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 “虚”与“实”的鉴赏教学

2016-11-30李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梦境古诗手法

李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03-0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表达了思妻念家,设想他日团聚叙旧忆今的生活感慨,至今为很多人欣赏而吟诵,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成功地运用了诗词创作中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是古诗重要的表达技巧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楚古诗中的“实”与“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读诗、教诗、写诗。同时,高中生把握了这种表达技巧,从而读懂诗歌情感,辨明态度观点,这无论对高考还是鉴赏诗词都是必备的能力。

古诗中的“实”是指“实景”,即在诗人当前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等。《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姜夔过扬州时目睹的凄凉之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苏轼所见的赤壁险峻之势;《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绘了柳永与恋人分别时恋恋不舍的场景。

古诗教学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教学贵在长期的给学生营造一种吟诗积淀的氛围,所以教学不能只局限在短短45分钟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人让学生与诗作伴。所以教学的框架应该划定在整个语文学习范畴。

化虚为实 情感手法鉴赏

古诗中的“虚”其一指虚化而不可见不可触的事物,如诗人内心的情感、精神、气势等,这些“虚”往往要借助实景实事来表现。清代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中说过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这种绘画上“计白当黑”的艺术与诗词中由实显虚的手法是相通的。

如杜牧的《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虚实结合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其中秋空与南山是实写,秋色是虚写。通过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抽象虚泛的秋色,两相比高,以实托虚,不但写出了南山的高峻,也写出了秋色高昂充沛的气势,给人畅阔之感,表现出诗人峻拔向上的胸怀。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类似于诗歌中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景为实,情为虚,抓住二者在性质上的相似联系,将难以丈量的无形情愫借用“眼前景”加以度量,使诗词别开生面。

诗词的创作是讲究情感手法的,诗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在教学生赏析时要明确交代情感中所包含的内容。让学生有“法”可循。诗词的情感手法不外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等方面。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准确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这样赏析的语言才会准确;其次,要教会学生结合诗句谈各法的作用,因为鉴赏本身不仅仅是指出采用的手法,而很多情况下,写作手法并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教学生赏析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及诗词的整体意境,辨清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鉴赏。

由实入虚 艺术手法鉴赏

中国古诗大多比较简短,但在文学里诗词的长短并不与其意蕴的多少成正比,钱钟书就说过“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上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这种被钱先生称为“怀孕的静默”的境界便是欣赏古代诗词时常常提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中蕴含的韵味,而这需要由实入虚。

叶绍翁著名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小诗以一枝出墙的红杏写出了满园的春色,更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片盎然的春意。虽未进院内,但动人的春色早已充满了诗人和读者的心灵,弥补了访人不遇的失落。此诗的妙处是由实显虚,以少胜多,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此处虚实结合的妙处是由实入虚,以少见多,以简胜丰,使诗歌在有限的言语之外含有无尽的意味,这种隽永的余蕴吸引读者久久品味,正如英国诗人济慈的名言“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虚实结合 审美手法鉴赏

古诗中的“虚”其三指现时不存在,由诗人构设想象而成的虚象。通常包括(一)神怪世界或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仙境;(二)已逝之景,是诗人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如崔护《题都城南庄》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诗人回忆去年与女子邂逅的情景;(三)设想之境,还没有发生或不知其实际情况如何,是诗人自己设想出来的情景,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诗人想象离别后的孤苦情景。

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也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下面这首《破阵子》即通过虚实相生表达了辛弃疾晚年的心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梦境中词人驰骋沙场,实现抗金复国的一生愿望,而现实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腐朽没落,词人无奈身老,醉酒愤叹,壮志未酬。二者的强烈对照衬托出辛弃疾戎马半生却抑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虚”和“实”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是以虚境中的美好反衬现实中的不如意,两者相反形成对比,反衬出诗旨。例如苏轼《江城子》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的梦境与“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现实,梦境中是年轻时夫妻恩爱情深,而现实是妻亡十年,惟留下词人悲苦思念,两相对比而悼念亡妻之情愈显悲切。

古诗中虚实结合的妙处之三是虚实相生,以梦境、回忆、设想等多种方式增加诗歌的内容,扩大诗歌的意境与蕴涵,增强诗人情感的表达,给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小结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体验和感受,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诗歌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的“虚”和“实”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才能品出诗之情味、诗之意味、诗之韵昧、诗之趣味。

猜你喜欢

梦境古诗手法
层递手法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梦境
品读古诗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苦难中的梦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