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016-11-30陶建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陶建文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更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不论哪一类企业,计算机应用技能都是其面向高校进行应届生招聘过程中必定会看重的一点。“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能够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唯一课程。让高校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适当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从而满足各企事业单位应聘者的需求,是现阶段各高校必须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通过对现阶段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需求的调研了解,优化的计算机教学方式,用高效的学习和训练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就业竞争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44-0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求职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取得成绩。当前,倘若大学生在基本的office 办公软件操作以及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没有基本的技能,其就业机会必将大大减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从相关毕业生调研数据显示,多数学生课业学习情况尚可,但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很弱。本文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再结合社会各行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需求,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提出相应措施,以期提高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现状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分为基础知识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项目为主。课程设置中,含有必修和选修两个板块。试验项目主要有键盘熟悉、汉字输入和收发邮件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的系统使用练习;Word、Excel、PPT以及Access 数据库的基础技术应用,还有部分网页制作的初步技能等[1]。

高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有计算机一级统考,分为笔试和机试两大板块。由于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要求,部分教学单位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应付该等级考试为主,如何在既能保障考试的通过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是当前高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2.就业岗位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

由于大多数高校教师并无企业从业经验,对社会更行业的实际需求知之甚少,因此会造成学生就业后发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去甚远的状况。

结合各种形式的调研发现,现阶段企业对应届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能开关计算机,会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会手法软件,能在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能使用收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和下载;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基础上,还能具备系统安装和软件安装卸载能力,能对计算机参数有初步了解,能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管理小型的局域网络,能用ppt进行工作汇报,并且能进行数据库分析和办公软件的高级分析,会熟练使用图表;第三层次,在中级基础上,能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初步的程序编辑技能,小型数据库开发,网站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处理能计算机应用技能[2]。

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3.1 划分技能分类

由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差异,高校学生在入校之处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通常存在较大差异,若不加以区分一并教学,会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感觉吃力,进而造成学生总体计算机技能偏低的状况。因此,高校要实行分层次教学,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各行业对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能需求来进行分层次教学。高校按照上述计算机层次分类,以此应对初级层次、中级层次和高级层次分别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使用、办公软件应用操作、数据库操作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等方面上的实际需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划分技能分类。

3.2 新生计算机技能摸底考试

因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层次不齐,因此,在新生入学伊始就进行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的摸底考试,了解不同专业的新生在计算机知识技能上存在的差异,按照文管和理工等进行分类安排“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3]。

3.3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首先,在既定的学时安排下,为保证高校学生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通过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三条原则,第一,要依据社会各行业对不同专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把层次分类融入到实验过程中;第二,要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开设不同的教学班,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三,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以往照本宣科地教学模式,要把课本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根据新生摸底考试成绩,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为基础班、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来开展教学。各等级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根据计算机层次分类来定,让各层次学生能够依次掌握对应的技能。当然,部分对计算机兴趣较浓、且已经完成了上述等次分类学习目标的学生,学校还可以适当开设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让这些学生能够掌握更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结语

由于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不论是何种专业,哪种层次计算机基础的学生,都必须深化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操作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涯对计算机网络操作应用的重视程度。高校要依据不同专业、不同计算机基础以及各专业对应就业行业对计算机技能需求的层次,开展层次分明、教学内容实用、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更为清晰的分班教学制,深入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促使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最终提高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宝红.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2,02:42-44+47.

[2]王娟,马永辉,刘淑婷.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 电子制作,2015,10:130-131.

[3]杨知玲. 以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 无线互联科技,2014,03:201.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