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音乐,让美妙的音符飘荡在语文课堂

2016-11-30黄毅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音乐语文课堂

黄毅聪

【摘要】新课标要求我们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并把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语文 课堂 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10-01

新课标要求我们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标把审美教育作为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一个过程。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文字是凝结的旋律,音乐是流动的语言,两者相结合产生的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那么如何将音乐巧妙运用于语文课堂之中呢?我们只要善于运用,就会让一支支优美的歌曲走进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是合理的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这就告诉我们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它与其它学科的相互包容,相互渗透。而语文与音乐是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的。余华曾说过的一段话:音乐的叙述与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转瞬即逝;它们都经历了段落和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由此可以看出,语文与音乐有割不断的情缘。

二、音乐引入语文课堂的形式是多样的

音乐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它们所表达的甚至比语言文字更深刻、丰富。如果教师适时的把音乐恰当的引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它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语文知识,我想,它定会对语文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音乐导入,创设良好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喜爱比责任感是更好的老师。”优美的音乐易于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一节课如何很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上《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以《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雄浑的音乐把古战场勾勒得更显壮阔,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词作的氛围,更加容易理解英雄人物悲壮的情怀。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以《明月几时有》导入,在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以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导入,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知识的天国里啜饮知识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2.配乐朗读,强化情感体验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音乐有一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配乐朗读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如朗读《黄河颂》和《长江之歌》时,可配以乐曲《黄河颂》和《长江之歌》;朗读课文《难忘寄园情》末段和《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可配以《红楼梦》中的乐曲《葬花吟》或刘天华创作的哀乐《病中吟》。这种配乐朗读的形式,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运用配乐朗读时,最好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乐曲,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有负面迁移,冲淡主题。音乐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所表达的甚至比语言文字更深刻、更丰富。

3.音乐升华,加深文本理解

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应该为以后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激起学生更高的学习欲望。如果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巧妙合理地使用音乐,就可以烘托气氛,将师生情绪再次推向高潮。如《丰碑》一课,在学生体会了军需处长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后,请学生全体起立向这位可敬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英雄赞歌》响起,震撼人心的旋律,师生顿时心潮澎湃,无比激动,使课堂气氛再度升华。对较为抒情的散文,巧妙运用音乐结束可以使人感觉韵味悠长,回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小小的船》一课,播放《小小的船》伴奏带,师生共同歌唱作为结束,优美的旋律和意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美好的体验,将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三、音乐引入语文课堂要注意的问题

将音乐元素引入课堂,对于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学习热情,领悟文章主题,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在阅读教学中,“音乐”的使用是否有效,是否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用“音乐”作用的认识以及课前对文本的研究。我们在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目的为根。

首先教师必须十分明确在某一个具体教学环节中用音乐的特定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为帮助理解文本,或是为了指导朗读。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来选择音乐及运用音乐。

2.和谐为本。

所选用的乐曲的风格、基调应与课文保持一致,以此求得和谐。例如《乡愁》,学生也许很难理解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对爱人的热恋,对祖国的苦恋,因而在反复诵读课文后,可播放《思乡曲》,让学生在乐曲中静默,在乐曲中思索,在乐曲中走近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一同呼吸,一同思念,一同悲伤,一同无奈,作者感染了读者,读者理解了作者。

3.引导为辅。

在音乐播放之前或之后,教师要进行相关的介绍,给学生提供该乐曲或歌曲的含义及有关知识,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悟课文内容。比如《渔舟唱晚》,可以这样介绍: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金波粼粼、白帆隐隐、渔人晚归的画面,旋律舒缓、优美、宁静。接着播放音乐,学生就会很快沉浸到美好的境界中。

4.适度为要。

(1)音量适中。音量大小要适中,音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否则要么喧宾夺主,要么失去乐曲的效果。(2)时机恰当。音乐的运用时机要恰当,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实际,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3)时长恰当。音乐运用时长要恰当,要事先进行剪辑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马克思曾说:“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艺术感觉。”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配上适合的音乐,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观,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陶冶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享受中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极致,也是我们的探索与追求的境界。只要能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让语文教学走近音乐,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将会是一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吕宁来.《音乐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 (3)

[2]胡琼瑶.《让美妙的音符飘荡在语文课堂中》.小作家选刊,2015(19)

[3]钱蓉.《语文课堂中的美妙音符》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10)

猜你喜欢

音乐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