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2016-12-01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俞方敏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对象经营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 俞方敏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 俞方敏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被审计机构的有关制度规定,对被审计人员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一种活动。工商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自1995年起步,经过21年的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严谨的审计流程和较为科学的审计方式,多次修订印发了《中国工商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审计办法》。以下是笔者作为资深的从业人员对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成因和如何提升质量所作的思考。

一、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不足

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是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一环,重点对银行所属经营机构负责人任职期间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对被审计人应负经济责任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但从各级行的审计方案、审计过程和审计报告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除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和审计报告冗长以外,主要表现为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对审计价值的把握较为粗浅。根据《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离任审计和任中责任审计,是基于各级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办理提任、续任、调任、转任、降职、辞职、免职、退休等事项前,按照《办法》的相关要求实施的审计。目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价值虽然冠以“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但通常的认识局限于“是制度规定的工作流程”、“是监管部门对领导干部任职资格审查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如何真正为决策者提供被审计对象业绩考评和职务任免的参考依据,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对银行经营管理发挥作用等问题缺乏深入思考。

二是对报告主体的指向模糊不清。相当一部分审计报告的内容存在“千人一面”现象,存在报告主体指向性错误。在审计事实方面,以被审计对象(个人)为主体,大量列举其履职过程中的工作思路、举措和业绩,且多来自于本人述职报告;在审计问题方面,以被审计行(机构)为主体,对发现的问题表述也停留在操作层面,未能说明存在该类问题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被审计对象应负的管理责任;在审计结论方面,未能围绕当前业务发展、经营管理特点、审计发现的个性情况,进行深入的提炼和总结,符合被审计对象个性的结论少,泛泛而谈的多,且在肯定成绩后指出存在问题时,又将问题主体指向了被审计行,主体概念一而再地发生错位。

二、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产生上述现象和惯性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从业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是“走过场”的错误认识。认为不少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前,被审计对象的去向已基本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只是种形式需要。并把上级行要求多利用非现场审计,精简现场审计时间和流程,提高效率也误认为是自上而下地放松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墨守陈规,应付了事”的现状。部分从业人员往往为完成任务而做,机械教条地执行《办法》规定,不清楚管理层关注重点的所在,缺乏应有的职业敏感性,导致审计结果不能很好体现出被审计人员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不明显,使管理层也逐渐失去对审计报告的参阅兴趣。管理层对审计报告的漠视,反过来又加剧了从业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度的下降。

要改变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如何才能为决策者正确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这是经济责任审计最直观的审计功能,也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初动因。二是如何才能激励各级管理人员更好地履职。要使审计报告的阅读者和使用者对审计对象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一目了然。三是如何根据不同时期经营管理的不同侧重点和决策者的关注点,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和审计内容,使审计报告能引起决策者阅读的兴趣。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审计效果,才能真正起到“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的审计价值,进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几点想法

要改观当前决策层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关注度不高,参考价值不大的现状,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作用,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是调整审计重点。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特殊的审计工作,与其他审计工作不同,审计对象是对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有决策权或重要影响力的高级管理人员,所以要突出对行长(或管理者)目标经营绩效考核情况的真实性审计,特别是要关注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客户数量等重要业务发展指标的真实情况;要突出对风险控制的审计,关注案件风险和重点业务风险的控制水平,要从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控制层面来反映被审计对象风险把握能力,改变以往从操作层面找问题的做法。

二是规范项目管理。在抽样阶段要建立统一的审计抽样标准体系,对经济责任审计样本抽样标准进行量化,减少抽样的随意性,增强审计的公平、公正性;在检查分析过程中要突出对审计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和样本的全流程检查,运用分析性测试和穿行性测试,通过样本推断整体,来反映整体管理水平。同时,要充分利用审计谈话和问卷调查环节,核实述职报告的相关内容。在报告形成阶段要精简审计报告篇幅,用同业占比的变化情况和指标增长速度来反映在审计对象领导下被审计行市场竞争力的变化情况,用行长绩效考核完成情况和排名情况反映审计对象对上级目标、政策、制度的执行力,杜绝以数据文字表述替代数据分析的做法,要适当精简审计事实中工作措施的篇幅和内容(因为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的审计对象述职报告对此已有详述)。

三是理清审计发现。强化对责任审计中所发现问题的风险研判,准确区分合法与合理、主观与客观、创新与违规的界限,对认定是重大风险并与之履职有关的问题要与被审计行或本人进行充分沟通后,再写入审计报告。对操作层面的问题要采用归类归纳的方法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四是精准审计评价。即出具的审计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带个人偏见;要借鉴内控评价对发现问题定性的方法,对审计评价的相关事项事先做出概念性定义或标准量化,避免审计评价不客观和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增强审计的权威性。如要事前规定、统一“显著/较好/一定/……”等定性评价用字样的适用标准。避免评价泛泛而谈或者评价有失公正的情况;要积极改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千人一面”状况,在审计评价中要总结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特点、工作特征及个性处事风格,探索从“德、能、勤、绩”不同维度对被审计人进行评价,审计评价内容主要为经营决策行为、经营管理行为、经营业绩、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情况。特别要明确评价主体,是被审计对象而非被审计行。使审计评价如同与每一位审计对象“外貌特征和性格品行”高度吻合的“人物肖像画”,为决策者正确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真正体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价值。

五是引用审计承诺。为提高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所需各项资料的严肃性和准确度,应引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做法,“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对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要求被审计行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承诺。

另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除了要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外,还是内控合规工作从经营管理视角切入基层业务前沿的良好抓手,通过与基层管理者的沟通交流、对基层业务操作的现场观摩,可以真正了解基层经营管理的真实状况、新产品和新业务推进过程中的管理缺陷、业务流程变化后风险点的转移变化等情况,便于真正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使风险管理工作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所以,各级从业人员应增强职业自信,立足审计价值和管理价值的挖掘,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审计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时期我行经营管理的不同侧重点和决策者不同的关注点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和审计内容,精准审计评价,协助决策者找出业务经营和内控管理的行家里手,放心大胆地使用人才。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对象经营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