜极高的赞誉,它自己却不因此而飘飘然,依然心甘情愿地“萦怀众生”。是啊,人参虽然营养丰富,由于价格昂贵,却只能为少数人服务;胡萝卜则不同,它也营养丰富,却是为“大众”服务的。两者相比,胡萝卜更值得赞扬。此诗从赞扬胡萝卜的高尚品质入手,暗喻人间一种高贵的人格,读后余音绕梁,发人深省。关注底层小事物,深入挖掘它们的优秀品质,是高昌的一贯作法。类似《鹧鸪天·胡萝卜小唱》这样的诗词还有不少。例如《芝麻诗》:“埂畔田头土路旁,拈将一角自芬芳。小花著雨衔情重,细叶牵风系梦长。翠荚醉来摇露水,金茎笑去爆阳光。身微偏向人间誓,愿撒千门万户香。”此诗与写胡萝卜的《鹧鸪天》有异曲同工之妙,手法更加细腻,语言更加精美。

“回首风光在底层”,底层是个大视野,有人、有事物、也有无限美丽的风景。我们来看高昌的《眼儿媚·青山下》:

红紫芳菲是谁家,远看灿如霞。风传春讯,香催诗韵,梦蘖新芽。 画般挂在青山下,臭美那些花。螽斯儿闹,野蜂儿恋,阳雀儿夸。

这首小词,虽然只有48个字,却把春天青山下的景象写得极其韵致。首先,这首词视角独特。作者是站在山上往下俯视,仿佛是从天上鸟瞰人间。由于这个鸟瞰的视角,使作者看到了更加新美的景象。“红紫芳菲是谁家,远看灿如霞。”平时人们仰视居多,惯看天上的彩霞及流云,对于偶尔俯视,视如妙手偶得,让作者感到新奇和惊讶。其次,这首词写得绮丽动人。上片的“风传春讯,香催诗韵,梦蘖新芽”,下片的“螽斯儿闹,野蜂儿恋,阳雀儿夸”,把青山下那幅画写得活灵活现。难怪画上那些花也“臭美儿”了。其三,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感悟春天的喜悦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这些景语也正是自我抒情的短歌。“香催诗韵,梦蘗新芽”拓出新意,道出自己的心境。

回眸望,童话土中埋。都是小呆呆。珠珠酸泪甜甜笑,些些闲事挂心怀。草犹淘,花更野,树还乖。 那朵美,春风曾等待。这畦梦,阳光来灌溉。深浅爱,列成排。如烟岁月飘然远,斜风细雨印苍苔。路仍长,题未解,谜难猜。

题目是《村南旧事》,写的却是花花草草,阳光雨露。作者把深情藏在眼前事物中,像是在写景,实质在记事。第一件事:“回眸望,童话土中埋。都是小呆呆。珠珠酸泪甜甜笑,些些闲事挂心怀。”是一件过去了几十年的被岁月用旧了的往事;第二件事:“草犹淘,花更野,树还乖。”是带着童年影子的现实中的事;第三件事:“那朵美,春风曾等待。这畦梦,阳光来灌溉。深浅爱,列成排。”是现实中的梦境,是梦境中的现实,是童年来到现在,是现在返回童年;第四件事:“如烟岁月飘然远,斜风细雨印苍苔。路仍长,题未解,谜难猜。”是童年又返回童年,梦境又回到现实。这首词是写自己,也像是在写人生。我敢说,每个读了这首词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感觉,翻出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梦境。这旧事,是高昌诗中,加了盐腌制后下酒的影子,是自己的故事,也是在看别人的电影。

三、底层苦难的思考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可翻译为: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第一个为人民说话的诗人不一定是屈原,但第一个为苦难人民流泪的伟大诗人一定是屈原。诗人多半都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屈原是这样,杜甫也是这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实,“哀民生之多艰”,为广大群众着想,说他们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是古今诗人的美德。诗人通过对底层生活的书写,更加了解人民群众,更加热爱人民群众。同时,以自己的笔号召和提醒他人也这样做,这就是在增加社会的正能量。当然,只是靠赞扬式地书写并不全面。诗人有时还要对社会的假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甚至要以笔代剑,以血为墨地进行战斗。我们看高昌笔下的几件事:

一是毒奶粉事件。大家知道,2008年9月,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后来,还有一些关于毒奶粉的其他报道。对于这件事,高昌有过发人深省的思考:

火满胸膛泪满腮,怒听毒奶祸婴孩。

玄机有迹中间隐,戏法无痕背后猜。

九派茫茫公道窄,四方寂寂我心哀。

每忧罂粟根难刈,恨遇光风又再开!

2)当以70%为上限,以理想梯形槽参数制梯形槽电枢可选择比以传统法所制梯形槽电枢规格较粗的漆包线,而电机热负荷可降低7%。

(《毒奶叹》)

“火满胸膛泪满腮,怒听毒奶祸婴孩。”作者先是怒火中烧,泪流满面,以满腔热忱同情受害婴儿。旋即开始怀疑这件事情的背后原因:“玄机有迹中间隐,戏法无痕背后猜。”他似乎在说,这损害他人利益的事件,一定有背后的隐情和少数人获取暴利的黑手。随后,作者拍案而起,发出了“九派茫茫公道窄,四方寂寂我心哀”的呼喊。“九派茫茫”,“四方寂寂”,许多人对这样的事件还很麻木,没有反应,认为事不关己。所以才感叹“公道窄”,“我心哀”。最后,作者写出了更大的担忧:“每忧罂粟根难刈,恨遇光风又再开!”通过这件事情的举一反三,我们是否应该警惕更多更严重的毒奶粉之类的东西?我们是不是要把生长“罂粟”的条件根除掉呢?其实不是事不关己,应是事事关己。这么一想,让诗人的社会责任感愈发沉甸甸的。

二是瓜农邓正加被打死事件。报载,2013年7月17日上午,在湖南省临武县城,瓜农邓正加与城管冲突后倒地死亡。有目击者称,“七八个城管围殴邓氏夫妇,并用卖瓜的秤砣重击邓的头部”;7月17日下午临武县官方发布的通稿说法则是,“临武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与南强镇莲塘村民邓正加发生争执,邓突然倒地死亡”。对于这件事情原因和始末,网上有许多报道,这里不必再论。我想说的是,诗人高昌对这件事的思考。请看他的《挽瓜农邓正加》:

赫赫声威赤日炎,小摊偏惹大人嫌。

果然世上秤砣硬,怪道西瓜不敢甜。

千古伤心邓正加,冲冠一怒为西瓜。

可怜十万人民币,稳得高衙几帽纱?

古传苛政猛于虎,权力能关笼子乎?

秋水长天清一色,春风送暖到无辜。

小小绝句,无法叙述事情的原委,只能算作是这件事情的“读后感”。第一个“读后感”说:光天化日之下有人打死了瓜农,被打的是“小民”,打人的是“大人”;胳膊扭不过大腿,脑壳硬不过秤砣。古代有个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当下有个西瓜农,怪道西瓜不敢甜。第二个“读后感”说:史上有“冲冠一怒为红颜”者,今天有人“冲冠一怒为西瓜”。小事闹大了,惊动全国人民,也惊动了各级领导,所以有人开始担心了,闹心了,费尽心机想把这件大事化小、化了。报载,有关部门赔偿款89.7万元,并有人告诉邓正加的家属,晚入葬一天,就从赔偿金中扣十万元。有人害怕因此事丢掉自己的“纱帽”。第三个“读后感”说:“苛政猛于虎”自古有之,权力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关进笼子里”?让“长天”时时都像秋水一样澄澈,让“春风”温暖到每一寸土地。作者高昌在这三首小诗中,有对死者的哀悼,有对打人者的谴责,也有对官员腐败的鞭挞,更有对广大百姓的深爱。

三是矿难的事。前些年,矿难屡屡发生,高昌写过一首长诗《哀矿难》,发出了“老板只识人民币,险情充耳若罔闻。彼君子兮不素餐,此小命耳值几文”(节选)的慨叹,对矿难受害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是啊,矿难屡屡发生,屡屡发生就屡屡整改,屡屡整改后,矿难还是屡屡发生。这不禁让人想起李鸿章和曾国藩的一段故事。相传,李鸿章在攻打太平天国时屡屡失败,没办法就要向朝廷如实禀报:“屡战屡败”。曾国藩看后建议改为:“屡败屡战”。这样一改,不但没有受到朝廷的处罚,还得到了嘉奖。现在,依然有一些不作为的官员却玩着“屡败屡战”的文字游戏,以蒙混过关,并从中继续捞得好处。过着不稼不穑,照取禾三百亿;不狩不猎,照庭挂悬貆的硕鼠生活。这不仅让我想起高昌的《某豪宅》:“雅舍精园不染尘,稻粱菽麦莫相询。珠帘翠幕酣公仆,早忘苍生是主人。”“早忘苍生是主人”,说得多好啊!正是有这样一些不作为,甚至是乱作为的官员存在,我们的许多该办好的事情却没有办好。

高昌的诗词,有许多优点,但感觉最大优点就是透着作者真诚、善良、美丽的灵魂,透着作者的一腔正义感。可以说,这是作者诗德仁厚。高昌的视野很宽,但他关注最多的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所以能够说出“回首风光在底层”的感悟。前面说了,“回首风光在底层”是透着作者灵魂的视角,这个视角值得所有诗人认真思考。

(作者系《中华诗词》副主编)

责任编辑:巴晓芳

猜你喜欢

高昌底层胡萝卜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扶贫杂感
吐鲁番巴达木墓地出土隋五铢辨析
推理:谁最粗,谁最细
玄奘行经伊吾考
案上水仙(外二首)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