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书法用笔的重要性

2016-12-03李媛

大观 2016年10期
关键词:表现力中国画

摘要: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书法和中国画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寻其渊源,二者关系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画分离,但书对画的重要性远不可忽视,书写性用笔在绘画中的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关键词:中国画;书法用笔;表现力

一、书法与绘画的渊源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栗;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中国文字从象形起源,象形的抽象化即字,而象形的具象化即是画。从目前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其书画一体的味道:书法通过抽象化和概念化,从甲骨文演变成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字体,每一次演变,都表现出由繁到简的一个趋向,通过这个过程,文字成为了点画线条所构成的固定符号;而绘画则是在人类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将简单的象形图案越来越复杂化。例如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只是以简单剪影形人物的形式描绘到陶器上,随着时代的推进,人类的思维越来越理性化,开始逐步的研究人体结构,将人物画趋向写实。

二、绘画与书法的独立与共通

由于书法由单纯的文字构成,所以在视觉上,书法需要处理的问题则单纯的多,并不像通过具体事物来表现的画面显的丰富,所以艺术家通常把注意点放在了构成文字的线条上,在对于毛笔轻重缓急的使用中,线条的丰富性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通过两汉,魏晋,唐宋的不断发展,书法已有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其不同形态的线条表现也被挖掘出来。

绘画则更侧重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对图形的分析。在谢赫六法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概念,绘画并没有把线条放在一个最高的位置,用笔只是众多环节的一部分。书法当然也会重视气韵生动和经营位置,但是这两点都是通过用笔去表现出来的;而绘画是以应物象形为出发点的,但是,在中国绘画中主要是以线作为造型手段的,因为线条是最直观,最简练概的表现物象的形式,中国画注重线条的力度,书法则注重用笔的的笔力,二者不谋而合。到了宋代、元代绘画出现了一个历史高峰后,赵孟頫正式的提出了书画同源的理论,试图再次将二者回归结合,以两者之高度合二为一。他在《枯木竹石图》中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在这里,赵孟頫强调的是:中国绘画应以“写”代“描”,以书法的笔法进行作画。

三、书法入画的重要性

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中以后,使得元代画坛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构成画面的线条更为丰富,更为有主观的表现力。元四家是个成功的例子,他们不再是北宋的格物,而更趋向于内心的世界,通过对用笔的主观改变。艺术家的作画的情绪被瞬间的释放出来。使画面不再是以前先构思后完成的产物,产生了很多即兴的效果。黄公望所作《富春山居图》水墨笔力老到,简淡深厚,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元画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邹之麟题识谓:"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王羲之)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到了明代这样的用笔方式得到了更大的释放,由于草书入画,随着速度的提升,个人的性情得到了更好的体现。青藤白阳将草书入画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此时的艺术家不再是元代那样温和的表达自己,而是更直接的反应自己的情绪,把内心彻底的释放出来,这样的方式,虽然使得画作的失败率加大,但也产生了众多意想不到的结果。"青藤白阳"指的是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徐渭(自号“青藤居士”)和陈淳(自号“白阳山人)”,被后人合誉为“青藤白阳”。徐渭擅长行草,将草书引入画中,用笔奔放自如。《墨葡萄图》是水墨大写意画,墨法变化多端,用笔狂放,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出神入化。陈淳少年作画,初学元人精工,中年以后,笔墨放纵,现存作品《竹石菊花图》、《葵石图》等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

到了清代由于重碑抑帖的潮流,二王体系进入一种颓势,拥有金石味的北碑,篆隶又一次卷土重来,进入了历史的第二次高峰。通过金农,赵之谦,吴昌硕等人将金石线条的融入,画面又多了一份古朴稳重和沉着大气的感受。

从千年的绘画史料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书法线条和绘画的结合具有两点益处:一是线条的情绪化带动气艺术家对整个画面的情绪,使画面更具有生命力。二是线条的的变化使得画面的变化更为丰富,更为主观化。走出了以前以应物象形为主要前提的绘画方式,释放了艺术家更多的思想内涵。

四、结语

书法和绘画不但在起源,用笔技法方面有类似之处,在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审美要求上也有良多相通之处。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纠缠千年,同源而出,互通互融,却又各自为战。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许多优秀的书画家都具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他们借助书画的共通性,将书法用笔引入绘画,在自己绘画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前行。书法对绘画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一幅好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画美,字美,人格更美。所谓“字为心画,画由心生”,书、画、人完美的结和,才能达到绘画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余剑华注释.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彦远.书法要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李媛(1992—),女,汉族,宁夏固原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5级人物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研究。

猜你喜欢

表现力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感受绘本魅力, 发展幼儿表现力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纤变墨画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