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竹竿项目之基本技术动作教学

2016-12-01徐金尧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310014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竹竿节奏

徐金尧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310014)

跳竹竿项目之基本技术动作教学

徐金尧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310014)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开发系列文章(跳竹竿)-1

编者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明确指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作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竹竿舞,越来越受学生们的欢迎,对于激发学生参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激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竹竿舞不失为一项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的运动。为进一步推广竹竿舞,让更多的学校了解及加入到竹竿舞的队伍中,杭州师范大学徐金尧教授,根据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与学校体育教育实际需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阳光体育运动有效结合,采用教学方法趣味化、运动手段艺术化、活动形式群体化的创新手段,给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在开展此项目以借鉴,推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本刊将从竹竿舞跳竹竿艺术化教学设计、竞赛套路设计与创编、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套路设计与创编、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运动器材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启发更多的学校及一线教师开展民族民间体育运动。

跳竹竿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一项不受场地条件限制,不分性别、年龄,集体参与的运动休闲娱乐,具有集体性、艺术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观赏性的特点,现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校园阳光体育运动。

在学校推广开展跳竹竿项目,可以将民族历史文化知识、音乐舞蹈与审美艺术教育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中,使学生在竹竿分合的连续跳跃中共同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增强身体素质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另外,还可以在富有艺术激情的跳竹竿运动中,使学生感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感悟民族体育运动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永久传承和保护,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一、敲竹竿基本技术教学

(一)敲竹竿基本技术

敲竹竿是跳竹竿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在学习跳竹竿技术前必须先学会敲竹竿技术。敲竹竿的敲打节拍,主要借助我国民间生产、生活中各种敲打与叫喊节拍或音乐节奏,进行敲竹竿动作技术设计和创编,如,“长江号子”、“纤夫拉纤”或民间鼓乐等节奏都可用于敲竹竿节拍设计。敲竹竿一般由2~8名学生组成(大型表演除外),分成两排面对面相距4m左右,敲竿者可平坐、下蹲或跪于竹竿架正外侧,双手或单手持竹竿,听教师口令或音乐节拍,通过提、拉、开、合、碰、击等动作的交替组合,将手中竹竿互碰和敲击竹竿架发出铿锵清脆、整齐划一的竹竿敲击节奏声,其敲竹竿技术主要分敲单竹竿和敲双竹竿两种。

1.敲单竹竿技术

敲竿者正面站立于竹竿架外侧成下蹲姿势,单手持握竹竿(见图1-1),根据教学需要,采用1拍或多拍敲竿节奏,敲竿方法可采用上下或左右提竿连续重复敲(见图1-2)。为了方便教学和学生练习,其敲竿节奏变化一般控制在5拍之内。

图1-1

图1-2

2.敲双竹竿技术

敲竿人正面站立于竹竿架外侧成下蹲姿势,双手半握竹竿(见图2-1),不可紧握竹竿(见图2-2),以免在敲击过程中造成手指受伤。根据教学需要,采用2拍或多拍分合交替重复的敲竿节奏。敲竿方法可采用1合1分、2合3分、3合3分连续交替重复节奏,也可以交替重复更多分合节拍,如,采用敲双竹竿13拍,其敲竿节奏为2分1合、2分1合、3分1合、2分1合连续交替重复敲。另外,为丰富敲竿技术形式,同样的13拍,也可设计多种不同交替重复敲竿节奏的方法。

图2-1

图2-2

(二)敲竹竿技术教学

1.运用拍手操,培养敲竿动作节奏

在每次课的准备部分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围绕不同动作组合,设计创编简单有趣、方便有效、形式多样、节奏明快、便于在不同教学环境中开展的集体拍手操。通过练习拍手操,让学生顺利地进入基本内容学习,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使学生全身肌肉和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防止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用简单的节奏,多变的形式,使学生的肢体充分舒展,提高动作节奏感,营造教学环境,从而提高课堂的艺术性,让学生从中领悟体育运动魅力,学会科学运动方法,增强科学的运动意识,养成科学运动习惯。

2.运用渐进式教学,巩固敲竿动作节奏

在学生基本学会敲竿动作节奏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主题套路和敲竿技术的难易程度,设计创编多种敲竿节奏。首先,在开展敲单竹竿技术教学时,可以从1拍到多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敲竿技术动作交替重复练习,用于初始教学或准备活动,其目的是激发运动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强化敲竿节奏。在进入敲双竹竿技术教学后,可采用诗歌、民歌、中外经典音乐的节奏,练习交替重复敲竿技术动作,主要用于完整套路动作或节奏复杂动作学习,培养学生敲竿动作节奏,提高整体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着歌谣或音乐节奏进行敲竿动作组合练习,通过渐进式教学,培养学生敲竿能力,提高敲竿技术整体水平,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3.敲竹竿教学注意事项

握竿手法:敲双竹竿时双手握竹竿的外上侧,不能用手掌紧握竹竿,手掌紧握竹竿敲竿时会导致手指受伤,同时会影响竹竿敲击时铿锵清脆的节奏声(正确握竿方法见图2-1)。

敲竿方法:合敲时两竹竿应沿跳竿架横竿平行内移至两竹竿轻轻合碰,分敲时沿跳竿架横竿平行外移至间距40cm~50cm(见图3-1),然后上下提竿轻敲跳竿架横竿,上提竿距跳竿架横竿5cm~8cm(见图3-2),提竿不能过高,分敲移竿距离过窄或提竿过高会导致学生脚踩竿或勾脚,造成不必要的器材损坏或身体损伤,影响教学效果。

图3-1

图3-2

二、跳竹竿基本技术教学

跳竹竿技术主要由步伐和摆臂技术动作组成,主要步伐有进步与退步、踏步与点步、跨步与跳步、平摆步与平跳步;其手臂动作主要有前后摆臂、左右摆臂、上下挥臂、摆臂击掌、两手叉腰、扶肩或扶腰等动作。跳竹竿技术动作必须根据敲竹竿组合节拍进行合理设计,做到跳竿节拍与跳竿节奏统一,上下肢体与躯干协调。让全体学生在多变的节拍和自然的运动形式中,感受跳竹竿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跳竹竿基本技术

1.跳单竹竿技术

跳单竹竿技术简单,组织方便,易教易学,适合初学跳竹竿班级开展教学,便于消除学生害怕双竹竿夹脚的恐惧心理,避免不必要的踩竿导致运动器材损坏,造成运动损伤,能有效激发学生跳竹竿的运动兴趣,掌握跳竹竿运动节奏,提高运动效果。如,跳单副竹竿与进退步、点跳步动作组合设计,手臂随步伐前后或上下自然摆动;跳双副或多副竹竿技术动作,可与平摆步、平跳步和跨跳步动作结合,并配以手臂的上下挥臂和击掌的协调配合,达到跳竹竿技术动作完美组合,提升跳竹竿动作的审美艺术效果和体育运动价值。其基本跳法有:单竹竿原地手叉腰或双臂前后摆动连续跳(见图4-1)、单竹竿集体连续向前跳(见图4-2)、单竹竿双人面对面牵手转圈蹬跳(见图4-3)、单竹竿集体双臂胸前随跳跃节奏击掌跳(见图4-4)。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2.跳双竹竿技术

跳双竹竿动作是整个跳竹竿教学的关键技术,只要学会跳双竹竿简单动作节拍,就可进入复杂的跳法动作,教师根据已掌握敲竿动作节拍和跳单竹竿技术动作,采用双竹竿的1名学生进行前后换脚跳练习(见图5-1):练习者站在两竿之间,随敲竹竿的开合节奏,双脚快速蹬地跳起,并在空中前后分腿(成剪刀叉),然后前后分腿落在两竿间,连续快节奏重复动作,双手叉腰或双臂前后摆动;采用双竹竿的1名学生进行内外合、分腿跳练习(见图5-2):练习者骑跨双竹竿站立,随敲竹竿的开合节奏,双脚快速蹬地跳起,并在空中快速并腿,然后双脚落在两竿间,接着双脚快速蹬地跳起,并在空中快速左右分腿,然后双脚落在两竿外成骑跨双竹竿动作,连续快节奏重复此动作,双手叉腰或双臂前后自然摆动;采用双竹竿2名学生进行手拉手连续转圈跳练习(见图5-3):双人面对面手拉手,双腿骑跨竹竿,随敲竹竿的开合节奏,单腿依次蹬摆或双脚同时蹬地(按逆时针或顺时针)绕竿转圈蹬跳。通过跳法动作节奏和形式变化,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强化跳竹竿动作技术,让学生在大运动量中,提高弹跳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发展。

图5-1

图5-2

图5-3

动作要求:前脚掌着地,随敲竹竿节拍身体自然移动,身体重心不能后坐或脚后跟着地,以免影响动作节奏和运动效果。

(二)跳竹竿技术教学

1.开展集体花样教学,激发青少年学生的运动兴趣

为进一步提高跳竹竿教学的集体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在学生全面掌握跳单、双竹竿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可改变组织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如,多竹竿集体纵队扶肩向前跳(见图6-1):将练习者分两列成纵队依次扶肩站立竹竿两端外侧,然后随敲竹竿的开合节奏,两列同时依次向前跳跃,连续重复该动作;多竹竿集体横队侧向跳(见图6-2):将练习者分两排侧向成横队站立竹竿两端外侧或同侧,然后随敲竹竿的开合节奏,两列同时依次侧身跳跃,连续重复该动作,双手叉腰或双臂前后自然摆动;多竹竿双人牵手跳(见图6-3):将练习者分两排侧向成横队面对面手拉手站立竹竿同侧,然后随敲竹竿的开合节奏,两列同时依次侧身跳跃,连续重复节奏动作;多竹竿集体牵手圆圈跳(见图6-4):让练习者在多副竹竿之间侧向手拉手成圆圈站立,然后随敲竹竿的开合节奏,集体同时(按逆时针或顺时针)依次侧身跳跃,连续重复该动作。

2.运用艺术手段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图6-1

图6-2

图6-3

图6-4

在跳竹竿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跳竹竿技术动作特点和教学任务,运用诗歌、音乐旋律、舞蹈动作或民间鼓乐节奏进行跳法动作设计,将跳竿动作艺术化,形成系统的审美艺术教学体系,创编出多种有趣的集体跳法。通过神奇美妙的音乐节奏、审美舞蹈韵律和竹竿分合交替组合敲击节奏变化,让青少年学生在连续进退跳跃中,自然潇洒地做出各种优美动作,达到体育运动与审美艺术有效统一和高度融合,在审美艺术韵律和多变竹竿节拍中增加跳竹竿的知识性和娱乐性,激发青少年运动激情;在欢快的击掌和叫喊声中,让学生享受无穷的运动乐趣,绽放甜蜜的笑容,体验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超越所带来的激情和快乐,感悟体育运动无穷的魅力;在赋有运动激情的集体运动中,让学生共同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感受跳竹竿的审美艺术,增强协作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跳竹竿教学注意事项

教学顺序:跳竹竿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跳竹竿的技术特点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先进行静态的竹竿跳再进行动态的敲竿跳,先进行单竹竿跳再进行双竹竿跳,先进行单人跳再进行多人或集体跳,先进行单动作跳再进行多动作组合跳,以避免因紧张踩不上节奏,导致踩踏竹竿损坏器材,并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动作组合:跳竹竿动作组合设计时,进行单个动作节奏组合再进行多个动作节奏组合;在套路动作组合时,先进行简单的表演套路动作组合再进行繁杂的竞赛套路动作组合;最后采用跳竹竿动作节奏与音乐舞蹈及诗歌韵律节奏有效组合,以此提升动作设计的科学性、体育教学趣味性和审美艺术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2014.

[2]徐金尧,王代代.跳竹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6):51-54.

[3]戴文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史.1996(4):28-30.

[3]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5]刘德琼,胡英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1-336.

[6]徐金尧.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徐金尧,教授,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所长,武术与民族体统体育专业部主任,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民族民间体育开发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浙江省非遗专家。主要从事民族民间体育开发与教学创新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项目8项,出版专著和数字化特色教材20部,研制运动健身产品6款,获专利9项;获国家体育总局和浙江省政府优秀成果一、二等奖5项。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竹竿节奏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轻快漫舞
取旗
长竹竿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