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智能化转型网点管理者该干啥

2016-12-01廖江斌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智能网网点人脸识别

廖江斌

银行智能化转型网点管理者该干啥

廖江斌

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在3月15日政协会议发言:受益于互联网金融具有的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等先天优势,截止到去年底我国网上银行的个人客户达到了9.09亿户,网银业务替代网点业务比例已经接近八成,网银年处理业务量(笔数)达到人工网点的4.8倍。随着商业银行实施“互联网+”网点同步发展战略,建设高品质、个性化、智能化网点成为各家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伴随着银行智能化转型的悄然推进,互联网金融及自助设备的研发创新,银行物理网点的缩减撤并,银行人员分流裁员料将成为银行业的常态。银行不可避免要面对智能科技加速发展的不断挤压,落后的操作手段与系统将被取而代之。

智能化创新将对银行网点转型将带来重大影响。担纲智能化试点的基层网点管理者,怎样才能顺势而为有所作为——做一个科技智能时代的弄潮儿,需要在以下方面时时在状态、努力有突破。

趋势与时俱进 你不得不察

当前银行网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综合型多功能网点,办理结算服务和零售业务,具有对公与对私营销的全面服务能力;第二类是普通型网点,以拓展中高端零售客户和小微企业业务为主。银行网点已经经历了两代转型:第一代转型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由“厅堂营销”转移到经营中高端客户为重点,更加关注效能产出,将银行资源的重点投向能够带来80%业绩的20%中高端客户上,建立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理财中心;第二代转型以客户关系经营与营销技能提升为目标,重视营销行为持续性,建立销售活动管理体系,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成为主营销阵地。

虽然经历了二代转型,银行网点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片面追求面积大、布局广、业务全,特色不足功能雷同,业务种类变化不大,营销能力不强,手段缺乏个性,服务质量不高,客户体验不足,技术创新滞后,线上和线下整合能力较弱。临柜操作无法运用平板、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全方位营销,依靠PC机与内部系统,业务创新难有质的突破,服务水平提升难以与时俱进。

最新一轮网点转型的目标是,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化转型之路,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使网点服务效率、服务质量、营销能力、用户体验明显提升,发掘和发挥网点更多价值。银行主动适应互联网科技创新迭代趋势,对网点进行“互联网+银行”业态的重新打造。智能化建设不是单纯网点改造、技术升级,而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引领,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体验提升、服务转型——通过集成必要的关键技术,如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语音等技术;投放使用智能网点和设备,以新型的智能型网点与自助柜台为方向,智能化网点建设将对银行带来双重影响。一是传统的临柜服务和大堂服务都可以被智能设备所替代。在不断挤压或取代传统操作的银行员工的同时,网点面临岗位调整和冗员裁汰的难题。二是在网点智能化转型中,在减轻银行柜面压力的同时,为调整临柜人员增强销售力量提供了可能。网点将实现由交易结算中心向销售服务中心转变,网点岗位调整后将不复存在或将成为现实。

智能网点在运营、营销、服务和管理方面均发生较大变化,银行目标服务客群不仅仍然要围绕20%的高净值客户,更要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和微信银行等渠道,实现对80%长尾客户的目标关注与营销深化。银行从以前的被动式等客上门服务,转变向客户提供预约的主动式服务;员工从“坐商”转变为“行商”——通过手持式设备,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移动式上门服务。银行网点服务从陌生接待变为人脸识别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客户进行个性化产品推荐。客户不仅可以享受体贴周到服务,还可享受其他跨界服务,如咖啡、儿童图书馆和超市等休闲与购物增值服务。

关注前沿技术 保持浓厚兴趣

据笔者对上海中国银行首家智能银行旗舰店的探访目击,智能网点与传统网点的柜台服务运营模式不同,核心在于将高科技应用于每台独具匠“芯”机具的设备。“智能银行营业厅内外配备智能化设备共25台,除了常见的存取款一体机、自助查询机、自助回单机等,此次更是引入了中国第一台票据受理机——票据通,上海第一台产品领取机。在智能科技型网点,人脸识别系统堪称个中攻守兼备的利器。在发动营销攻势时,对到“店”客户进行人脸识别与捕捉,在银行人脸数据库中对客户身份进行分析确定,由识别系统将客户信息自动推送给大堂经理、客户经理或网点负责人,他们通过手持终端+POSS机,连接交易信息、账户数据,对客户进行现场服务与精准营销,使得银行营销从“经验依赖”向“数据依据”转化,掌控客户行为、洞察客户感情、预测客户需求。料想将进一步增进VIP客户的体验和粘性。人脸识别系统同时还可以跨网点进行线上线下搜索,进行数据收集、整合分析,分析客户偏好、识别其所属客群的需求,帮助本行员工进行交叉营销。人脸识别系统特别适用于贵宾客户服务。网点将因此成为精准营销应用的试验田。

在防范金融风险与外部案件时,网点启用人脸识别技术办理开户及风险业务评估,员工可以根据外置摄像头自动采集、检测和跟踪客户脸部特征、甄别客户的身份信息,并与公安系统内预留照片进行比对核算出相似度,决定是否直接通过核对或是换人重新复核。识别过程可在几十秒内完成,既提升了柜台办理业务速度,又保护了客户的隐私。对于疑似冒名开户可直接告知其人脸识别结果,要求其提供辅助证件或劝离。借助于人脸识别技术,还能够拓宽自助设备的业务范围,例如M IT设备支持银行卡开卡、信用卡激活、网银手机银行签约等业务。客户开立个人银行卡,自动利用人脸识别系统、采集指纹系统,为客户办理业务仅需要两分钟,也可应用于客户经理外出发卡。据统计人脸识别技术可提高银行柜台30%的效率,平均缩短客户40%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VTM设备是智能银行的另一亮点,不仅可以办理查询、转账等ATM机常规业务,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协助客户自助办理开户、电子签约和充值缴费等多项业务,延伸服务时间,缓解柜台压力。借助于RFID射频技术客户识别,辅助于建立精准营销体系,当VIP客户来网点第一时间完成准备工作,调取基本信息、资产信息、历史记录等数据。

银行智能网点将作为Bank3.0时代渠道转型与生活场景化应用的载体,通过多媒体识别技术,使客户对金融产品的理解与购买更加形象饶有趣味,网点通过集成触摸屏、i-Pad将银行“搬进”咖啡店,打造轻型化咖啡网点。互动营销桌提供多种计算器,便于客户购买决策。微信打印、产品领取机、智能填单、多媒体互动体验机、互动体感屏、自动填单台、远程专家平台、综合柜员机、生命周期墙、智慧理财规划桌等新设备已经走进网点,有待我们去了解与尝试。

线上联动线下 关键在客户体验

在网点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银行只有面向未来积极应变。虽然“互联网+银行”对网点带来强烈冲击,但是物理网点机构只需迈出智能化关键一步,就能保持客户交易主渠道的优势不被撼动,内在连接最为关键的在于建立O2O线上功能与线下服务联动推进,将线下网点与智能设备与线上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高端客户吸引到网点,将普通客户分流向电子渠道。线上渠道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客户,借助微信、微博社交网络,实现业务预填、预约;线下渠道落实对客户优先级、差异化服务,设置网点二维码体验墙对应每项服务,客户通过智能手机移动端扫描,就可以获得产品信息或购买产品,并且在社交网络与好友分享并互动推荐。

数据显示,中行该网点智能升级后,高峰时段客户的等候时间可缩短15至20分钟。客户只需在智能预处理设备上刷身份证,即可完成信息采集,由设备进行客户识别、业务分流、排队叫号。智能银行的机具已能满足客户的日常金融需求,基本取代传统网点的柜员操作。智能网点重点在“变身、跨界、混搭”,打造社交平台、提升智能体验,转变人们对银行的印象。智能网点的更多创新体现在第三方合作,开放场地资源,组织社交活动,例如开办金融类,理财讲座、子女留学辅导、黄金买卖、收藏鉴宝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客户社交与生活,使得客户更有理由走进网点,从而与银行建立忠诚、信任、稳定、持久的关系。

网点还会完善智能元素设计,综合目标客户群需求,实现改进服务流程,推进布局优化,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客户体验销售区。通过各种终端设备,让客户体验各类服务与产品,特别是营销人员通过运用不同设备,如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金融服务,对不同客户介绍不同类型产品,提升客户体验提升营销效率。整合提升高柜和低柜利用率,优化理财区提升中高端客户服务。整合大堂区加强客户和业务分流。优化非营业区提升中小微企业自助服务。随着4G、W iFi等互联技术升级,智能触摸屏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加快应用,网点通过提供移动无线上网,方便客户下载手机银行客户端,通过W IFI接入银行页面,现场体验网上银行各类功能,开展各类交易。网点还可以与周边商户合作,提供优惠券下载等增值服务,增强客户粘性。

落实成本控制 提高管理水平

智能网点作为基础经营实体,需要根据价值链进行可持续经营。传统会计核算体制对网点业务经营成本只能进行一般意义控制,对财务费用难以严密管理,哪些费用必须开支,哪些费用应由客户支付,哪些支出需要严格控制都不够清晰,容易造成经营浪费。智能网点依托于系统生成的数据可靠,有助于落实控制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随着网点智能化转型逐步到位,实施精确核算将有助于落实成本核算,管理者按项目核定标准,按收益匡算支出,量化各类指标,按人均包干费用。

作为智能网点管理责任人,提高素质很重要。要掌握与分管专业相关联的新知识、新法规;研究网点客户和市场;了解互联网+银行的趋势,掌握新型智能设备操作技能。提高艺术性是管理者永恒的命题,是竞争制胜的法宝。要敢管会管。敢管是胆识,会管是能力。既要管事,还要管人。要讲究管理艺术、管理方法,知人善任,用人之长,调动积极性,既让员工“认管”,又让设备“服管”。提升各方面素质,以能力水平赢得认可与赞同。了解掌握员工心态是“我要干”还是“要我干”。发挥参谋作用,调查测算数据提出岗位调整、人员分流、设备需求选型等建议。多观察勤思考,做到参之有道、言之有术,敏锐看问题,理智提建议,及时建言献策,发动员工集思广益参与网点智能化经营管理。通过有奖建议、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形成人人转型发展的氛围。

猜你喜欢

智能网网点人脸识别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人脸识别 等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人脸识别在高校安全防范中的应用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