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审美刍议

2016-12-03邓楠

大观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美术史山水画中国画

邓楠

摘要:山水是自然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它曾作为绘画对象,推动山水画的发展。它也曾给人以精神上的审美愉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心灵的栖息地。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山水画真正独立于东晋至南朝时期,同一时期,也涌现出歌颂山水美之美的山水诗。美术在此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的理论体系,多强调山水画真正的价值在于“畅神”,以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美认识达到一定阶段,追求自然山水的同时,涌现出一批风格各异的山水画种,为中国山水画的传承做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山水;山水画;中国画;美术史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至今,人们对山水总是寄以深厚情谊。最初,自然山水仅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从自然山水中汲取所需物质,在此期间,久而久之,人们被自然山水之美所吸引,将其视为审美对象,起到怡情的作用。再加之思想意识的成熟,人们常寄情于山水去抒发心中的感慨、抑郁之情,它便成了心灵的栖息地。对山水的倾诉,主要有写诗作画两种。山水诗与山水画的产生可谓是在同一历史时期。山水画相对于山水诗而言,更能直观地将山水外在之美以及画家对山水的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山水画自萌芽到成熟历程久远,最终自成体系,在画坛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下面,我将介绍它璀璨的发展历程,见证它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作为自然风光的山水

众所周知,中国是拥有几千年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可谓是人文荟萃。当然这辉煌的背后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许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吧,自古以来我们就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共生的统一体,不可分离。也许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文化的完美结合才孕育出如今异彩纷呈的中国山水文化。大自然用生命绘出一幅幅奇景,如母亲般哺育一代代炎黄子孙,山水之美不仅仅是外观的壮丽秀美,更在于它的生命性。我们眼前的名山胜水,它们巍峨,不可一世,或许高傲得让我心生畏惧;它们或细腻,亲切温柔,让我不禁投身于它的怀抱。这就是中国千姿百态的山水,闪耀着奇异的色彩,是大自然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瑰宝。

不论是古人还是如今的我们,亲近山水,追求自然之美,是我们一直的欲望。古人大多追求“高山流水,小桥人家”的世外桃源,以此陶冶情操、抒发情思,于是乎就有了借景抒情的古诗;古人游历山水,用画轴记录山水的点滴,于是就有了山水画。于我而言,谈及山水,我总会有种心旷神怡的空灵感,我曾陶醉于江南水乡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惊艳之美;也曾被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气势所震撼;但也曾登高望远,心中骤然燃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自古以来,先辈们就大胆探索山水的奥秘,正如北魏晚期郦道元甘愿放下安逸舒适的生活,跋山涉水游历群山遍野,他以严谨的态度,亲历亲行,追本溯源,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湖泊,给后世留下了旷世名作《水经注》。其实文人墨客沉溺山水,不仅是痴恋山水美,更多的是抒发情感。于山水清幽处,或宁静致远,与友偕行,只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美也”;于山水静谧处,或悠然自得,对酒当歌,只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山水清秀处,或豁然自达,饮酒对弈,只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豁达自在的背后是文人墨客的失意、抑郁等情感的真切流露,也许只有在那山水盛景处,一切的世间世事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画上圆满的句号,也许这是种逃避,但在这逃避的背后是有志之士的无可奈何,而浮现他们眼前的是“青山绿水浩然归”的幽雅清静,不谙世事之静美。对山水的倾诉,文人骚客多以文字形式将其颂扬,以表达胸中之意气和对自然山水的深切热爱。于我而言,作为一名美术学院的学生,对山水自然是一见倾心,它的美尽在笔尖,一幅幅不需要浓墨重彩修饰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它宛如西子,美在“淡妆浓抹总相宜”,而这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更能直观的让我们体会山水的韵味,感受它的秀美,记录它最美的时光。

二、作为绘画对象的山水

起初在西周时期,在帝王的冕服就曾出现过山川的样式图案,这在当时仅属于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山川等图案仅仅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对于山水画何时成为独立的画科,汉代刘褒与东晋顾恺之就此问题都争议一番,但证据都不够充分。迄今,以我们大都认为山水画真正独立于东晋至南朝这个阶段。其实就这个话题,我认为山水画与山水诗同样都能表现大山大水的艺术,它们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想先谈谈山水诗的萌芽。其实山水画与山水诗它们是同时产生的,正如谢灵运与谢眺,我们大都知道他们是画家,其实他们还是山水诗人。由此可见,文学的发展常常先于美术,但冥冥之中会影响美术,二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而对于山水画的产生,我便有自己的看法。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人大都知道,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山川美的意识并不浓厚。当步入阶级社会之后,就更难看见绘有山川形象的纹样,总之就是不认识自然美。直到东晋南北朝这一阶段,艺术家寄情山水产生情感的共鸣,渴望将其表现出来,于是山水画就涌现了。所以我认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对自然美的认识促进了山水画这一画种的产生。如今,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但山水画真正兴起却在东晋南朝之时。但是,理论联系作品论述中国山水画的宗炳和王薇被认为是山水画论的开端。古人纵情山水,以画抒情,在于山水画“畅神”的功能,给予人精神上的愉悦。正如在他们认为观赏四季美景的山水画,是非琴瑟及宝玉可能堪比的。

三、作为审美对象的山水

这些风格的更替,与人们思想意识的差异有一定关联,记得元代人物画大师赵孟頫曾提出“作画贵有古意”,也许冥冥之中注定了画种的传承,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流传的先古佳作都会对后世画家予以一定的影响,而后世画家感悟画中寓意、探究参悟其笔法再加之自己情感予以融合,创作出又一批新作品,这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正如山水画这一画种的流传,它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艺术来源于巫术,巫术又是原始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艺术与劳动生活关系就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实,中国山水画的源头可以跟着历史的年轮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早在新时期时代马家窑半坡类型的彩陶文化中,就出现了描绘简单山水图案的彩陶,彩陶上的水波纹、山川纹用笔流畅、线条奔放,具有极强的装饰艺术感,这也许就是原始人类对山川自然美的感悟。从汉魏时期的壁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绘有山水的痕迹,但是在那个时期,山水仅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起衬托作用,其画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如画山石,树干与叶子只勾染,画水也简单地多用线,总之多方面处于幼稚阶段。到了东晋,被称为“画绝”的“六朝四大家”之一的顾恺之在《论画》中曾提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可见,山水画地位已骤然提高,成了与人物画相提并论的独立画科。顾恺之,宗炳,王薇等大家陶冶于山水美,那些名山大川,江河湖泊予以世人精神上的愉悦感,满足人们心灵追求与向往,他们编写画论专著也正是阐述山水功能,肯定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在公元581—公元960年,正值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古代绘画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在历史的长空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受统治阶层的青睐,绘画创作风起云涌,天南地北的画家相互交流探讨绘画技巧,这个时代为画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机会,正是这一时期,不同题材不同种类画种大批出现,而山水画也正是在这个浪潮中一些画家开始投入山水画的独立创作。如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它正是独立山水画出现的里程碑。展子虔的《游春图》画法独特,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在此基础上,创“青绿山水”,使其成为中国山水画独具风格的绘画体制。在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唐朝,山水画逐步走向了成熟阶段,并形成了两大绘画体系。一则是以“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另一则是以王维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的“水墨山水”。再之,李思训父子改变绘画形式,以山水为主、人物为辅的绘画形式,并用青绿勾染,就成了流传至今的“金碧山水”,此画风亮丽生动,我们从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可以看出这种画风的特征,它把传统色彩的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与此相反,文人士大夫出身的王维,画山水以渲染为主,用笔豪放,线条流畅。就算是设色,也讲究素雅清淡,他的作品《雪溪图》恰恰可以反映这些绘画特点。这一切大都与画家的心境有关,追求恬静闲淡的生活,难怪苏轼称其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水墨山水”如果说是唐朝王维创立的,那么它的成熟阶段应当是在五代时期。在北方,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荆浩的绘画风格多描绘气势磅礴的北方山水壮观的气势,表达深远而又辽阔的意境美,有“全景山水”之称。而董源描绘的大都是平淡天真的江南山水,在幽静中增添勃勃生机。总之,山水自然的美对南北画派的绘画创作有莫大的影响。对山水美的追求,在北宋时期的绘画创作中空前兴盛。此时一批描绘水墨山水的画派涌现,北宋初期有以李成为代表的齐鲁画派和以范宽为代表的关陕画派最具影响力。二人绘画风格截然不同,李成善画烟林平原之景,追求清旷疏远之美;范宽则善用全景式的构图,以高峻的山峰为画面的主景,表现山川河流壮丽之美。北宋中期时,在绘画风格上布局多巧妙、变化多端。正如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就凸显“奇”,他画山石形如“鬼面”,真可谓“奇”、“怪”也。纵观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在北宋士大夫文人画家的努力尝试下,由写实走向写意,即强调“畅神”而忽略“形似”,更加注重画家的主观感受、情感交流,使水墨山水画更具有人性美,细腻动人。

四、作为心灵栖息地的山水

中国古代山水画,经历了历朝历代岁月的更替、变迁,仍风韵依旧。讲述了它源远流长璀璨历史的同时,我们更要探索为何文人墨客会对中国山水画如此爱慕,是它笔尖传承的神韵还是它与生俱来的韵味。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热爱古代山水画的美,也想讲述一下我自己的感悟。山水画创作来源于对山水艺术的灵感,首先要积累生活中的大山大水的俊美,也就是积累素材。大自然是素材的发源地,在这个一花一木皆是情的大自然,任何一个物件都是我们创作的素材,大自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美。再之,就是构思。艺术的创作过程需要认真构思,山水画的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只有精心的构思,注重画面具体位置,扬长避短,方能展现出优秀的绘画作品。不管是素描还是油画,凡创作过程,艺术构思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便是艺术表现。把之前的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就绪,最后将一幅画呈现在大众面前。总之,艺术的创作过程离不开艺术积累、艺术构思以及艺术表现。它们是创作的必要环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山水画创作过程也需以上几个步骤,在我个人看来,最重要的还是看心境。学过美术史的大都了解中国山水画这一画种的兴起,它的历史堪是千古绝唱。我们不难从山水画历史中发现,许多画家寄情山水,以抒发胸中之意气。与中国古代人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于“神韵”。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人物画创作过程中“重神轻形”一直是人物画最重要的品评之一,当然另一个标准就是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

五、结语

大山大水之美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泉,无论是以诗抒情还是以画传情,诗歌也罢、中国山水画也好,都离不开山水或波澜壮阔或清幽淡雅的美。仅通过对山水美的刻画足见祖国的锦绣河山的壮丽,它的美更是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真挚热爱。用艾青的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是呀,祖国大好河山如此之美,令人陶醉。她的美,不仅是外在的一片繁华更是内心的豁达。因为爱便想将此保留,唐诗、宋词、元曲对山水之爱慷慨激昂或婉约静美。而画轴更能给人以直接的视觉冲击,形象生动地展现眼前的山水之美。笔墨浓淡中描绘锦绣河山,只用简单的黑、白两种颜色却将这一片繁华尽收笔下。山水之美,美在纯洁,美在一腔热血。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节。古语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的旷达指引一代代先辈不向命运低头,笑看人生大起大落。我爱这大山大水,不仅是它外在的山川秀丽,更是它不谙世事的气节。山水皆有情,在它面前世间万物皆是空,我们需要静下心聆听山水的声音,像是与知己对话。山水作为我们身边的红颜知己,它的美需要懂它的人去细细品味,我爱名山胜水,更爱它的美好气节。

【参考文献】

[1]李茂昌.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美术史山水画中国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书画名人汇
郭诗奇作品
程灿山水画作品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明清美术史上一颗灿烂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