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11-30陈碧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人教版课件课文

陈碧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68-02

教学永远都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这些不足和那些遗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不断变革,我们知道,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如何千奇百变,教学方式如何与时俱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化。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文课堂必须真实化

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学生到学校是为了学习知识的,如果学生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那还要老师来干什么?所以课堂上是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不明白,我们也就是要从学生出错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入手,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明白到明白。

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堂课,刻意隐藏许多东西,在台上“做秀”、“表演”。这样效果其实不好。语文课就是要真“刀”真“枪”,要有真实感才行。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真实地展现在别人面前呢?我以为教师要做到既“目中有人”,又“目中无人”。“目中有人”是指眼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主导;“目中无人”指眼中不能有听课的老师,只是你的学生,你是文本与学生的纽带,而不是台上表演的演员。所以,你没必要表演给大家看,只有将自己真实课堂展现出来而已。

那天,听了一堂语文观摩课,《最后一头战象》,上课的是一位年轻教师。课堂中有个环节,让学生写文本感受。教师在巡视。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然而,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却什么也没做,无目的地走走。那是在装装样子啊!我想,既然巡视,就要对中等生,学困生作些实际的指导,与孩子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对文本的理解,对文中村寨人把战象如同敬上宾的那种具体做法的看法。这样一提醒,我想,就不会出现后面课堂交流时那尴尬的场面!

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不要为了制造课堂氛围,不要为了体现教学艺术,就忘记了课堂真实的东西。

二、语文课堂必须实际化

现在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感情升华时,还配有音乐或影像的辅助。这本是件好事。然而,有些教师却不考虑实际情况,滥用课件,好像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教改”的特征。试想想:铺天盖地的课件是否能够替代学生对文本的品味、咀嚼?是否用在了帮助学生去理解、感受、欣赏、评价语言之处?是否真正为语文学习服务?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服务?为语文学习的目的服务?

一位老师在教《草虫的村落》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感受草虫村落的生动,就通过课件展现了大量形象的画面,还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来欣赏。画面确实很漂亮,不但让学生陶醉,连我们后面的听课者,也啧啧赞叹不已。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动物世界的有趣,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去自己感知文本,而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感悟。

老师如能花大部分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感悟文本,让学生探讨“一只小虫,作者为什么把她说成是游侠?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作者为什么把她们当作居民?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要体现什么?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作者独特的想象说明了什么”……教者倘若能让学生结合文本多加以体会,在此基础上,再用几分钟的时间去欣赏画面,学生理解课文的意蕴,也许效果就不同了。

三、语文课堂必须基础化

语文课是要折射出“语文味”,就必须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切不可丢掉本体,忽视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对于文本中咀嚼的地方要慢品细嚼。

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学语文时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认知、理解、体会、赏析,让学生着眼于一个标点、一个词汇、一个句子、一段话的感悟,给孩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广阔的语言世界。那些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都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应予以摒弃。

如教诗歌的课文,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赏析,通过对课文背景、对课文中心的讨论、理解,才能身临其境,自己主导,自己去学习,去发现新东西,学到新知识。我上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嫦娥》时,“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整篇古诗中,让学生抓住一个“悔”字,就可以抓住文本的主题意旨了。如何抓住重点字,就让学生反复地诵读,然后交流、讨论。最后抛出问题:哪个词最能体现嫦娥的心理?通过学生刚才的自读、自悟,交流、讨论,答案也就不容质疑了!

又如:上人教版六年级《索溪峪的野》,课文写到野,具体写了山野,水野,动物的野,人的野。怎样让学生掌握这个主题思想,孩子通过对课文的接触,揣摩,再对文本中每个自然段第一句话慢品细嚼,就清楚了文中都是围绕一个词“野”字展开叙述的,学生理解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上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赵州桥》一文,我让学生找找课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很快,孩子们一下子找出了“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就利用这句中心句,让孩子对课文深入地探讨。“坚固”, 赵州桥都是用石头砌成,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美观”,桥上都雕刻着样式不同的狮子,那些狮子的形态没有哪两只是一样的。这样,孩子对于文本的解读也就易如反掌。

又如:上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既是课文的重点段,又是课文的结尾部分。“宝库”体现在哪?“大花园”又如何来说明?从文中找出答案来。我相信孩子的阅读能力。真的,只10分钟的功夫,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结果了。

教学无痕,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呼唤回归,要朴实、真实,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让语文回归传统,回归常态,还语文一个“本我”!

猜你喜欢

人教版课件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