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怒江州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12-01苏建永郭宝华

绿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产业核桃

苏建永,郭宝华

(1.云南省怒江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六库 673100;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云南省怒江州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苏建永1,郭宝华2

(1.云南省怒江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六库 673100;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分析了怒江州核桃产业发展中基地发展慢以及产量增长慢的原因。低海拔区域降水多、光照差、品种晚实特性以及种植管理粗放和投入不足是制约怒江州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主要措施建议:创新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产业组织体系,强力推进科教支撑体系,提升增效生产经营体系,加快配套建立信息以及装备与文化支持服务体系,以此促进怒江州核桃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核桃;产业;现状;提质增效;措施

1引言

核桃(JuglansregiaL.)名列世界四大干果之首,也是著名的油料干果树种,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丰富,且其中的脑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的保健作用[1],此外还可以提供制造高级家具的木材。云南核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北、滇中和滇东北等地区,核桃产业对云南当地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全国的核桃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3]。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区域内98 %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可耕地面积少,垦殖系数不足4 %,是国家级重点扶持县,也是云南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是怒江州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4],核桃在怒江州有200多年的栽培史,具有发展核桃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5]。

科学的提质增效技术,可以巩固核桃产业的建设成果,使之成为当地林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黄正忠等已对怒江州泸水县的核桃产业的提质增效技术进行了研究[6],但是目前,对怒江州整个区域的核桃产业的提质增效措施及发展对策还未见报告。本研究通过对怒江州的贡山、福贡、泸水三县17个乡镇、33个村、60块共计面积10 080亩的核桃基地有关立地条件、定植品种及来源、种植、树体与土肥水管理、生长结果、病虫害等情况调查,对本地核桃大树、古树资源进行了典型调查,分析怒江州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技术措施,为进一步提升当地核桃品牌以及核桃产业的发展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怒江州核桃产业从规模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研究区域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怒江州是核桃自然分布区,区域复杂而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大环境和异常丰富的小生境。长期以来,怒江州核桃种植多为零星种植,小规模的种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及90年代。核桃产业是怒江州发展山区经济、消除贫困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重点产业来培育。目前怒江核桃产业已初具规模,到2013年,全州种植核桃面积达185万亩,试投产面积59.6万亩,产量1 005.5万kg,已与周边大理、保山共同形成了国内知名的核桃主产区和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在怒江州的一些农村,几亩核桃树就可以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核桃树变成了“摇钱树”、“致富树”,80 %以上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群众生活和收入与核桃关系日益紧密,核桃产业在怒江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日益突显。

目前,在怒江的4个县29个乡镇均有栽培,核桃产业已成为带动怒江州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近年来怒江州各县由于产业发展速度过快、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服务严重滞后等原因,核桃产业建设也存在投产慢、产量增长慢等突出问题,核桃产业效益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多数老百姓尚未能从核桃产业中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发展积极性受到伤害,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已成为怒江州各级政府急需研究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3怒江州核桃基地投产慢、产量增长慢原因分析

3.1低海拔区域降水多、光照差

要实现核桃丰产、优质,必需选择适宜核桃生长结果的种植环境。云南核桃喜水、喜光、喜肥、喜温凉,对种植环境基本要求是:年均降雨量800~1 200 mm,年均温13~16 ℃,年均日照时数1 600 h以上,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但不同品种因其特性及适应性不同,对种植环境有不同要求。怒江州泸水、福贡、贡山三县地处怒江大峡谷区,境内山峦重叠,沟深谷狭,构成了极为复杂和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怒江峡谷贡山、福贡低海拔地段(海拔1 100~1 600 m)年均降雨量1 300 mm以上,年均温14~18 ℃,年均日照时数低于1 500 h,充足的热量,配合充裕的降水,十分有利于核桃树体营养生长与树冠形成,但容易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平衡,造成挂果推迟、产量增长慢,且低海拔地段光照不足也不利于核桃早果、早丰及坚果品质提升。低海拔地段降水多、光照差不利于实现核桃早投产、早丰产,贡山、福贡两县此海拔地段核桃种植规模大,是下一步提质增效需重点研究与突破的区域。贡山县、福贡县海拔1600~2000m地段相对于低海拔区域光水热条件更适宜核桃生长结果,泸水县海拔1700~2100m地段光热水条件适宜核桃生长结果。

3.2品种晚实

核桃按结果早晚,分早实品种(栽后2~3年挂果)、晚实品种(栽后5~6年始果)两大类。不同类品种特性不同,对栽培环境要求也不同,配套栽培技术也有差异。选择适宜区域发展的品种并采用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怒江目前主要推广漾濞泡核桃、云新系列核桃品种、新疆核桃品种等3类品种。

漾濞泡核桃占3县核桃种植面积的90 %以上,且多为2005年后陆续种植的,树龄5~10年不等,受品种晚实特性及特殊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如不加强综合性栽培技术措施管理,恐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进入挂果期、丰产期,是提质增效的重点。分区域表现:在贡山、福贡低海拔区域(海拔1 100~1 600 m),在较好立地和粮林间作条件下,表现出营养生长旺:5~7年生干径5~10 cm,8~10年生干径10~25 cm,15年生左右干径30~40 cm;试挂果推迟,产量偏低且增速慢趋势:5~7年生挂果株率1~5 %左右,株产果10~30个,8~10年生挂果株率20~30 %左右,株产果30~80个。在立地条件差、栽植密度大,以及管理差或放荒等情况下,5~10年生树,表现出生长偏弱,基本不挂果。在福贡海拔1 600~2 000 m区域,在较好立地和管理条件下,此品种生长结果情况趋向正常。在泸水海拔1 700~2 200 m区域,在较好立地和管理条件下,此品种生长结果正常。

云新系列核桃品种在三县有小规模种植。在贡山、福贡较好立地和粮林间作条件下,生长结果趋向正常;在立地条件差、光照差,以及管理差情况下,表现出生长弱,挂果少,病虫多。该系列品种对光照、热量、栽培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要求高,在怒江州应控制发展。

新疆核桃品种在三县有少量种植。总体表现出结果少,病虫多情况。该品种对光照、热量、栽培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要求高,栽培坚果品质较差,在怒江州大部分区域应杜绝发展。

3.3种植管理粗放和投入不足

3.3.1种植问题

种植问题主要涉及到立地条件的选择、栽培密度和品种纯度等3个问题。首先是立地条件选择,小规模种植零星栽植于房前屋后或地边、沟边,立地条件较好,现生长结果正常。与此相比的是,栽植于荒山荒地或石头旮旯中,以及与旱冬瓜(Alnusnepalensis)等树种混种部分,现或长势差或已消亡;此外,大规模栽植在农耕地中,立地条件大部分较好,而栽种于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核桃生长结果。其次是贡山、福贡大部份核桃基地栽植密度过大,多数每亩在30株以上,退耕还林种植部份每亩在70株左右,由于密度大,造成树间相互荫蔽,树体争光生长,大小不齐,严重影响生长结果。最后,大部份漾濞泡核桃基地品种纯度在90 %左右,但也有一部分基地漾濞泡核桃品种纯度不足50 %,主要原因是种植初期除萌不当或不及时,以及牛羊踩踏接穗死后砧木重新萌发等,需进行品种调整。

3.3.2栽培管理问题

目前区域核桃管理水平总体是粗放的、随意的,大体处在不修剪、不施肥、不防病、无技术、无示范状态。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老百姓第一次种核桃,对核桃种植管理认识较简单;二是缺乏对核桃经济价值的了解,对产业经济收益没有切身体验,主动管理意识薄弱;三是种植核桃的经济效益没有体现,对核桃产业发展缺乏信心和积极性;四是缺乏核桃栽培管理技术;五是林业部门缺少核桃专业技术人员,宣传、培训、示范等工作难以到位。

3.3.2投入与产业服务问题

投入与产业服务问题首先是产业组织协调不清,从而产业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示范带动、成效检查等工作力度不够。其次是产业的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技术示范、技术培训与咨询等工作严重滞后,科技对产业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远未发挥出来。最后是产业投入较少,除了提供种苗,配套的土肥水管理投入几乎没有,特别是对核桃产业至关重要的技术推广示范和技术培训资金无法保证,且存在多部门无序投入现象,资金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高效使用。

4对策与建议

4.1创新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建议研究制定“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核桃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逐步完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调控与管理及服务职责、职能;财政投入政策。明确投入方向、重点、方式,规范项目申报与立项、资金管理与投资效果评估;招商引资政策(土地、税收、信贷等)。引导国内外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流入怒江核桃产业;产业组织方式、经营体制创新与科教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政策;制定核桃企业扶持政策,特别是龙头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与考核政策;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明确农户核桃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政策;探索建立核桃林地流转、租赁、拍卖、抵押等政策。

4.2建立灵活高效的产业组织体系

怒江核桃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归结为“散、小”两个字,产业整体效益与竞争力难以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有必要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产业组织体系。建议现阶段,怒江州可大力探索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种植协会、农户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核桃生产基本单位或组织,关系可以是紧密的,也可以是松散的,但在伙伴成员间必需建立起信任、诚实和开放的合作关系,从而获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对这些生产单位或组织给予指导、协调,提供资金、技术等扶持。

4.3推进科教支撑体系

怒江核桃产业体系竟争力的强弱,效益的好坏,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科技与人才力量的强弱,必需从战略的高度来强力推进科教支撑体系建设:①组建怒江州核桃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构建高标准的创新条件平台,整合省内与吸引国内外人才资源,创建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对制约怒江核桃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政策与组织体系问题、市场问题等开展系统、持续研究与示范推广;②依托怒江州核桃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组建怒江州核桃技术培训与推广网络。构建必要的技术培训与推广软、硬件条件,不断提高培训与推广能力,并大力探索核桃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培训与推广管理与运行机制,走村入户开展技术示范与培训。加大怒江州核桃产业教育体系建设力度。依托州民族中专、职业高中,创造必要的经费、专业师资和实验实习条件,开设以核桃为重点的经济林专业,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实用人才;③大力扶持发展核桃民营科技型企业,以及社会化技术服务组织。资助种植协会、农户合作社等生产单位结合实际生产从事核桃实用技术开发。

4.4提升增效生产经营体系

怒江核桃生产经营整体效益低、竞争力弱,必需提升增效。突破口是改变现有粗放的增长方式,切实从重数量扩张,粗放经营,转移到重质量、效益提升,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核心竟争力的提高上来。

(1)种植方面。重点对现有大面积的低产低效林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大力推进山地核桃标准化栽培科技示范工程;大力实施千家万户科技培训工程;对品种混杂区域实施良种改造与纯化工程。

(2)加工方面。重点实施核桃采后标准化无烟烘烤工程;重点突破核桃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药品等产品的研发;以资本与技术为纽带,扶持核桃加工企业实现战略联合,加快核桃加工龙头企业或优势大企业的培育,实现大规模、大品牌经营,增强市场竟争力。

(3)市场建设与产品营销。加强核桃流通市场建设,建立区域性核桃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改善硬件设施,强化规范管理,引导壮大核桃经纪人队伍;扶持培育大型核桃产品营销企业,在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连锁大中型超市建立云南核桃产品展销专区;扶持优势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与交易会,强化核桃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国内外核桃产业与市场动态研究,及时向广大种植农户与加工营销企业发布权威的生产与产品供求、预测预警信息。

4.5加快配套建立信息、装备与文化支持服务体系

可将核桃种植归为第一产业,核桃加工归为第二产业,核桃信息、装备与文化支持服务体系总体可归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对核桃种植、加工产业发展有不可或缺的助力作用。建立核桃产业信息化,核桃装备服务业以及核桃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郑非.大理州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4):118~121.

[2] 李娅,韩长志.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2,30(4):162~167.

[3] 段绍明.寻甸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5):65~67.

[4] 尹海红,李益敏,叶志强.云南怒江峡谷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原则与特色优势种植业空间布局[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707~712.

[5] 徐艳梅.怒江州核桃产业发展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09(6):10~13.

[6] 黄正忠.泸水县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技术措施[J].林业建设,2014(4):33~37.

Present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al Countermeasures of Walnut Industry in Nujiang,Yunnan Province

Su Jianyong1,Guo Baohua2

(1.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ScienceofNujiang,LiukuYunnan673100;2.DaliBranch,YunnanInstituteof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DaliYunnan671000)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slowly development for base and production growth in walnut industry, put forward the main measures and advices obout walnut development.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altitude, more rainfall, poor light, more extensive variety later-matu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xtensive plantation management and inadequate investmen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striction of walnu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perfect system of the industry policy, establishment of flexible, efficient system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ong support system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system efficiency and speed up the matching information support service system, equipment and culture are main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walnut industry. The goal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alnut industry of Nujiang.

Key words:Juglans regia; industry condition; improv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1-0013-03

作者简介:苏建永(1983—),男,云南泸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怒江森林培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03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产业核桃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黄龙核桃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