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传播价值与历史观的冲突及调和

2016-08-01罗楚颖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传播价值历史剧历史观

罗楚颖

摘 要:近年来,随着历史题材影视剧(正文中简称“历史剧”)的热播,中国历史剧创作行业取得了丰硕的结果,产出了大量具有观赏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如《步步惊心》、《甄嬛传》、《芈月传》等热门影视剧。这些影视作品基于历史事实,经过对部分情节的加工,从而迎合了大部分受众的情感需求。但是,部分历史剧呈现的错误史实也影响了社会的历史认知,学术界至今对其褒贬不一。本论文就历史剧的传播价值与历史观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期得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历史剧;传播价值;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引言:

历史剧一直占据着中国电视行业的大片疆土,在利益驱动与同质化竞争的情境下,部分创作人员矫作妄构,不惜违背历史真实性塑造故事,从而达到激化矛盾,强化情节的目的。在历史剧中,历史观的正确导向应当是以历史现象研究为基础,归纳出历史运动的规律,将其反照至影视剧创作的过程中。究其所以,历史剧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传播价值与历史观的冲突,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深入剖析后得出了如下三大原因。

一、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传播价值与历史观冲突的探究

1.追求商业利益,缺乏人文关怀

在影视行业的利益驱使下,影视剧创作一味追求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传播价值要素,而忽略了对于人物情感的描述,这便使得许多影视作品生硬冰冷,缺乏艺术感染力。其中,不少历史剧加强了对于权谋论的刻画,不断强调皇权专制、阶级区分与奴仆观念,封建主义的沉渣泛滥横行。同时,创导人员忽略了某些帝王的昏聩与残暴,他们往往拥有着“高大全”的影视形象。例如,罔顾武周时期的酷刑暴政,武则天是“敢为天下先”的奇女子。且不提雍正执政后期的“严猛”统治,他是用情至深的温柔帝王。在这种思想传播下,可能对受众的历史观念产生一些负面导向。

2.古典文化式微,大众文化泛滥

步入新时期后,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我们的传统理念遭到了巨大冲击。受众更愿意观看故事情节荒诞跌宕、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电视剧,历史背景的真实性与否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影响,古典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间已经产生“传播障碍”。《大明王朝》巧妙地解读了嘉靖年间的政治冲突,因其主线以朝廷政治斗争为主,故此失却了许多年轻受众。相反,与《大明王朝》同时段播出的许多古装喜剧却获得了收视佳绩,只因它们迎合了大部分受众闲散放松,寻找乐趣的心理。精英文化在物质利诱与流俗横肆的双重夹击下不得不退守防线,古典文化日渐式微,大众民俗文化占据了历史剧的主导地位。

3.编剧素质堪忧,个人观点浓厚

众所周知,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必然需要一个优秀的幕后团队。其中,编剧担任着剧本基石的作用。纵观当今历史题材编剧行业,矫作者有之,妄构者有之。在编剧于正执笔的系列历史剧《宫》中,竟然出现雍正皇帝被催眠术摄魂的荒唐片段,同时剧中也出现大量历史错误,比如将雍正年间皇子读书之处称为“上书房”,历史事实是道光年间才将此处更为“上书房”,此前都唤作“尚书房”。在当下创作氛围浮躁、逐利当先的影视环境下,要求创导人员如旧版《红楼梦》一般,花费数年精力潜心雕琢剧本,这样的制剧态度已再难寻觅。此外,部分编剧囿于自身对于历史的评判,怀揣着个人观点,创作过程中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无法辩证地分析塑造历史人物,也给历史剧的发展带来一定阻力。

二、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传播价值与历史观调和的策略

1.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调和

历史剧具有文学与艺术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以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为载体,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诸多历史细节已无据可考,需要剧作家进行想象与解释。笔者私以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剧应当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在合理想象中剧作者不能违背历史发展,违背历史规律。其次,历史人物的性质不可变更,切忌正邪颠倒,黑白混淆。最后,虚构历史细节等方面要遵循事件、人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和逻辑性。[1]

2.学术研究与大众传媒的调和

历史记载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但是不接受多方考证的史学观点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大部分受众而言,他们培养历史意识,吸收历史知识的途径大多来自于历史剧及其他文艺作品。历史学者刘后滨指出,“只有使学术研究和大众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双赢。[2]”学术界不应把自己的成果边缘化,而应把学术界长期研究出的成果,通过影视传媒这个渠道推销展示出去,这便需要影视界、史学界、新闻界各方面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3.精英化与平民化的调和

历史剧作大多是对帝王将相的故事刻画,或是庙堂之深,或是江湖之远,鲜少有表现市井人民的作品。纵观历史剧的发展,笔者认为其题材创作应该越来越重视平民化与普及化。剧本可从身份平凡的普通人入手,通过描绘普罗大众在社会底层的遭遇,经由影视艺术的表演形式加以渲染,从而引起受众共鸣。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创作工作,广泛收集大众的观剧需求与精神导向,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剧本创作。

参考文献:

[1]褚春元.背离与回位:当前历史剧创作的反思和对策[J].江海学刊,2008.(2).

[2]中国艺术报:http://old.cflac.org.cn/chinaartnews/2007-04/20/content_9843669.htm.

猜你喜欢

传播价值历史剧历史观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冰雪”APP内容设计与传播价值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中盐集团获评“最具传播价值中国民族品牌”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传播价值
习近平的历史观
微信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