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语”词源试探

2016-12-04黄河清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浙江绍兴312000

中国科技术语 2016年2期
关键词:术语定语

黄河清(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浙江绍兴 312000)



黄河清
(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浙江绍兴 312000)

摘 要:19世纪前期,在马礼逊的词典中,英语中的term被翻译成“名字眼”,这可以看作“术语”一词出现的前奏。甲午战争后,在大批日语词传入中国的大背景下,“术语”一词在章炳麟的译著中悄然出现。

关键词:术语,名字眼,学术语,定语,专门语,专门用语,学术用语

《中国科技术语》是笔者常看的一本杂志,每每看到这个刊名,总不免对“术语”一词自我发问:“术语”何时产生?来自哪里?最近有机会接触一些史料,追寻了“术语”以及相关词语的踪迹,现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汉语大词典》在“术语”条下提供的书证有两个:第一个取自胡适的《国语文法概论》,第二个取自叶圣陶的《倪焕之》[1]。《国语文法概论》的书证是:“到这个时代,术语也完备了,条理也有了,方法也更精密了,故马建忠能建立中国文法学。”从这句话看,胡适使用“术语”这词已经很娴熟,不需要对它做额外的解释。实际上在《国语文法概论》中,胡适使用“术语”共有6次,并且其词义与今天使用的并无二致。这说明当时该词的词义已经固定,应在1921年《国语文法概论》发表之前就已经有了。

显然,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1921年之前,而不是1921年之后。当然这得感谢《汉语大词典》,它给我们的探索指出了方向(顺此一提,现在个别学者,在探索词源时,常常指责别人所给出的词语书证偏晚,其实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即便是晚,也是他人努力的结果,再说毕竟还是给出了具体的时间,使后人的探索有了基础,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才是)。不过,接下来的工作还不是很轻松: 1921年之前的文献浩如烟海,从何入手?经验告诉我们,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去寻找一条比较便捷的通道,譬如通过辞书去寻找词语的蛛丝马迹。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把时间提前一个世纪,在1822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的《华英字典·PartⅢ》“TERM”条中我们见到这样的文字:“A term or particular name or expression,名字眼.”[2]应该说,“名字眼”是将term一词汉译的比较早的一种尝试,它为“术语”一词的出现吹响了前奏。此后,在19世纪中期,英国医生合信(Benjamin Hobson)在几本介绍西方科学的论著中提到了术语问题,但他没有给出有关术语的汉语名称。邝其照的《字典集成》是中国人自己编的比较早的一部英汉词典,先后在1868年和1875年出过两个版本,但两个版本中都将term翻译作“字”而已[3-4]。

到了19世纪末,情况出现了变化。在1898年的《清议报》上我们有了新发现。该报第二册载有《日清协和会》一文,其中有“学术语”一词:“本会豫期以妥当文字,译所谓学术语者,类集作为字典,使两国学者不迷多歧。”[5]“学术语”来自日语“学術語(宅くじゅつご)”。

此后又一年,即1899年,《清议报》上又出现了“定语”一词,其意义与“术语”很接近:“一人者,法律学之定语,盖谓一私人与国家无涉者也。”[ 6 ]“提议案之被采用,谓之可决;被排斥,谓之非决,即议院之定语。”[ 7 ]

《清议报》为梁启超所编,其中大部分文章为梁撰写或翻译,因此,“学术语”“定语”二词都可看作与梁有关。

应该说,到了这时,离“术语”一词的出现已经为时不远了,而事实也是如此。1902年,章炳麟翻译了一本书,叫《社会学》。他在此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所始,在同类意识,俶扰于差别觉,制胜于模效性,属诸心理,不当以生理术语乱之。”[ 8 ]

1902年,章炳麟在日本寄寓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馆,而梁先前使用过“学术语”一词,所以,章文中出现“术语”一词,可以看作章一人所为,也可看作与梁有关,但真实情况如何或许永远是一个谜了。

不过有两点是很显然的:(1)“术语”来自日语“術語(じゅつご)”。章炳麟使用该词是受了日语的影响;(2)此后“术语”一词在汉语文献中逐渐多了起来。首先是《新民丛报》,例如:1903年第二十五号:“此书以英文、东文参酌译出,其中术语、名词多沿东译。”[ 9 ]1903年第四十二、四十三号:“学者探索其原因,而立术语以剖明之,遂有一源论派、多源论派之分。”[ 10 ]1904年第四十九号:“其本学中之术语,则东译、严译择善而从。”[ 11 ]1906年第七十三号:“凡学问上之术语不得不审也。”[12 ]

《新民丛报》之外,在其他刊物、论著中,我们也见到了“术语”一词:1905年10月20日《民报》:“试考其术语上之应用,其思想纷乱,所以生无穷之抵触。”[13 ]1907年孙佐译述《生理卫生新教科书·编辑大意》:“此书所用之术语,悉从近时最通用者。”[14 ]1913年白鹏飞译述《工业常识·凡例》:“工业术语之晦涩难明者,于附录中皆有注释,且附英译。”[15 ]

不仅如此,“术语”一词还在词典中出现,例如:1906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商务书馆英华新字典》:“Nomenclature,要语字汇,术语字汇。”[16 ]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除了“术语”,当时还出现了其他相关的词语,例如:

名词:1902年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此论简略已甚,于学科原理无余地可以发明,而所用名词,又多为寻常书籍所罕见。”[17 ]

学语:1903年汪荣宝、叶澜《新尔雅·释生理》:“带赤色而为运动之要具者,谓之筋。筋,肉也。俗语语之肉,学语谓之筋。”[18 ]

科学名词:1904年5月29日《绣像小说》:“又有些科学名词,足下虽懂得外国文,只怕还看不下去。”[19 ]

专门语:1908年颜惠庆等编《英华大辞典》“Term”条:“a technical term,专门学之名辞,专门语.”[ 20 ]

学术用语:1915年6月10日《甲寅》:“诚以学术用语稍一谬误,其流毒于政治、学术决非浅鲜。”[ 21 ]

专门用语:1947年4月25日《申报》:“这些所有的医学专门用语、科学名词,个个人都能了解。”[22 ]

上面这些词语中的“名词”“专门语”“专门用语”“学术用语”均来自日语,它们在日语中的对应词分别是“名詞(めいし)”“専門語(せんもんご)”“専門用語(せんもんよぅご)”“学術用語(宅くじゅつよぅご)”。其实,在日语中,“術語”是“学術用語”的简称,但在汉语中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因为“术语”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出现要比“学术用语”早。“术语”在日语中已经完成了缩略的过程,成为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词后才进入中国。

至此,有关“术语”及相关词语的考证暂告一个段落了,但笔者心里仍旧忐忑:“术语”一词在1902年之前的汉语文献中,是不是已经存在了?还望同道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3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984.

[2] [英]马礼逊.华英字典:第6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428.

[3]邝其照.字典集成: 1868 [M].大阪:关西大学东亚文化交涉学会,2013:93.

[4]邝其照.字典集成: 1875 [M].大阪:关西大学东亚文化交涉学会,2013:211.

[5]清议报馆.清议报:第二册[J].北京:中华书局, 1991:104.

[6]清议报馆.清议报:第十二册[J].北京:中华书局, 1991:723.

[7]清议报馆.清议报:第十七册[J].北京:中华书局, 1991:1071.

[8] [日]岸本能武太.社会学[M].章炳麟,译.上海:广智书局,1902:1.

[9]新民丛报:第二十号[ J].横滨:新民丛报馆, 1903:13.

[10]新民丛报:第四十二、四十三号[J].横滨:新民丛报馆,1903:21.

[11]新民丛报:第四十九号[J].横滨:新民丛报馆, 1904:15.

[12]新民丛报:第七十三号[J].横滨:新民丛报馆, 1906:20.

[13]民报:第一号[J].东京:中国同盟会,1905:16.

[14] [日]三岛通良.生理卫生新教科书[M].孙佐,译述.上海:商务印书馆,1907:1.

[15] [日]中村康之助.工业常识[M].白鹏飞,译述.上海:商务印书馆,1913:1.

[16]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商务书馆英华新字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06:346.

[17]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1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9:1.

[18]汪荣宝,叶澜.新尔雅[M].上海:明权社,1903:141.

[19]李伯元.绣像小说:第二十六期[J].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33.

[20]颜惠庆.英华大辞典[ 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08:1023.

[21]甲寅:第一卷第六号[J] .东京:甲寅杂志社, 1915:8.

[22]申报:第24852号[N] .上海:申报馆,1947-04-25 (7).

Traceability of“Shuyu”

HUANG Heqing

Abstract:The Chinese name for term was mingziyan(名字眼)at first,then from xueshuyu(学术语)to dingyu(定语),at last to shuyu(术语).As a Japanese loanword shuyu(術語,じゅつご)is firstly recorded in Zhang Binglin's Sociology in Qing Dynasty.

Keywords:shuyu,mingziyan,xueshuyu,dingyu,zhuanmenyu,zhuanmen yongyu,xueshu yongyu

中图分类号:H083;N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j.issn.1673-8578.2016.02.012

收稿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黄河清(1958—),男,绍兴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业余研究近现代汉语中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词语。通信方式: huang.1958000@163.com。

猜你喜欢

术语定语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一)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要点诠释
限定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区别——走出习以为常的关于定语从句理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翻译适应选择论下中医术语翻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